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7日 · 30. 2月初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同時發布2023年度業績從業績來看半導體行業仍處於下行週期但是展望2024年兩家公司均認為料將好於2023年。 總結2023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境遇與反應,以「應運而起」四字加以概括非常貼切。 中芯國際是中國研發能力排名靠前的半導體廠商。 (視覺中國) 應運而起,是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 Manchester)不朽傑作《光榮與夢想》第一部的副題。 與慣常望文生義的膚淺樂觀不同,曼徹斯特細膩筆觸所描繪的「應運而起」,卻是指向1932-1941年極度艱難時勢中,美國社會的韌性與變革。 2023這一年裡,作為全球電子產品製造流通的樞紐,全年中國累計進口積體電路4795億顆,較2022年下降10.8%;進口金額3494億美元,同比下降15.4%。

  2. 2024年3月30日 · 中美兩國科技競爭白熱化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淨利潤去年暴跌六成是美國2020年對中芯國際祭出制裁以來公司淨利潤首次下滑。 內媒「觀察者網」報道,中芯國際28日公布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452.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8. ...

  3. 2 天前 · 國家級投資基金總額達3440億 中芯國際 (0981)可受惠|彭偉新. 根據外電消息指,內地將由國家財政部、國開金融、上海國盛,以及4間國有銀行等的19位股東共同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而註冊資本更達到3,440億元人民幣。. 今次成立的 ...

  4. 2023年11月11日 · 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警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正在引發全球晶片產能嚴重過剩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網報道趙海軍11月10日在第三季業績說明會上指出受地緣政局緊張影響全球各地近幾年都在積極建立晶片產能但整個需求並沒有產能擴建快從全球來看應該會有產能過剩現象且需要很多時間慢慢消化。 不過,他也指出,像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型市場,對於整機整車的系統需求大,本地的生產量仍未能滿足自身需求。 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 (網絡圖片) 趙海軍說,對中芯國際來說,公司與客戶建立聯盟與綁定,事先溝通產能,客戶也有戰略合作意向,基於這樣的交流,他認為中國半導體需求未來需要很大的本地產能,中芯國際也對建設產能有信心,未來仍會有客戶需求和訂單。

  5. 2023年12月8日 · 台灣新聞. 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最新排名出爐:台積電第一 中芯國際擠進第五. 撰文:許祺安. 出版: 2023-12-08 21:30 更新:2023-12-08 21:30. 35. 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研究報告指出,2023年第3季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廠產值282.9億美元,較第2季增長7.9%。 台積電排名仍穩居第一,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中芯國際排名第5,緊追第4名的聯電。 另一家擠進前10的中國晶圓廠華虹則排名第6。 內媒《快科技》報道,全球晶圓代工最新排名出爐,據集邦科技數據顯示,排名第一台積電,市佔率高達57.9%。 第3季營收環比增長10.2%,達172.5億美元。 其中3nm在第3季營收占比達6%,而台積電整體先進製程(7nm含以下)營收占比已達近6成。

  6. 2021年3月10日 · 中芯國際是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宏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市場佔有率全球排第四內地排第一雖然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方面遠落後於其他國際巨頭但在成熟製程方面已經具備成熟且充裕的產能此次中芯國際與阿斯麥附屬公司簽訂的12億美元批量採購協議進一步驗證了中芯國際在中低端產能上的擴張。 目前,內地對晶片的需求增長極快,這為內地晶片製造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7. 2024年3月8日 · 報道續稱,中芯國際在2023年所利用的技術來自於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和科林研發(Lam Research Corp )。 而美國曾在2022年10月就已禁止向中國銷售此類生產設備即中芯國際早在美國對先進半導體設備實施禁令前就已取得這些設備。 圖為 2023 年 2 月 17 日拍攝的印刷電路板上的半導體晶片 (REUTERS)。 美國近年來與日本、荷蘭等半導體生產大國合作對中國實施科技圍堵,以期達到遏制其科技進步並獲得軍事優勢的目的。 不過,華為在2023年8月仍出人意料地推出具有5G功能和尖端處理器的新款智能手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