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月下旬是臺灣稻田最美的時刻,從屏東、臺東開始一路往北收割直到6月,美麗的不只是那金黃飽滿的稻穗,更在那跟前跟後的白鷺鷥與牛背鷺,準備獵捕從農地翻出來的小蟲與蚯蚓,那漫天舞動的飛羽是這季節最美的華爾滋。

  2. 由此可知,端午節可是天氣從陰晴不定轉穩的重要時間點。 一般人大多以為端午節是農曆5月5日,事實上,這是受到現代國家政策的影響;就民俗角度探討,端午其實不是日期固定的節慶。

  3. 在臺灣,煙仔虎上市時間大約是冬末到春初,北部從9月到隔年1月,都有機會在市場買到煙仔虎;而煙仔、花煙肥美的時間會再晚一些,大概要到農曆4月春天來臨,俗稱「四月煙」。

  4. 其他人也問了

    • 栽培環境
    • 盆器選擇
    • 土壤介質與培肥管理
    • 作物種類選擇
    • 繁殖方式 播種、育苗移植、扦插
    • 灌溉

    都市栽培場域一般以頂樓、陽臺或露臺為主,不同栽培空間則會有日照量、通風程度及強風吹襲等環境因素差異。日照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來源,因此環境光度為蔬菜生長的主要限制條件之一。 光線不足時植株容易徒長柔弱,可影響花芽形成、授粉成功率低、著果率差或充實不佳,光線不足亦使根莖菜類缺乏足夠養分供給收穫部位,使根莖無法順利膨大、或使結球葉菜類葉片鬆散無法順利包成球形。 頂樓空間除非受到相鄰建築物遮蔽,否則大多有充足的陽光,相當適合栽培各類葉菜、根莖菜及花果菜,但頂樓受強風吹襲頻率較高,須注意盆栽及植株固定,適度防風以減少強風吹折莖葉造成的損害。若栽培空間為陽臺或露臺,則需考量方位、季節變化、圍牆高度、屋簷或採光罩遮蔽造成的日照量差異來選擇相對應的作物種類。 一般南向陽臺為全日照環境,陽光最為充足...

    根據作物植株大小及根分布深度選擇適合盆器,盆器底部需有排水孔洞以利排水通氣,短期葉菜類一般根系較淺,選擇深度15公分左右盆器即可。 根莖菜類收穫部位需有足夠空間膨大,而果菜類植株較高大、根系分布廣且生育期長,建議選擇寬度、深度30公分以上盆器栽種。

    栽培介質可選擇市售蔬菜栽培用培養土,直接使用最為便利,或選擇泥炭土混合一般土壤使用。同一盆器介質栽培蔬菜以不超過三作為限,經多次種植後土壤容易結塊、通氣排水性變差、有機質及養分不足。 若需重複利用原栽培介質,可將土壤介質以陽光曝曬一週以上進行消毒,減少病菌並殺死蟲卵以減少後續病蟲害發生。消毒後的土壤可補充1/3有機質肥料與舊土混合,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並補充肥份。 一般居家蔬菜栽培選用通用型的氮磷鉀三要素平均肥即可,而生育期越長的蔬菜需要較多次追肥,葉菜類營養需求以氮肥為主,根莖菜類及果菜類需在生育中後期提高磷鉀肥比例,如新手無法確定肥料施用量時,可選用即溶液肥,市面多數液肥稀釋比例為1000倍,可於葉面施肥或灌溉時澆於土壤,並以少量多次補充為原則。

    栽培作物種類首先考量環境光照是否充足,再者依據蔬菜生長適合的溫度或日長變化選擇最佳種植季節,如菠菜或茼蒿適合冷涼季節栽培,蕹菜或莧菜則適合溫暖季節栽培。新手入門可選擇播種後約30-40天即可採收的短期葉菜類最為適合,購買幼苗更可縮短栽培天數,對於新手栽培者最容易快速收穫而得到滿滿成就感。 病蟲害較少之葉菜種類如蕹菜、葉菜甘藷、紅鳳菜、莧菜、落葵等為首選,而十字花科短期葉菜類如小白菜、青梗白菜等雖生長快速、光需求低、適應性佳,但蟲害極易發生,種植十字花科葉菜可使用紗網隔離,並與其他不同科別(參考附表)蔬菜混植及輪作,以減少病蟲害發生。 生育期略長的蔬菜,只要注意追肥、病蟲害管理得當也容易有好收成。盆栽種植豆菜類如豇豆、菜豆可選擇矮性品種則無須搭設支架,播種後約50天即可開始採收。光照需充足才可...

