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4日 · 根據疾管署發布的數據,灰指甲在台灣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底,台灣的灰指甲患病率為4.6%,其中男性的患病率較女性高;以年齡比例來,年齡越大,患病率也越高。 常見症狀有哪些? 指甲變厚:逐漸變厚,且厚度比正常指甲明顯增加。

  2. www.ihealth.com.tw › article › 出院準備及申請長照服務出院準備及申請長照服務

    2019年7月18日 · 出院準備至少應在出院前三天就完成評估,如果符合長照服務標準,就能在出院後第一時間獲得良好的安排。. 在過去出院後才開始申請長照補助,在繁瑣的流程下,真正獲得資源通常需要在病人出院14-30天之後。. 目前由於流程的改善,長照政策致力於在病人 ...

  3. 2017年7月14日 · 黃斑部病變原好發於五十歲以上族群,近年來因生活型態與用眼習慣的改變,而有逐年下修的趨勢。 臨床上開始出現20-3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因追劇、工作、玩線上遊戲等原因長時間緊盯螢幕,造成視野中央出現模糊的情況,經診斷後才發現是早發性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病變的發生往往是日積月累的傷害所致,所以,眼部保養的重要性是每個人不容忽視的。 帶你探索黃斑部的世界,跨出預防病變的第一步。 探索的首要目標,將從黃斑部的位置說起。 黃斑部位置與作用. 黃斑部就好比是一個國家的中央車站,匯集來自各地的旅客,將每個人送達目的地;而眼睛的黃斑部,也位於中央位置,聚集四面八方的光線,幫助人們看到清晰的影像。

  4. 2018年11月21日 · 台籍、外籍看護比較表. ※註:費用會隨著法令與時價而調整,實際的費用標準,可洽詢評鑑優良的人力仲介公司。. 以上價格僅供一般參考,看護價格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有所不同,比如說被照顧者的狀況、照服員是否有取得證照、照服員是否受過專業訓練、長期 ...

    • 紅斑性狼瘡是什麼
    • 常見的症狀
    • 好發族群
    • 病理機制
    • 常見併發症
    • 治療方式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 SLE),音譯為思樂醫,它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各種皮膚病變(如皮疹)。十九世紀時,人們認為這些皮膚潰爛是狼咬造成的,因此稱為狼瘡。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抗外來的細菌、病毒等物質,罹患紅斑性狼瘡時,免疫系統中的抗體會出現異常,進而攻擊自己的細胞,使全身任一處都可能出現發炎,且難以根治。

    雖然每個人發病的情況不盡相同,病徵也因人而異,但仍舊可以歸類出許多常見的情況,如發燒、疲倦、體重減輕,臉、頸、手部甚至全身都可能出現皮疹,有些情況在光照之下會變得更為嚴重(光敏感)。 氣候寒冷時,患者手指、腳趾容易變成藍紫色(雷諾氏症候群);或是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食慾不振、毛髮脫落、噁心或嘔吐、肌肉痠痛、淋巴結腫大等等。

    紅斑性狼瘡好發於16-55歲(約占總患病人口65%),又以女性最常見,且個別年齡層的發病比例不同。以成人來說,女性罹患率約為男性的10-15倍,老年人約是8倍,幼童則是3倍,目前推測女性荷爾蒙可能是影響發病的原因。 以種族來說,黑人婦女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亞洲婦女,最後是白人婦女。特別的是,雖然英國黑人患有思樂醫的機率很高,但非洲黑人卻很少患有這種疾病,這說明了思樂醫可能跟環境觸發因素和遺傳基因有關。

    在解讀紅斑性狼瘡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何謂免疫反應。 簡單來說,當人體出現入侵的外來分子時,會刺激巨噬細胞消除病原體,也會引發淋巴球產生與其對抗的反應,以上現象稱為「免疫反應」。 人體免疫系統中有兩個特別的細胞:T細胞與B細胞,他們就像中古世紀保護城堡的守衛,T細胞像是騎士,B細胞則是弓箭手,騎士直接向前迎敵,弓箭手則藉由射出弓箭消滅敵人。 當T細胞發現外來的入侵者,會激發他的戰鬥意志(T細胞活化),直接向前與敵人接觸,並試圖消滅他。 而B細胞就像是擁有望遠鏡的弓箭手,若發現類似敵人的蹤跡,可藉由T細胞協助確認敵人,再由B細胞分泌抗體(漿細胞)攻擊特殊對象。

    經由前面的病理介紹,相信大家已有初步的了解,但為什麼紅斑性狼瘡總是變幻莫測,且容易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呢? 因為異常的細胞或抗體,通常存在血液中,隨著血液留到全身各部位,進而引發各種疾病。由於每個人製造的抗體不同,這些自體抗體喜歡破壞的部位也不一樣。 因抗體存在於血液中,血管炎就是其中之一,若抗體攻擊腦部,就可能引發神經病變(如癲癇);若攻擊肺部、腦部、心臟的外膜,就容易引發漿膜炎;攻擊臉部或其他部位引起發炎反應時,可能出現臉部蝴蝶斑或圓盤狀紅斑;其他如腎臟病變、口腔潰瘍、皮膚光敏感、關節炎,都是常見的併發症。

    思樂醫 (SLE) 的發病往往難以預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藥物治療與良好的日常照護。治療原則主要分為兩類:有重要器官侵犯、無重要器官侵犯,首要任務是減少誘發因子,如保持環境清潔、不吃生食、避免紫外線曝曬等。 依據患者的疾病嚴重度不同,可能使用的藥物也不一樣,主要目的為降低異常免疫系統的活性,減少器官損傷。

  5. 2018年3月15日 · 作為常見的眼部症狀,乾眼症困擾無數的上班族,也是年長者可能遇到的疾病,若發現眼睛癢、異物感、眼皮緊繃等狀況,就可能是乾眼症的警訊。 為什麼會有乾眼症? 之所以稱為乾眼症,意味著眼睛缺乏足夠的淚水滋潤。 「膜 (tear film)」是淚水在眼球表面呈現的薄膜,由三個部分組成: 油脂層 (oil layer):可增加膜表面張力,延緩淚水蒸發,並可潤滑眼球表面. 水液層 (aqueous layer):這是最厚的一層,具有提供角膜氧氣、殺菌、代謝等功能. 黏液素層 (mucin layer):與角膜的上皮細胞接觸,讓膜能平均分布在角膜表面. 只要膜任一層發生異常,就可能使淚水分泌不足。 大致來說,造成異常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 老化:乾眼症好發於45歲以上族群.

  6. 2018年4月3日 · 近視也許是全世界最普遍的眼部疾病,許多原因都會導致近視,例如:. 戶外活動時間減少,室內近距離工作時間增加. 課業負擔過重,導致用眼時間過長的教育環境,如新加坡、南韓、台灣、中國等國家. 過度使用3C產品. 基因因素. 學者研究發現,2000年全世界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