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5日 ·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長期以來對台灣經濟學教科書的在地化貢獻厥偉;退休後除了埋首《台灣經濟四百年》的研究、寫作,也持續在課堂上執教。 (攝影/楊子磊) 不同年代的價格管制之手. 除了爬梳台灣經濟史之外,《台灣經濟四百年》關於戰後的章節,經常能看見吳聰敏對政府管制、干預市場的批評。 比方說,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為維持軍公人員的糧食供應、以及(當時仍在大陸的)中央政府的需求,因而對農民實施「稻米徵購」,規定稻農除了自用數量外,其餘稻獲皆需以固定價格由政府收購。 但政府收購價格遠低於市場行情,導致稻農不願上繳,進而市場上出現的「米荒」現象,也埋下228事件的成因。

  2. 2021年1月12日 · 2005年洪當興進入當時聲勢如日中天以股價232元首度超越聯發科技登上股王寶座的宏達電不久後公司要在南部設立新的辦公室更主動請調台南看似即將在新的城市充滿希望地拓展未來事業

  3. 2023年7月26日 · 美中貿易戰就是科技戰」,朱敬一更是場價值選擇的戰爭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7月14日晚間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左3價值戰爭共同作者──現任台灣駐WTO常任代表羅昌發錄影)、李柏青林建志──以及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邱義仁參加21世紀全球價值戰爭與台灣的角色來自台灣的WTO經驗,《價值戰爭深度座談」。 (攝影/陳曉威) 「我們不應把美中衝突當作一種修昔底德的陷阱、只是『兩強在爭』。 季辛吉後,國際政治永遠在講現實利益、而不講價值;而我之所以講『價值戰爭』,就是想告訴大家,如果理念不同,利益終究也很難是相同的。

  4. 2024年3月11日 · 而當318運動逐漸成為下一世代眼中的歷史名詞甚至僅是高中教科書的一小章節它還有哪些訴求與內涵值得被反覆提起? 2014年3月18日晚上9點,200餘名反對立法院通過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簡稱《服貿協議》)的群眾從多個方向試圖翻越立法院圍牆,並在約9點30分成功占領立法院議場,宣布開始「非暴力抗爭」,將靜坐至立院停止審議《服貿協議》。 這一坐,便是24天。 這場運動自3月18日維持至4月10日,最高峰時曾有上萬群眾聚集立法院周遭,當時帶頭占領立院的抗議者來自多個公民團體、學生社團,主要由大學生組成,且運動初期曾有民眾向議場內送入向日葵聲援,因此又名「太陽花學運」。

  5. 2021年11月17日 · 根據刑事局統計,投資詐騙案件去年(2020)1~8月的受理數字僅為1,399件,今年(2021)同期為2,994件,增幅高達9成,創下史上新高。 此外,案件數激增也帶動犯罪金額明顯增長,去年1~8月投資詐騙導致的財物損失為8億多元,今年同期已上升至12億元。 巨額損失背後,是兩種主要犯罪類型。 刑事局分析, 其一是透過交友軟體和社群網站隨機搭訕,與被害人建立感情或友情後行騙 ;其二是利用簡訊和通訊軟體大量發送「飆股訊息」,將被害人誘騙進私人群組後施詐。 兩者手法不太相似,但都是設下投資詐騙的局。 懶人經濟學:實戰LINE群帶你上天堂? 「投資就是想過過看不一樣的生活。 說這話的是阿龍(化名),他是一名28歲的上班族,大學畢業後就 北漂 ,落腳在台北市一處舊公寓套房裡。

  6. 2022年8月28日 · 「日圓貶值」是近年來國際間最熱門的經濟議題之一,以日圓與新台幣匯率為例,2011年時,日圓兌新台幣的匯率為0.39元(相當於1元新台幣換2.6日圓),2019年之後日圓一路貶值,今年(2022)7月到了25年來的新低點0.219元,今天(8月29日)最新匯率只有約0.22元(相當於1元新台幣換4.5日圓)。 日圓大貶值,讓熱愛日本產品與日本旅遊的台灣民眾掀起一陣換日圓風潮。 許多人都很期待疫情過後,早日飛到日本大玩特玩、大買特買。 這篇報導我們想讓大家了解,日圓貶值也是一種「經濟策略」,它對日本民眾和其他國家會帶來什麼影響? 日本政府現在又面臨什麼樣的兩難危機? 日圓3年貶3成,為什麼錢會「縮水」? 日圓貶值究竟多嚴重呢?

  7. 2021年7月28日 · 1. 減班勞工人數暴增,77.6萬人工時縮減. 疫情下勞工面臨的處境,可能有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三種情況。 由於經濟體中原本就有一定數量的勞工處於這三種狀態,在分析這三種情況各自的變化規模與比例時,必須考慮疫情之前的狀況,才能估算受到疫情衝擊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分析去年(2020)1月至今的數據時,會以2019年同月份的數據為基準,來衡量疫情衝擊的規模。 去年3月台灣疫情開始升溫,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明顯擴大。 從 協議減班 的實施勞工人數資料觀察,去年2月底僅1,662人,3月底增加至7,916人,隨後一路增加至去年6月底達到31,816 人為高峰。 然而,協議減班統計僅限於有向勞政單位申報的廠商,實際上有更多廠商並未依規定申報,無法反應整體勞工的全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