    短期葉菜以種子播種或育苗後再移植到盆器中,也可直接購買健康種苗移植,以減少初期管理時間、減少病蟲害發生機會並且提早收穫。而生育期間較長或種子單價較高的瓜菜、茄果菜類,最好育苗後移植或直接購買健康種苗定植較為方便。 常用扦插繁殖的蔬菜有葉用甘藷、紅鳳菜、蕹菜、落葵、九層塔、香草類,擷取帶有生長點的莖節位置插於土壤中並保持濕潤,在適合的溫度下即可長出不定根成為新幼苗,縮短栽培時間。

    與生長在農田的蔬菜相比,盆栽蔬菜受到容器空間限制,因此在水分控制上更須留意植株需水狀況、澆水時間及澆水頻率。 盆栽蔬菜最佳的澆水時間為早晨至上午時段,隨太陽升起氣溫升高,植物開始進行旺盛的蒸散作用及光合作用而增加水分消耗,夏季高溫或陽光充足的晴天水分消耗較快,需增加給水次數,並避免於中午高溫下澆水,而冬季低溫或陰天低光照則須減少澆水頻率,等表土呈現略為乾燥時在上午時段澆水即可。 夏季陰天或傍晚的高溫低光環境下,若給予過多水分容易使植株徒長,且高濕度環境容易造成病原菌發生。澆水時需給予足量的水分至多餘水分從盆底流出即可,確保整個容器內介質均勻吸飽水。 都市農業裡的盆栽蔬菜栽培,不僅能綠化妝點生活空間,還能從從中體驗栽培、收穫與分享所帶來的療育感。只要掌握合適栽培環境,在不同季節選擇時令蔬菜種植...

  5. line. twitter. 古時農曆5月5日是人們忌諱的日子,人們便於此時懸掛菖蒲、艾草來驅除疫病、邪魔,自此便流傳成為端午節傳統習俗。 (圖片提供/Mk2010) 文/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林育安. 今天是端午節,這不僅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也是華人4大節日之一。 適逢佳節,除了吃粽子外,很多人也會買些菖蒲、艾草之類的植物懸掛於家門旁,不過許多人仍對這些習俗一知半解,在此就來談談端午節習俗的由來。 早期在古代,農曆5月5日即稱為惡月惡日,是當時人們最忌諱的日子。 由於此刻正值初夏,是瘟疫流行之時,一般認為疾病是瘟神降臨、或是惡鬼邪魔附於人體所致,人們便在這日以各種方式驅除瘟疫、惡鬼邪魔和惡運。 總歸來說,古時的端午節,其實是夏季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

  6. 20191213. 農委會109年起針對農業用地維持農糧作物生產者,即給予「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獎勵,全年2個期作每公頃1萬元。 (圖片提供/農糧署) 為鼓勵農地農用,農委會109年起將針對農業用地維持農糧作物生產者,包括水稻、蔬菜、水果、溫室花卉等作物在內,即給予「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獎勵,連檳榔、荖葉也可以申領獎勵,全年2個期作每公頃1萬元,申報期間自明年1月2日起至2月7日截止。 調查農地農用面積約31.6萬公頃,農委會預估將投入31.6億元經費。 農委會明年起將在原「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各項獎勵措施中,再納入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獎勵,以鼓勵落實農地農用。

  7. 2024年6月1日 · 臺南香科包括蕭壠香、學甲香、土城香、麻豆香與西港香,合稱「南瀛五大香」,舉行的日期與科儀不同。. 單以西港香來說,被譽為「臺灣第一香科」,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自一八二三年起固定由西港慶安宮主辦。. 創建於(西元一七一二年)康熙年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