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日 · 回顧過去,也有只有一個「外科」的時代,不像現在分成專治心臟與大血管的「心臟血管外科」,以及專治肺與氣管的「胸腔外科」、專治乳房疾病 ...

  2. 2020年10月9日 · 新光醫院心臟及血管外科主任林佳勳醫師指出,最常見的胸主動脈疾病包括主動脈瘤、主動脈剝離,另外主動脈也可能出現細菌感染的問題。 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壁老化、病變,而漸漸膨大,主動脈瘤形成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主動脈瘤愈來愈大,破裂的風險也愈來愈高。...

  3. 2022年2月24日 · 許多人以為胸口悶痛就是心臟有問題,但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其實有4種最常見的原因,此外,也要留意3種疼痛位置以及可能的疾病 ...

  4. 其他人也問了

    • 降膽固醇、降血壓藥物治療與改變生活方式
    • Ischemia研究,來自37國的5179名受試者
    • 藥物治療整個冠狀動脈系統

    由紐約大學(NYU)霍奇曼(Judith Hochman)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並無急性症狀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患者,大可以優先選擇降膽固醇、降血壓藥物治療與改變生活方式,未必要接受心臟血管支架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另一位研究主持人、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教授馬龍(David Maron)建議被診斷出冠狀動脈堵塞的病患:「你不必擔心自己馬上就要心臟病發作,甚至性命難保。如果你在過去一個月不曾出現心絞痛(angina)症狀,接受侵入性治療並沒有什麼好處。」

    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手術與藥物治療,並改變生活方式;另一組只接受降膽固醇、降血壓藥物治療,並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戒菸、改變飲食習慣)。研究人員追蹤受試者是否出現5種情況其中之一:因心血管疾病致死、心臟病發作、心跳停止經急救復甦、因胸痛住院、因心臟衰竭住院。 追蹤大約4年的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發生這5種情況的比例並無差別。而且在追蹤的前6個月,接受手術組心臟病發作的比例反而較高(5.3%對3.4%),原因可能是手術的併發症。 不過4年之後,接受手術組的情況要比藥物治療與改變生活方式組的情況好一點,心臟病發作的比例以13.3%對15.5%勝出。霍奇曼的團隊將繼續研究這項差異。 此外,經常胸痛的病患在接受手術之後,有一半在1年後症狀消失;藥物治療與改變生活方式組的好轉比例則只有20%。研究人員推...

    心臟血管支架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目的都在於清除血管內阻礙流量的血栓(blood clot),這些血栓往往是來自動脈血管壁剝落的斑塊(plaque)。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心臟科專家尼森(Steven Nissen)指出,近年研發的藥物已能有效縮小危險的斑塊,他說:「藥物治療更勝一籌的原因在於,它是治療整個(冠狀)動脈系統。」(相關報導:閻紀宇專欄:細胞與血氧的探戈、大霹靂與熱木星、一個可充電的世界……解讀2019年諾貝爾3大科學獎項|更多文章) 醫界人士也提醒,出現心絞痛、心臟病發作等急性症狀的病患,還是要接受心臟血管支架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5. 2023年9月4日 · 吳彥雯醫師說明,心臟衰竭最常見的主因之一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症),病人的心血管逐漸堵塞、硬化,血液無法流至心臟以致心臟無力;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影響最甚。 這種病人在發病前夕往往沒有顯著的症狀,直到出現劇烈胸痛、過喘或噁心感時,就醫後才發現事情大條了。 再者, 心臟衰竭也容易出現在瓣膜功能較差的族群。...

  6. 2023年5月15日 · 心臟有三條叫冠狀動脈的血管......這樣一條、兩條、三條。 」 我邊說邊在心臟圖形上加畫三條像替心臟穿了丁字褲般的血管線條。 「血管像是水管,負責供應心臟的肌肉養分,如果水管堵塞,還沒完全塞住時,血流不通,它所供應的區域就會養分不足,這叫做狹心症、心臟缺氧或心臟缺血,產生的症狀就是心絞痛。 我在圖中的一條血管中段處用筆畫上一個大黑點,然後再圈出仰賴這條血管供應養分的後方肌肉。...

  7. 2021年9月16日 · 胃食道逆流是相當常見的文明病,在胸痛上的表現患者會有悶痛的感受,且位置模糊、難指出確切悶痛點,感覺大致在胸腔中間,通常也會維持一段 ...

  1. 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學會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vitabox.com.tw

    一般上班族、升學唸書的考生、3C 低頭族、年長者 都適合推薦足量攝取葉黃素. 充足適量的葉黃素對人體,尤其是眼睛是很有幫助的,加上現代人的生活多數離不開電腦、手機、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