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為使民眾易於區分電子發票證明聯及儲存於載具之無實體電子發票財政部資訊中心於網路投票後,決定將以載具索取儲存的無實體電子發票,正式命名為「雲端發票」 [12],自2019年起,所有來台的境外電商均需繳稅,且須配合台灣法令開立雲端

  2. 發票,是指經濟活動中,由出售方向購買方簽發的文本,內容包括向購買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名稱、品質、協議價格。 除了預付款以外,發票必須具備的要素是根據議定條件由購買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須包含日期和數量,是 會計 帳務的重要憑證。

  3. 2018年5月,為使民眾易於區分電子發票證明聯及儲存於載具之無實體電子發票財政部資訊中心於網路投票後,決定將以載具索取儲存的無實體電子發票,正式命名為「雲端發票」 [12],自2019年起,所有來台的境外電商均需繳稅,且須配合台灣法令開立雲端

  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財政部國庫署 是 中華民國 財政部 的直屬機關,組織可追溯至1911年成立的「財政部國庫司」。 負責中華民國 國庫 的收支管理,以及歲入歲出 預算 編製、執行工作。 沿革 [ 編輯] 1911年 中華民國 成立,中央政府下設 財政部 ,財政總長之下設有 國庫司 、公債司、賦稅司、錢法司、會計司;隨後的 北洋政府 財政部改國庫司為庫藏司、改錢法司為錢幣司;其中的 庫藏司 掌理國庫的資金運用及出納管理。 1928年12月修正《財政部組織法》,財政部設2署6司3處,國庫司掌理國資運用、撥款命令複核、基金保管及國庫出納管理等事項。 1940年3月26日修正《財政部組織法》,改設3署5司2處。 國庫司升格為 國庫署 ,下設4科1室。

  5. 財政部 是 中華民國 全國 公共財政 的 最高主管機關 ,除掌理 中央政府 的公共財政外,並負責監理各 地方政府 的財政事務。 歷史 [ 編輯] 中華民國財政部部旗. 1906年( 清 光緒 32年), 清政府 設立 度支部 總管全國財政事務。 1912年1月3日,依《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成立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內閣, 臨時大總統 下設立「 財政部 」,財政部 首長 稱為總長。 3月12日,依《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成立 北洋政府 內閣, 國務院 下依舊設置「財政部」(直至1928年6月3日北洋政府結束,國務院解散)。 1917年8月25日,根據在 廣州 召開的 國會非常會議 , 孫中山 決定組織 護法軍政府 ;9月1日, 大元帥府 下仍然設立財政部。

  6. 營利事業統一編號檢查碼邏輯修正說明-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統一編號&oldid=78778086 」

  7. 1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為 中華民國財政部 所屬機關,負責 財政 、 租稅 、 營業秘密 和 政府採購 資料處理。 原為1968年5月所設的財稅資料中心,於2013年元月更為現名。 沿革 [ 編輯] 1968年5月,在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 (賦改會)主任委員 劉大中 主導下,賦改會與財政部聯合設立「 財稅資料處理及考核中心 」。 1969年1月21日,財稅資料處理及考核中心租用之 美國 CDC3300 電子計算機 啟用儀式,請來 副總統 嚴家淦 按鈕啟用,為中央 部會 電腦化作業 之始。 1970年7月,賦改會於任務完成後結束,財稅資料處理及考核中心改隸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