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克勤解釋這個選擇背後的原因:「一是因為線敘事,有五條線平均在走,每個角色的都有不同的觀點,攝影第一個難題就是觀點選擇。 劇的主題想談的是善惡也許不是絕對,君陽導演也不希望觀點單方面過度偏重受害者或加害者家屬,所以攝影觀點也要不斷跳躍。

  2. 2016年6月10日 · 雖然因為「太過謹慎」而失去了重要的導演,但環球的顧慮確實是必要的,今年真的有太多部票房滑鐵盧的續集作品了,如上週剛上映的《忍者龜:破影而出》,雖然評價稍優於《忍者龜:變種世代》,但票房與前作相比就慘跌了45%(首週末票房 3500萬美元),這對於如今幾間好萊塢龍頭級製片公司 ...

  3. 《海霧》改編自2001年的真實事件,但我為了製造衝突感,把它再往前設定三年。1998年時的油價非常貴,出船量因此變很少,當時賣船得到的錢比出海捕魚多太多,加上銀行利息也很高,讓許多人決定賣船,電影中的船長不想賣船,但卻處在那個大家都想賣船的時代,這樣才有很高的衝突感。

    • 編劇為什麼要田調?
    • 編劇與演員如何合作?
    • 為什麼編劇塑造的角色不一定能百分百還原?
    • 「追劇」也能練習文本分析?

    從事影像編劇近二十年的吳洛纓,開宗明義如此表示。談到近期讓她印象深刻的作品,是2012年開始執筆、2015年播映的《哇!陳怡君》,談年輕人如何投入政治、從事改革。吳洛纓表示,當時隱隱感覺到一股年輕世代的力量準備衝撞體制,後來也確實有許多劇本描繪的事件在未來一一發生,像是農地污染與工廠工人的事件、搖滾樂手從政,及原本要寫入的女性當選總統等,周圍的人都說這簡直像是預言。 聽起來很玄,其實沒什麼秘訣,就是歸功於扎實的田調,藉由深入了解並梳理脈絡,讓自己得以洞察到一些未來跡象。 「任何一齣戲都需要田調,特別是專業技能、技術題材更需要,採訪、閱讀只是基本動作。」吳洛纓強調,即便是常見的校園愛情故事,也得去了解現代學生在關注什麼、聊什麼、活躍什麼網路平台等,才能與要對話的族群「保持熱線」。 對此,一旁的...

    不論是原創或委託劇本,都是編劇經過大量吸收與消化素材,從中淬煉出精華後產出的作品。那麼,作為詮釋者的演員,要如何確認自己真的「讀懂」劇本? 馮勃棣舉例,過去曾寫過一部定位略帶哀愁的輕喜劇,但演員過猶不及,整場變成演員個人的搞笑秀,表演偏離了故事核心與調性,更無法帶領觀眾反思原本蘊藏其中的哲理,這便是沒有掌握到劇本主軸所造成的謬誤。他進一步建議,若想了解一名邏輯清楚的編劇「為什麼會這樣寫」,演員可以考慮上編劇課,對於劇本結構會有更深的認識。 對此,吳洛纓也點出,若能綜觀全局地去了解角色存在的原因,表演就能更到位。她以一句台詞為例——演員敲門對老闆說:「車子洗好了!」若背後的動機是催促老闆趕往下一場會議或意圖打斷人物正在做的事,那口吻跟動作會截然不同。 當然,要讓所有的演員都去上編劇課,有些強人...

    延續前面的討論,即便演員已經找到劇本的核心概念、明白編劇想傳達的訊息,從文字轉譯成表演,仍或多或少和編劇原先的想像不同。 然而,造成「差距」的因素,並非僅是演員的表演詮釋各異,導演的拍攝手法與投資方的策略考量,也都會影響角色的最終模樣。 吳洛纓表示,她曾在戲劇播出時,拿出劇本一場場核對,不是在檢討演員的表演,而是在檢查自己的文字如何被呈現,確認自己想傳達的訊息足夠清楚而準確。「所謂的『落差』不一定不好,而是和原先想像的樣子不同。」吳洛纓以《滾石愛情故事》為例,原先想傳達男、女主角介於友情與愛情間的曖昧情感,因導演採用偏向偶像劇的手法呈現故事,成果便與她設計的有些差距。 馮勃棣則分享了一個因市場策略而影響整體定位的案例。他的原創電影劇本《帶我去月球》在談一位想追夢、完美主義、自視甚高的女主角,...

    一個角色從無到有,過程中有太多影響因素,演員還能做什麼呢?就是盡量地充實自己,透過表演為角色加分。兩位編劇也在講座最後給予中肯建議──多看、多思考。 不論是編劇或演員,馮勃棣鼓勵大家多看不同類型的作品,當你看的數量夠多,便能懂得舉一反三,也就是說,「追劇」可以是練習文本分析的最佳時機;吳洛纓則提醒道,練習純粹而高度專注很重要,讓意識回到當下,專心觀察並思考背後的原因,編劇的研究精神同樣適用於表演上。 兩人尤其推薦觀看好萊塢作品,藉由觀察國外編劇安排的轉折點、整體結構的時間分配等,了解常見且基本的「英雄旅程」與「三幕劇結構」概念;再藉由生活中的練習,讓分析劇本成為「本能」,便無所謂刻畫或塑造了。

  4. 2014年9月30日 · 這正是台灣閱聽環境弱智化的原因 之一,對娛樂重擊而言,只要看得明講得清,都無任歡迎,一如《甄嬛傳》古雅的台詞早就證明並非觀眾聽不懂,觀眾懂得很,是自以為觀眾不懂的人自己不懂(好像繞口令);有些或許抓不了太多點擊率的內容 ...

  5. 2017年9月8日 · By Philip on 2017-09-08 影評, 電影. 整體而言《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確是今年值得一看的劇情小品。. 偶有閃失但瑕不掩瑜,《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出發點,透過一個再平凡也不過的觀眾代理人,看見驚心動魄的悲劇真相。. 雖然花了點時間才 ...

  6. 2019年3月1日 · 相較於過去賀歲片強調的家庭團圓,這無疑更接近現代社會與生活的現況,我們總有不少懷念的、交情好的朋友,但因為各種原因總是一年到頭也難得聚一回,久而久之情誼就散了,彼此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回頭想想也不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