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6年5月30日 · 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降為「矮行星」,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冥王星由於距離太遙遠。 在發現初期,所以人們對它幾乎是一無所知。

    • 冥王星與海王星的「雙星共舞」
    • 你以為天體運行繞一圈就結束了嗎?讓影片畫給你看
    • 天體力學下的平衡
    • 太陽系就是個大舞池

    冥王星是第一顆被人類發現的「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 TNO)」。如今我們已知海王星軌道外有數百顆這類的天體,並且數量還在增加中。這類天體雖繞行著太陽,但其軌道週期之大,宛如被太陽遺忘在邊疆的散兵。有些 TNO 還長得奇形怪狀,例如妊神星(Haumea)雖然有 1/3 個冥王星的質量,但其外型不是球型,而是一顆橢球,且其長軸比短軸長了一倍! 冥王星本身更是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冥王星的軌道偏心率高,呈橢圓狀,而且軌道平面是傾斜的,跟太陽系盤面差了 17 度角(見下圖)。除此之外,冥王星跟海王星的關係可謂糾葛難分──冥王星的軌道跟海王星有些微交錯,即某些時候冥王星會轉到海王星軌道的內側,此時冥王星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這樣難道兩顆星不會因為太過靠近,而使彼此的軌道...

    其實天體力學的軌道計算非常的複雜。連結是神人用 Python 寫的開源模擬所繪製的影片。前半段影片顯示的是冥王星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狀態,冥王星以紅色標示,海王星以藍色標示,坐標系則隨著海王星一起公轉;後半段影片展示一個無軌道共振的系統作為對照,冥王星質量的天體以綠色表示。 影片中,左上圖是從上往下看太陽系盤面,可以看見海王星的位置其實有微小的變化,這是因為海王星的軌道並非正圓;而冥王星的軌跡則顯示出上下兩個對稱的弧線,這是近日點的位置,可以發現平均下來近日點跟太陽的連線,的確跟海王星位置跟太陽的連線是垂直的,還可以觀察到近日點天平動的幅度。 而下方兩張圖則是從側面看太陽系(平行於太陽系盤面看過去),可以看出兩側高凸的近日點位置的確遠高出黃道面(z=0)。這個模擬的時長為 2 萬年,冥王星約繞...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天文學家 Malhotra 與日本國立天文台的 Ito 研究員,在他們的模擬中考慮了太陽以及所有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對冥王星的重力作用,並且把模擬時長拉長到50億年(上述 Python 模擬的 16 萬倍),也就是預期太陽剩餘的壽命。他們想嘗試回答,在太陽穩定照亮世間的漫漫時光裡,像冥王星這樣軌道如此精巧的天體,究竟是否能長久和海王星跳著方塊舞呢? 在模擬中,他們分別測試了不同的行星組合,以判斷各巨行星對冥王星軌道的影響。一如過去所知,模擬結果顯示了海王星的重力主導了冥王星近日點在平行太陽系盤面方向的天平動,也就是保持著 3/2 的和諧共振。然而,對於軌道傾角方向的天平動,海王星並未握有太大實權。拉長時間來看,冥王星近日點的天平動無論在平行盤面、軌道...

    看到這裡,你是否震撼於冥王星的軌道之精密,簡直像是被刻意調整過的呢?就如同生物演化的優勝劣汰,過去太陽系也曾盛大進行著重力之舞淘汰賽,只要一有天體踏出重力穩定帶,便可能被逐出舞池、或者惹上其他天體的麻煩。 今日現存的太陽系成員都是重力之舞的佼佼者,它們因緣際會來到為數不多的重力穩定帶,尋得屬於自己的舞步,悠然繞旋至今。然而在過去,它們可都曾有過波瀾壯闊的瞬間──或許是與其他天體擦身而過、或許是被逼到穩定帶的邊陲……透過精細演算太陽系天體的移動,天文學家得以窺探這場重力之舞淘汰賽的精彩回顧,甚至可能發現被淘汰天體所遺留的蛛絲馬跡。 如今在太陽系這浩瀚的舞台上,行星、衛星、彗星、 TNO 等天體組成舞團,相互配合著對方的舞步,漫遊於其中。它們已是訓練有素的舞者,所演出的每一支舞都令人為之震撼,值...

  3. 2024年5月23日 · 冥王星 ( 小行星序號 : 134340 Pluto ; 天文符號 :⯓ [15] , Unicode 編碼U+2BD3、♇ [16] , Unicode 編碼U+2647),又稱 冥神 ,是 太陽系 古柏帶 中的 矮行星 。. 冥王星是第一顆發現的古柏帶天體。. 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在 ...

  4. 随著天文学家们对冥王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冥王星其实不符合行星的定义,因此,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宣布将冥王星从行星的行列中除名

  5.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符號: [15],Unicode編碼U+2BD3、 [16],Unicode編碼U+2647),又稱冥神,是太陽系 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6. 台灣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宇中等人組成的星際化學研究團隊,還首度實驗證實了冥王星上具有胺基酸前驅2-氰基乙烯亞胺(2-cyanoketenimine)的存在。. 該團隊模擬了冥王星的大氣環境,在CH4:N2混合物降解中期與末期,以高能光束進行電子轟擊 (electron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