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9日 · 這是台灣第一部由媒體發起,自1996年台灣教育改革啟動,追蹤拍攝5個國中學生20年生命史的紀錄片。 當年15歲的孩子,如今都長成必須扛起家庭責任、不為自己選擇後悔、認真生活的35世代。

  2. 2007年6月1日 · 擔心過沒教好孩子,埋沒他的天分嗎?. 怎麼樣讓孩子打好腦力基礎,讓他盡情發揮潛能?. 《康健》特別採訪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和人文社會資優班,帶讀者走進資優生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資優生父母的教養觀,並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提供 ...

  3. 2019年6月6日 · 美國東岸巴爾的摩市的「羅勃柯爾曼(Robert W. Coleman)」小學,一名中年級生推同學一把、還出言不遜,老師沒要他留校察看或停學,而是去「正念教室」報到。 這個孩子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瑜伽、靜坐、並練習呼吸方式,休息時間還有點心可吃。 一整套課程結束之後,孩子說:「我感覺到頭腦清楚了一些,我後來有跟班上同學道歉。 是我不對。 正念訓練法 小學生靜坐、安穩心性. (英美小學開始讓學生學習靜坐,融合瑜伽課程,體會正念思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羅勃柯爾曼小學在2016年採用「正念訓練法」,取代舊式的罰則。 校方相信,處罰只能治標,要根本解決孩子的行為失序問題,必須回到源頭,也就是幫助他們察覺情緒的存在,並學習理性紓壓的技巧。

  4. 2003年6月1日 · 特色內容. 瀏覽數 200,301. 給孩子最健康的10種點心組合. 別低估了小小一餐點心的重要性,謹慎選擇健康的食物可以讓孩子吃出活力。 2003-06-01. .文 / 謝曉雲.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字級. 收藏. 分享. 放學後,孩子興沖沖跑回家,你可知道他塞進嘴裡的零食、點心,有可能使他成為慢性病的危險族群? 營養點心還是垃圾零食? 首先,父母應該先弄清楚,點心和零食是不同的。 點心是可以補充正餐的不足,或是消除飢餓感的食物,對身體是一種必要的需求(needs);零食則未必是身體需要的,大多是一種口腹之慾(wants),隨時都可以拿來吃,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解釋說。

  5. 2008年4月1日 · 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李雅卿為青少年上作文課,有一次她出了「中學生的快樂與孤獨」的題目,發現他們作文中的快樂都不是快樂,都只是高壓下的「放鬆」,例如「考完試大吃一頓」或是「沒有人管我」。

  6. 2010年9月1日 · 快樂的十五個習慣. 日本暢銷醫界作家,現今九十七歲,仍活躍於診療工作的日野原重明。. 其蓬勃朝氣本於對他人的細心關懷、不輕易向疾病低頭、不因忙碌的工作而生氣餒、從天天發生的事件中悟出樂趣。. 其人生如此智慧圓融的原點,就蘊藏在他 ...

  7. 2017年5月11日 · 怨恨自己的人,不可能生起緣他人的菩提心,愛自己是菩提心的基礎;將能夠像顆種子延伸至他人,這就是慈悲心。 所以,我們是自私的,但是,我們的自私應該成為聰明的自私,而非愚蠢的自私;過多偏執與眼光狹隘的自私,常會毀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