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18日 · 台灣新聞. 台積電1納米新廠最早或於2026年動工 預計2027年量產. 撰文:許祺安. 出版: 2022-12-18 14:30 更新:2022-12-18 14:30. 17.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台積電23301納米新廠將設立於新竹科學園區龍潭園區新廠最快2026年中可開始動土最快2027年試產2028年量產。 報道指,業界解讀,屆時台積電海外廠區最先進製程應仍在3納米,讓台積電持續將業界最頂尖的製程根留台灣,全球主要客戶最新的晶片仍會仰賴台灣廠區生產,消弭因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引發的「去台化」疑慮。

  2. 2024年4月17日 · 出版: 2024-04-17 13:30 更新:2024-04-17 13:30. 7. 在最新發表全球前25名半導體供應商名單中台積電位居第1兩岸半導體供應商還有台灣的聯發科聯電與中芯國際入榜。. 半導體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近日發布2023年全球前25名半導體供應商名單其中台積 ...

  3. 2024年5月8日 · 出版: 2024-05-08 23:58 更新:2024-05-09 01:02. 81.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5月8日表示北京若入侵台灣並奪取半導體晶片生產商台積電則將對美國經濟造成絕對的破壞」。. 雷蒙多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說:「美國 92% 的尖端晶片都是從台灣台積電 ...

  4. 2022年11月22日 · 台灣地區的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等少數產業台積電號稱是台灣地區經濟和產業集群的定海神針對台灣經濟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公開披露的財報台積電在2021年的營收額為1.59萬億新台幣約合3577.5億人民幣),而2021年台灣地區的GDP總額為4.9萬億人民幣7727.45億美元),台積電一年的營收額佔台灣地區GDP的比例達7.3%。 這種情況下,台積電的技術、人才、投資從台灣流向美國,這對於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 台積電投資成本昂貴的美國,其經濟性並不高。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多次委婉地表示過反對意見,因為在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實在太高,這會削弱台積電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不過,台積電的在美投資並不是簡單的市場化投資,而是一種帶有多重意義的複雜投資行為。

  5. 2021年3月14日 · 台積電TSMC的能見度於整個疫情年度」(2020閃耀國際史上最佳的台美關係首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Taiwan-US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供應鏈列為優先議題」,意指的自是台灣半導體業諸多公開場合不論是台灣的經濟智庫學者主掌經濟議題的相關高層官員如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向台灣內部喊話更向國際喊話:「台灣的半導體世界頂尖」,一來讓台灣社會開心」,二來讓國際放心」。 同時,台灣也應該深化加入特斯拉(Tesla)電動車的供應鏈,因為台灣的零組件、晶片等供應穩定。 或許拜疫情所賜,台積電也好,或說整體台灣半導體業也罷,此刻都仿若「矽盾」、「護國神山」,為台灣的「高度信心」進行了「加持」。

  6. 2021年10月4日 · 在國立台灣大學從事多年半導體相關研究的學者Jack接受香港01訪問指出台積電等亞洲半導體製造商一直極力壓低成本但晶片價格反而走高疑故意壓低產量導致。 面對日益嚴重的晶片荒,美國於是採取此舉加速「反壟斷」。 韓國《經濟日報》報道,美國要求相關企業在45天內,繳出公司相關數據,包括庫存、銷售及客户等商業機密,但這樣的要求將使這些企業陷入困境。 業界人士表示,「向外界披露良率訊息,意味着公開自己的半導體技術水準,這類的訊息可能會導致代工廠在議價過程中處於不利位置。 2021年諸多車企受困於「晶片荒」,因而被迫減少生產量。 (路透社) 報道指,雷蒙多在會上宣稱,美國政府需要更多有關晶片供應鏈的訊息,以「提高處理危機的透明度,並確定導致短缺的根本原因」。

  7. 2023年1月29日 · 暢談半導體業三巨頭前景 台積電力壓三星Intel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 2023-01-29 09:00 更新:2023-05-30 13:04. 6. 踏入兔年之後, 港股恒指連升2日, 亦是開了「紅盤」。農曆新年前恒指在2月20日收報22,044點,兔年開局2連升之後指數見22,689點。儘管近期多了人(包括財金高官、財演名宿)看好後市、亦有人將恒指目標位設在25,000點(同一班人在22年10月至11月當時認為恒指會低見12,000點), 但是現時未必是買入港股以及重磅中資科技股的時機了。值得買貨的時機是22年10至11月份, 現時有貨的話或者可以繼續持有, 但要有「食糊」的心理準備。 Intel的IDM業務模式或「不合時宜」、台積電鞏固了「代工優等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