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0日 · 比特幣9年前超越金價後馬上暴跌4成去年創下近7萬美元的新高後也毫不客氣的暴跌近3萬美元有時單日就下跌20至40%之鉅。 坦白說,這種暴漲暴跌的表現,正是投機性商品的特性,因此可以看到許多金融投資界的專家完全不碰比特幣,甚至認為比特幣是毒藥。 全球最大的銀行美國摩根大通董事長戴蒙,被視為風險管理好手,他曾以「泡沫」、「騙局」形容比特幣。 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不喜歡「虛擬貨幣」的立場鮮明,更曾以「老鼠藥」批評「虛擬貨幣」市場過於投機。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擔任聯準會主席時,也曾說「比特幣毫無用處」。 比特幣現今還能得到諸多科技名人的追捧,其實與個人利益有關。 那些大力支持者,有些是本身擁有龐大的資金投入,有些則是趁機炒作。

  2. 2022年5月12日 · 近年來虛擬貨幣成為世人競逐的新興投資項目乃因特斯拉公司老闆馬斯克靠著投資比特幣大賺其錢加以比特幣是虛擬貨幣先驅廣為人知市場價格最高若干詐騙集團於是利用其虛擬性質大肆號召群眾購買。 實際上,比特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漲跌幅驚人,縱使正常投資,仍有巨額虧損風險,何況詐騙集團口中的虛擬貨幣,操作方式、購買管道、認證機制皆不明,正是不折不扣的「虛假貨幣」,投資風險自是百分之百。 除了虛擬貨幣,常見之投資詐騙類型,尚有網路賭博、虛擬資產詐騙及境外金融資產(如期貨、股票、基金)投資等;為確保不受其害,官兵除應建立停(謹慎思考)、看(查詢相關資訊)、聽(詢問專家意見)觀念外,平日理財與消費習慣也要盡量單純化,正所謂物以類聚,多結交益友,從事正當休閒活動,就能避免無謂的誘惑與損失。

  3. 2024年5月2日 · 詐騙集團會將虛擬貨幣包裝成新興金融商品,誘人誤入陷阱,無所不用其極地榨乾受害人身家財產後,逃之夭夭;虛擬貨幣甚至淪為犯罪集團最新洗錢利器,藉此公然與檢警鬥法,囂張行徑令人髮指。 虛擬貨幣歸屬金融商品,依字面意義,就是沒有實體的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和狗狗等。 虛擬貨幣並非由各國中央銀行以黃金等發行準備做為擔保,成為具有法償效力的國幣,而是可在非特定國家、地區發行,進而在全世界通用,且不需支付手續費,更可規避監管,自由地轉移資產。

  4. 2024年5月4日 · 記者吳典叡/專題報導. 隨著各類娛樂、觀光與消費增加,信用卡盜刷通報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持續增加,尤其,以網路盜刷交易金額增加最明顯;為避免民眾落入陷阱,金管會整理詐騙三項手法,包括「詐團偽裝成社群媒體上賣家粉絲專頁小編,向民眾確認訂購資訊為由,騙取買家交易資訊」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提醒,切勿點擊不明連結的簡訊。 目前信用卡詐騙案件,詐騙集團多以各種方式騙取民眾信用卡卡號及OTP密碼等交易資訊進行盜刷,甚至綁定在Apple Pay、Google Pay或Samsung Pay上進行盜刷交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綜整詐團3大手法,第一類,詐團會偽裝成社群媒體上賣家粉絲專頁小編,以向民眾確認訂購資訊為由,透過釣魚網頁騙取買家交易資訊,民眾往往稍一不慎,就容易上當。

  5. 3 天前 · 監製劉楓棋更透露日前發生在墾丁畢旅的真實新聞竟與片中的度假村探險情節不謀而合使得電影的靈異驚悚度再飆升。 瑪菲司出身「黑澀會美眉」,如今在直播電商界闖出一片天,曾創年營業額12億臺幣紀錄,被稱「電商女王」,《嘎啦》是她的大銀幕首度擔綱,她透露自己雖然演的就是直播主,但角色一度中邪,經過特效化妝改造後,自覺「角色的前後落差很大,連自己看了都害怕的。 瑪菲司坦言非常怕看鬼片,這次的參與,最恐怖的不是發生在拍攝過程,而是在後期配音時,獨自關在有大銀幕的密閉錄音室裡;得知電影即將上映,且會日本公映,她興奮說:「第1次以主角身分的演出,能被看見已經很感謝,尤其又能走出國際,很期待大家看見。

  6. 2024年5月25日 · 2024/05/26. 要聞.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積極打詐 首季假投資廣告下架逾3萬則.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因應詐騙集團時常假冒知名公眾人物,投放假投資詐騙廣告的劣行,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今(26)日指出,統計首季Meta投資詐騙廣告通報下架逾3.2萬則、Google為1951則,提醒民眾可從粉絲專頁更名紀錄,作為判斷真、假帳號的參考依據,切勿輕易相信網友推薦獲利率顯不合理的投資管道。 刑事局表示,詐騙集團常透過網路平臺大量投放假投資詐騙廣告,不但易讓民眾混淆誤認,也讓遭冒名的公眾人物不堪其擾。 雖然今年起,假冒財經名人的社群媒體平臺臉書粉絲專頁投放廣告逐漸減少,但大多隱藏在詐騙貼文文案內,或點擊廣告連結後,才出現名人或以不詳粉絲專頁名稱搭配名人頭像,進行廣告投放。

  7. 2024年5月17日 · 法國法院15日裁定,沒收1名中國大陸富豪在該國西南部城市波爾多收購的9座葡萄酒莊,並指控其涉嫌利用中共提供的資金,從事洗錢等非法行為。 報導指出,該名富豪為現年63歲的曲乃傑,是大連「海昌集團」貿易航運公司負責人,該集團同時也涉足房地產、旅遊及農業。 法國警方2018年發現該富豪使用偽造文件與稅務詐欺的相關證據,包含從「中國工商銀行」巴黎分行獲得3000萬歐元(約新臺10.6億元)貸款,隨即查封其名下房產。 如今法國法院也做出判決,除沒收酒莊,還判處曲乃傑3年徒刑但獲緩刑,併科罰金100萬歐元(約新臺3489萬元);據信,罰金比檢察官所要求的高出40萬歐元。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