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1日 · 台灣百年的老冰果店,伴隨老中青的感官記憶! 播出時間: 2024-05-11. 按讚加入臺灣好滋味粉絲團. 圖片截自李梅樹線上美術館. 1 / 1. 來賓:無. 不論是八寶冰、雪花冰、清冰、剉冰…,炎夏裡吃冰,那冰涼香甜的滋味是長大了之後也都忘不了的味道! 即便肚子很飽了,但是「特定感官的果腹感」遇到了點,胃部的迷走神經對大腦釋放出可以再吃的想吃訊號,就讓我們有吃冰的第二個胃。 吃冰,從百年前起就是台灣人消暑快樂的記憶,李梅樹當年所繪的冰果室一圖,至今仍是我們童年時的回憶。

  2. 1 / 4. 受訪者:徐紫柔/導演. 徐紫柔學生時專攻表演藝術、電影,曾在電影製作公司工作,也曾在以拍攝喜劇為主的網路平台,擔任編導,因為厭倦商業電影追求業績的模式,喜歡拍攝感動自我的作品。 她發現與家人相處的日常,如此歡樂、有感染力,於是興起拍紀錄片的念頭。 徐紫柔是桃園中壢客家人,外婆蔡鍾妹女士多年前罹患失智症,但她仍樂觀開朗、熱情,經常跟兒孫們玩在一起,徐紫柔經常邀請家人一起拍片、成立 決戰家族 、發表紀錄短片《家族的奇幻旅程》(本片入選2019桃園市公民紀錄片獎),之後她也邀請鄰居參與角色,一步步完成現在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紀錄喜劇長片!

  3. 2024年5月10日 · 台灣百年的老冰果店,伴隨老中青的感官記憶! 00:00. 來賓:無 不論是八寶冰、雪花冰、清冰、剉冰…,炎夏裡吃冰,那冰涼香甜的滋味是長大了之後也都忘不了的味道! 即便肚子很飽了,但是「特定感官的果腹感」遇到了點,胃部的迷走神經對大腦釋放出可以再吃的想吃訊號,就讓我們有吃冰的第二個胃。 吃冰,從百年前起就是台灣人消暑快樂的記憶,李梅樹當年所繪的冰果室一 ...更多. 上一集 台式零食:從乖乖到王子麵,跨世代的共同記憶。 回節目頁. 下一集 「好料大員,有料台灣」 國宴菜色 道道有故事. 來賓:無不論是八寶冰、雪花冰、清冰、剉冰…,炎夏裡吃冰,那冰涼香甜的滋味是長大了之後也都忘不了的味道!

  4. 2022年4月19日 · 台灣美術兩百年套書分上下冊透過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故事以當代視角講述台灣兩百年美術發展脈絡。 (春山出版社提供) 文化部近幾年啟動重建台灣藝術史大工程引發廣大迴響近日更有台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冊)》套書發表透過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故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用當代視野回看台灣兩百年美術發展脈絡。 120幅作品、108位藝術家 講述台灣美術200年. 2019年,一群美術相關研究者透過田野調查,探訪45個公私單位與藏家,超過500多件台灣美術作品,第一年的調查、研究成果,呈現在2020年10月與北師美術館合作策劃的「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今年《台灣美術兩百年》新書的誕生,則是來自團隊延伸的計畫構想,希望出版一套介紹台灣美術史與作品的大眾讀物。

  5. 2022年2月26日 · 1 / 1. 外景節目導演工作內容大公開,本集來賓:陳柏安 (安導) 斜槓主持人、文史導覽員、藍染老師同時也是一位YouTuber,因為曾經擔任過三立電視行腳節目《在台灣的故事》外景導演,因此有「安導」這個稱號。 對他來說外景節目導演的工作就像主廚料理食材變成佳餚一般而外景地點就像廚房是製作成品的地方。 外景節目導演不同於電影、電視導演結束拍攝後基本上工作就告一段落,而必須要負責剪輯,再請剪接師上效果、字幕、字卡bar條,可以想像是一個影片創作者,這或許也是安導成為Youtuber的一個契機! 獎項:2016年 入圍第51屆電視金鐘獎【最佳行腳節目】(三立電視-在台灣的故事) 職人百科 - 外景節目導演. 電視外景節目導演是整個外景節目掌控影像創作、採訪節奏的總指揮官。

  6. 2024年4月11日 · 粉絲團. 來賓:玉純、黃文瀚(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行銷部經理) 主持人:屠潔. 這集玉純要來挑戰的主題是「台北表演藝術中心」,2022年7月正式開幕,在士林觀光鬧區,以打開可能、成為可能作為目標,成為表演藝術與庶民文化的完美交織點,更曾被CNN評選為全球最具變革的8個建築之一。 Q1: 以下哪一個不是民眾及媒體對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暱稱? A. 皮蛋豆腐 B. 貢丸米血 C. 金探子. Q2: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除了是一個演出場地,也不斷培育與推動「長銷式的節目」,意思就是可以連續連續三週、每週至少四場、總演出不少於12場的演出。 其中總席次需至少達到多少數量,在台灣才能算是一齣長銷劇? A. 2500席 B.3600席 C.4500席.

  7. 2020年12月15日 · 1928年林玉山早年以濃淡色彩表現空間結構描繪台灣花木之美的春夏花卉膠彩絹本作品因黴害影響花草朦朧空間被黴斑遮蔽干擾經清洗淡化並修復後也重現花卉植物生態與光影變化氣氤氛圍。 此外,陳慧坤1946年獲得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主席獎」〈臺灣土俗室〉以人物鑑賞研究文物題材的膠彩作品,和郭雪湖23歲 (1931年)參展第二屆「栴檀社」〈錦秋〉作品以膠彩色彩豐富圖案化手法細膩描繪秋天景色,這些修復的經典畫作,在台灣美術脈絡中的歷史意義與美學價值都具有代表性。 梁永斐館表示,國美館典藏承載台灣美術文化傳承的重責,在獲得大量珍貴的美術作品捐贈之虞,需重視保存維護及修復品質,並投入大筆的修復整飭維護經費,才能使藏品妥善地保存,更能獲得藝術家與後代家屬更多的信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