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洪秀全洪秀全 - 維基大典

    洪秀全 - 維基大典. 今本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洪秀全像. 洪秀全 ,原名 仁坤 ,又名 日 ,小名 火秀 , 廣東 花縣 源水村 人氏。 其父 國游 ,母 賴氏 。 有二兄,長兄 仁發 ,二兄 仁達 。 其先祖 皓 , 南宋 名臣,與 岳飛 皆當時之雄,後居 閩南 ,又至廣東,終及 廣州府 花縣。 傳. 秀全年七歲,習四書五經,鄉里供其從仕以期光耀門楣。 秀全三赴府試,落第。 時年二十五,歸家而不省事。 夢遇老者曰:「吾奉上天旨意,命爾至人間斬妖除魔」。 秀全遂嘿然不言,舉止怪異。 年三十一,赴廣州府試,落第,獲《 勸世良言 》,與昔者夢境對觀,自詡受上帝之命,而赴凡間除妖。 自命為 上帝 之幼子, 耶穌 之幼弟,稱上帝耶和華為「天父」,稱耶穌為「天兄」,立誓不復為 儒生 。

  2.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 - 維基大典

    • 肇建之初
    • 民國初立
    • 中華革命黨暨中國國民黨
    • 聯俄容共、寧漢分裂、北伐
    • 中原大戰、剿共、抗日
    • 國共內戰暨遷臺
    • 臺灣兩蔣時期
    • 李登輝、連戰時
    • 馬英九暨後來者

    西曆一八九四年一十一月廿四日,孫文暨永和泰號經理劉祥、卑涉銀行經理何寬,置商會於檀香山,曰興中會。以劉、何分掌正、副,以總其事;所圖者「振興中華,挽救危局」也。凡入盟者,皆舉右臂,指天為誓,曰:「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鑑察。」又一年,定總會於香港,乃易其誓曰:「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一八九五年二月廿一日,孫文暨舊識陳少白、楊鶴齡、尢列、陸皓東、鄭士良、程奎光等,會楊衢雲於香港,並併其輔仁文社,定曰興中會總會,故檀香山者易為支會,以黃詠商總攝其事。又以「乾亨行」為號,置行址於香港中環士丹頓街十三號,以避耳目也。設總辦、協辦、管庫,又置董事十人,並華、洋文文案各一。各會眾所繳「會底銀」仍為五銀元;又發「銀會」股票,定價十銀元,俟開國之日,每股本利共償一百...

    民國元年八月,同盟會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暨共和實進會,曰國民黨,孫文為理事長;翌年國會選舉,得席次居首。三月,代理事長宋教仁遇刺。七月孫文舉事,曰二次革命,為袁氏各個擊破,孫氏亡日本。十一月四日,世凱以國民黨暨同黨之國會議員陰結李烈鈞起事於贛,遂行《通令》解散之,復去其黨議員之務。又有《告誡國民黨人令》,曰:

    三年七月,孫文另聚眾於日本東京,曰中華革命黨,自任總理。唯黨眾指誓,竟獨以孫氏為一尊,黃興慨然求去。五年,袁氏稱帝未果,尋病終,故國民黨有志者皆復國會。 六年,張勳復辟,段祺瑞討伐之,國會廢而未復。孫文遂召元年國會議員至粵,以粵、桂省軍為政府,舉孫文為大元帥,號曰護法,以抗北京。唯粵、桂武人擁兵,孫文不得志,遂去粵赴滬。八年十月,孫文易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復為總理。九年,陳炯明敗桂軍,擁孫氏回粵。唯孫、陳政見不合,多生齟齬,蓋孫氏欲北伐,以行中央集權;而陳氏則以聯省自治為號,欲安一省以圖存,進而撫和他省,以定天下也。 十一年六月,北京徐世昌棄總統職,炯明以孫文食言,欲求文去非常大總統職;文以炯明反叛,令奪其帥,炯明竟率兵相攻。八月,孫氏赴滬,始思再易國民黨組,以臻忠誠。

    十一年八月,孫文以保外蒙、促平等為綱,聯絡蘇共;蘇俄亦允助建黨軍,以期北伐;十二年,《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出,仿蘇共以建黨、軍,又納中國共產黨人,曰聯俄容共。十三年六月,始建黃埔軍校,以蔣中正為校長,徵訓士卒。八月,商團事變平。翌年二月孫文薨,即以黃埔師生編師,曰國民革命軍,奉中正為總司令,即東征炯明;七月,復以軍政府為國民政府。 十五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取武漢,國民政府北遷離粵。十六年,革命軍奪南京。四月,蔣氏以共黨控制國民黨,厲行清黨於滬,再立國府於寧,寧漢分裂起;至七月漢府亦分共,翌月蔣氏下野,國府遂合一於寧,國共由此而分。十七年,蔣氏復總司令職,黨軍復力行北伐,又合馮玉祥、閻錫山之師,繞避日本於魯,合圍京、津。張作霖敗走奉天,遇刺而亡;子學良命東北易幟,北伐遂終。

    國府初立,國民革命軍即合粵、桂之力,敗唐繼堯,北進長江,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皆有功焉。至寧漢復合,又得馮、閻之助,終敗張作霖。唯各路以己居功,不服中央調度;又因裁軍意見相左,內訌遂生。民國十八年三月,蔣桂戰爭起,歷三月,桂系不敵,李、白、黃敗走海外。至五月,馮系反戈失利,為閻所囚。唯桂系暨汪兆銘、並馮之西北軍、閻之晉軍等,皆欲倒蔣,圖於中取利,竟合而為一,另立中央。十九年各路並起,蔣之中央軍北阻馮、閻,南拒桂軍,皆能勝,屢奪中原要地。後東北軍張學良通電擁中正,入關取平、冀,閻、馮下野,避走海外。中原大戰自五月馮氏起兵,至十一月而終,唯中共亦因之乘時而興。 初,孫氏行聯俄容共之策,以俄為師,改國民黨為一列寧式政黨,以黨領政、軍諸事,遂得俄人之火器供給,得敗北洋諸路。唯黨部或有以中共蓄異...

