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4日 · 誠. 2023-09-04. 分享本文. 這兩週時間,AI 初創公司 Hugging Face 成功吸引了眾多科技巨頭的目光,在 D 輪融資中獲得了 2.35 億美元的注資。 這一輪融資中,Google、亞馬遜、NVIDIA、Intel 都成為了該公司的投資者。 這不僅使得 Hugging Face 估值在短短時間內翻倍,達到了 45 億美元,更顯示出該公司在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 Hugging Face 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服務,幫助開發者更輕鬆地訓練和部署 AI 模型。 以下帶你更加了解它的定位與存在價值。 Hugging Face 被 Google、IBM、NVIDIA 看好原因,背後隱藏未來科技革命.

    • Ai 兩大派系:符號主義與連接主義
    • 派系鬥爭與兩次 Ai 危機
    • 第一次 Ai 危機:運算能力缺乏
    • 第二次 Ai 危機:符號主義的失敗
    • 連接主義的逆襲:提出新演算法,深度學習起死回生
    • 雙方代表人物

    三名法國人把兩派的勢力對決畫成圖,名字叫「神經元的復仇」: 這兩大派系就是: 符號主義(Symbolicism):又稱邏輯主義、電腦學派,主張用公式和邏輯體系搭建一套人工智慧系統。 連接主義(Connectionism):又叫仿生學派,主張模仿人類的神經元,用神經網路的連接機制實現人工智慧。 在符號主義者的眼裡,人工智慧應該模仿人類的邏輯方式獲取知識,而連接主義者奉行大數據和訓練學習知識。

    早在達特茅斯會議之前,圖靈就提出過「圖靈機」這樣的人工智慧概念。鬥爭之初的幾十年間,連接主義派的論文引用率一直領先對手。 別看奉行「連接主義」的機器學習如何風光,早年間他們長期受到另一個派別:「符號主義」者的鄙視。 60 年代初,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對 AI 領域進行了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人工智慧也迎來的第一黃金發展期。

    情況在 1969 年起了變化,符號主義代表人物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寫了一本名為《感知器》(Perceptron)的書,結果直接把神經網路給寫死了。 感知器是那個年代的神經網絡。明斯基在書中向連接主義發難:「你們的感知器連最基本的異或(XOR)都做不到,做出來還有什麼用?」 也是在那一年,明斯基獲得了圖靈獎。 符號主義派勝利後不久, AI 就迎來了第一次寒冬。或者說,運算能力的匱乏導致了第一次 AI 寒冬,幫助符號主義實現逆襲。

    到了 70 年代中期,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的出現帶來了 AI 的黃金時代。它其實就是一套電腦軟體,能夠模擬人類專家回答問題,不過它的智慧僅侷限在一個很窄的領域,說它是活字典可能更準確。 同時,連接主義也在悄悄發展,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在 1982 年發現了具有學習能力的神經網絡算法。 就在符號主義志得意滿的時候, Lisp machine 的失敗讓兩派力量再次發生了逆轉。 Lisp 是當時研究 AI 領域常用的編程語言, Lisp machine 是專門被優化用來運行 Lisp 程序的電腦。 80 年代,研究 AI 的學校都買入了這種機器,最後卻發現用它們做不出來 AI 。之後就出現了 IBM PC 和蘋果機,比 Lisp machine 便宜,運...

    連接主義者在這時候也找到了更簡單的統計方法:支持向量機(SVM),它消耗的計算資源更少。之後,長短期記憶(LSTM)演算法也被提出。 後來,深度學習終於又重新霸佔了學術和工業界。 時間回到當下,從 2010 年開始,機器學習成為 AI 行業主導。人工智慧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標誌著 AI 的徹底復甦。如今最熱的 AI 概念均出自連接主義派。 近年來,電腦硬體的發展更是讓連接主義如魚得水,連手機的運算能力都能完成識圖的任務,深度學習能實現也就不奇怪了。

    說到兩派的鬥爭,就不得不提一下雙方的將領了: 符號主義派: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人之一,他奠定了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基礎,早在 1951 年,他設計構建了第一個能自我學習的人工神經網路機器。 連接主義派: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美國科學家,在物理學和電腦學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1982 年發明了聯想神經網路,也就是知名的霍普菲爾德網路。 兩派之間也相互引用文章: 除了這兩位名人外,符號主義這邊還有 Herbert A. Simon 、 Allen Newell 。如今連接主義當道,這一派的大老更為我們所熟知:例如 Yann LeCun 、李飛飛、 Geoffrey Hinton 等人。 關於兩派更詳細的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

  2. 2020年7月15日 · 報橘. 【兩個字惹哭一片台灣網友】最愛「抱怨」的法國人超愛台灣! 法國駐台最高代表 3 聲「謝謝」致台. 徐子捷 2020-07-15. 圖片來源:擷取自 Ku’s dream酷的夢- YouTube 影片。 2020 年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原訂在法國國慶日(7 月 14 日)當天舉辦的巴黎香榭大道的傳統閲兵儀式停辦,法國在台協會(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也同步取消台灣的國慶酒會。 不過,就算大型活動取消,法國在台協會仍不忘透過臉書和與 YouTuber 的合作影片,來表達對台灣的感謝之意! 法國在台協會與台藝術家合作,用「料理藝術」彰顯台法友好.

  3. 2024年4月22日 · 2024-04-22. 分享本文. 你敢相信居然有這麼一顆 CPU,雖然誕生於 48 年前,但直到現在依然擁有生產線嗎?. 這就是傳說中的 Zilog Z80 微處理器,它曾被任天堂用於 Game Boy 遊戲掌機、執行經典遊戲《小精靈》的大型機台,甚至於被拿去參與軍事用途,並開枝 ...

  4. 2021年2月19日 · VO 精選好書 2021-02-19.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陽台輕改造,小空間變用途!. :300張實境照!. 選建材X挑家具X做造景,兼美感與功能的10類設計提案 》,由 台灣廣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陽台不只是晾衣服、擺鞋 ...

  5. 2020年7月16日 · 2020-07-16. 分享本文. 人的一天會有幾個「念頭」浮現,你試著算過嗎? 美國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研究人員近日得到了這個答案:每個人每天腦中有 6,200 個念頭一閃而過! 刊登在《 自然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中,皇后大學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主席 Jordan Poppenk 最近發現了一套可以間接計算出人們一天當中會有幾個念頭浮現的方法。 Poppenk 與其碩士研究生 Julie Tseng 設計了可以隔離「思想蠕蟲」(thought worms)的方法,這套方法可以間接檢測出「一個念頭結束」到「另一個念頭開始」的時間。

  6. 2024年3月18日 · 當今矽谷最火紅的新寵:人工智慧搜尋引擎「Perplexity」,2022 年 8 月上線,僅成立一年多,年收入已超過千萬美元,每月活躍用戶數更已經攀越五千萬人次大關,公司估值高達 5 億 2 千萬美元,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該公司正準備下一輪融資,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