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1日 · 這一幕讓許多觀眾討論並傾心但若是知曉吳晟對妻子的付出與虧欠之意會意識到莊芳華的回應可能不只是吐槽而已至少我的感覺是安撫是說沒關係我很好」。

  2. 2021年1月12日 · 1. 就業、住宅、子女照顧支持撐出自立空間,阿笑:我選擇離開暴力. 阿笑化名從家暴求助到終於得以離家自立的經歷反映的是占總受暴人數約2%新移民女性受暴者的困境在還未完成歸化外援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只能留在暴力環境。 (攝影/陳曉威) 2013年基隆港的黃色小鴨,讓33歲的越南新移民阿笑(化名)難以忘懷,當時全家人看完小鴨,先生說要搭船出海看人釣魚,阿笑認為襁褓中的兒子上船太危險,先生竟當街朝她揮拳,搶過孩子就走,丟下語言不通的她。 「這是先生第一次打我,」在好心人幫忙下,阿笑輾轉搭車回到板橋的家,朋友帶阿笑報警,「警察說可能是先生太氣了,要我先原諒他,還被打再來。 先生不給阿笑生活費,她想到朋友的店裡工作賺錢,結果先生跑去砸店、拿鐵椅甩向她的頸部。

  3. 電影的最後,柳樂優彌將死去的妹妹屍體裝進行李箱裡,搭上往羽田機場的電車,是枝裕和用了那個搖晃晃的畫面,將長子奮不顧身、「無論如何也想讓妹妹坐這趟列車」的心情,拍得安靜而心碎。 對於片中拋下子女的母親,是枝裕和則維持他電影一貫的態度,沒有道德性的裁判或譴責。

  4. 2023年12月7日 · 2008年,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意外在國家檔案中發現阿公的遺書,開啟「遺書返還運動」。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便是她回到阿公生前最後行醫與被捕處──屏東縣春日鄉,開始費時數年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 自幼時起,張旖容的心裡始終有個困惑:為什麼在母親眼中學歷等同一切? 她寫下:「我沒有辦法太靠近媽媽,太靠近是會受傷的。 」長期與母親關係的緊張、矛盾、彆扭,在追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絲緩解。 對於連母親也沒看過的阿公,張旖容也逐步建立起認知:黃溫恭的確對時局不滿,而有改造社會的抱負,進而加入地下黨,「縱然如此,他們的審判仍須受到檢視」──原被判刑15年的黃溫恭,在蔣介石大筆一揮下改為死刑,16天後命喪刑場,葬於六張犁公墓。

  5. 2020年11月11日 · 糾結悶在心中許久直到孤味才讓他得以對家人邊界投出第一道叩問,「蔡阿姨算不算外公的妻子? 她算不算是我的家人? 是法定的家人才算是家人,還是一起陪伴就是家人?

  6. 2023年9月9日 · 蘇偉貞寫張德模嚴重脫水的病體以諷刺之筆記述醫生與醫療體制的強硬與疏漏經過多日的檢查再檢查最終還是由妻子發現病灶原來是導尿管被結晶果凍狀東西堵住回報醫師竟成為觀摩對象

  7. 2017年3月13日 · 黃子明選定了6位嬤做為拍攝的對象,其中有3位是住在花蓮縣的原住民嬤,她們當時都在原住部落附近的日軍營區擔任打掃雜務工作,後來卻被迫充任慰安婦;另外3位是住在新竹縣新埔鎮的客籍嬤,她們當年原本應徵食堂服務生及看護助理的工作,卻被騙到中國海南島成為日軍性奴隸。 這6位嬤的背景實際上反映了台籍慰安婦受害地點的兩種類型:一在本島,一到海外。 然而,不論在本島或海外,也不管受害時間長短或原因為何,痛苦的經驗並未隨著戰爭結束而停止,社會及家庭的壓力仍如影隨形地跟著她們一輩子,讓她們抬不起頭來,甚且嫌惡自己的身體。 黃子明平日在報社工作,要拍攝這種必須建立高度信賴感的對象,記者的身分剛開始反而成為一種阻力,他通常利用休假日去嬤家裡拍照,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連續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