    三十四年,日本敗,二戰終。共軍已得兵卒百五十萬,又蒙蘇聯移交日軍兵械,已建其基於東北、華北也。國府、中共屢有和談,然俱互猜疑,且各有收拾河山之心,終重啟兵釁。三十五年,烽火大盛,國軍屢有斬獲,唯共軍力抗。四月,國府始行憲,且摒中共於外。至翌年九月,共軍始行反攻;三十七年秋,三大戰役終,國軍喪師百五十萬,盡失江北。三十八年,共軍渡江,陷寧、滬;民國屢遷都華南、西南諸城,終播遷臺灣。至翌年四月,中共盡得大陸。

    初,國府得臺灣,即因治臺軍警橫行,民怨不止;至三十七年,竟致二二八事起,臺民憤懣日加。三十八年國府赴臺,即因中共稱兵脅於金、馬,徐圖臺灣,厲行戒嚴、黨禁,以一己行專政,政、軍、公、教俱為黨所控,遂得掌重器凡五十一年。時臺灣號曰自由中國,嘗力拒中共攻金門,俟韓戰起,又得美軍之助,唯失聯合國席位於六十年,邦交日弱,僅以自強圖存為要,不復行反攻之事。 六十五年四月,總裁蔣中正薨,子經國襲主席職。夫經國者,嘗行廉政事於滬,唯無疾而終;至任主席暨民國總統,欲振臺灣工肆,行十大建設。七十一年,黨十二全會允行《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暨《中國國民黨黨章修正案》,又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七十七年,終廢戒嚴令,黨禁、報禁俱弛。

    七十八年一月,經國歿。李登輝代攝黨務,繼承國統,七月得正黨魁位。八十一年,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始行修憲。八十二年,國民黨內訌不止,擁李氏者得勢,趙少康、郁慕明等出走,另創新黨。八十五年,總統終行民選。 八十九年,宋楚瑜欲行候選總統事,為國黨所摒。連戰、楚瑜兩敗俱傷,民主進步黨陳水扁遂得總統臺灣。三月,宋氏另立政黨,號曰親民;登輝辭主席職,以連戰代攝黨事。連氏正主席位於十五屆中委會,使黨人再行登記,以正黨務。九十年,國黨聞登輝助選臺灣團結聯盟,遂廢其黨籍。 九十年,失利於立法委員選舉。九十二年二月,連戰合宋楚瑜,行翌年總統候選事,復敗於陳水扁。

    九十四年,連戰赴北京,晤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相談甚歡,立共識有五。嗣後,連氏拒續主席職,副主席馬英九敗王金平,得掌黨務;後英九陷特別費訟案,辭主席職於九十六年二月,吳伯雄繼之。翌年,英九得國,並續任於百有一年,遂再主黨事。 馬氏既得黨、國,即欲排拒王金平。百有二年九月政爭起,王氏唯得利於訟,遂保黨籍,續為立法院長。時馬氏之政,國雖頗興,然內有朝野傾軋,又逢油電雙漲、年金爭議等,民遂責英九不力。百有三年,九合一選舉敗績,英九復棄黨魁職於十二月。 百有四年,朱立倫得主黨務,復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北京。七月,洪秀柱本得為總統候選,唯中央黨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令廢止之。百有五年,民進黨蔡英文得國,朱氏敗選總統,暨郝龍斌同棄正、副主席職,以黃敏惠代行黨事。 百有五年三月,行補選事,洪秀柱終得掌黨務,夫...

  3.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來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志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將進酒︱唐 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 ...

  4.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歐氏幾何歐氏幾何 - 維基大典

    歐氏幾何 , 歐幾里得 始創也。. 初述於《幾何原本》。. 獨尊泰西二千年,時幾何必歐氏耳,及傳中華, 徐光啟 亦云《幾何原本》不可增刪;迨十九世紀, 高斯 、 羅巴切夫斯基 、 波約 三人破之,立新幾何,故其亦曰 經典幾何 。. 二十世紀初, 相對論 立 ...

  5. 己亥香港民潮 ,別稱 反修例運動 ,或曰 反送中運動 、 己亥事變 [一] ,肇乎 香港 民眾反修《逃犯條例》之事。. 初,陳同佳攜鴛侶潘曉穎遊於 臺灣 ,而知其有身,怒殺之,拋屍草野,潛遁去。. 既還港,乃發聞,遂申諸公堂。. 然陳後在港,無以證,兼以素 ...

  6.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華表華表 - 維基大典

    華表 者,石柱也,對樹於宮門甬道側,亦名 神道柱 、 石望柱 。. 華表形制,下以座承之,座式或須彌、或蓮花,座上立柱聳然,佈以雲紋,龍盤其上,柱端雲板橫焉,柱頂置盤,號曰「承露」,盤中神獸踞之。. 座方而盤圓,以應「天圓地方」也。. 其頂之神 ...

  7.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 - 維基大典

    愛因斯坦肖像. 亞伯愛因斯坦 ,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生於 德國 , 猶太裔 ,通 理論物理學 。. 愛氏鼎新格致哲理,繼往開來。. 當世所言 物理學 二, 相對論 、 量子力學 云云,前者即愛氏所創。. 蓋 質能等式 E = mc2 ,聞名於世,亦愛氏所立。. 一九二一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