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青鳥行動 相關

    廣告
  2. 投入台灣研發、製造紡織品10年,成功外銷日本,在台灣各大百貨、賣場. 擁有25間門市,銷售除臭襪、air+好感循環褲、超級無敵傘、AMPM早晚安瓶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8日 · 6症狀上身小心是巴金森氏症. 日期:2020 年 12 月 28 日 作者: 林以璿. 動作變緩慢不一定是自然的老化過程,要小心可能是 巴金森氏症。 一名張姓男子,身體漸漸僵硬,走路步伐變慢,自己不太明顯感受不適,家人也想說應該是正常衰老現象而未多加留意,直至近日返診追蹤慢性疾病時,醫師眼尖觀察到張男的症狀,進一步安排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指出,巴金森氏症是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退化、不足所導致的疾病,常見的症狀 (例如行動遲緩、肌肉關節僵硬)與老年人退化類似,容易被忽略。 張嘉為表示,巴金森氏症在藥物治療後可達到症狀緩解,因此建議50-60歲的民眾,當出現走路、動作等肢體變慢,特別是合併有「撲克臉」 (臉部僵硬),手抖腳抖、小碎步等症狀應盡早至醫院就診。

    • 巴金森病初期症狀無特異性,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 初期症狀分為動作和非動作症狀,務必提高警覺
    • 有症狀別過於憂心,快到神經內科進行檢查釐清
    • 巴金森病的分類與分期,有助於治療方針的擬定
    • 巴金森病治療目標:延長藥物治療蜜月期,避免因藥效波動引起異動症
    • 同時改善動作和非動作症狀,以維持生活品質
    • 每個月 8 號進行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早期發現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會隨著年齡增長,罹病比率也跟著上升。根據 110 年健保資料統計,罹患者以 71~80 歲為大宗,其次為 81~90 歲,再來是 61~70 歲,且女性罹病機率較男性高。 蔡志宏醫師指出,巴金森病罹病原因複雜,推測與遺傳基因、腦外傷或中風、病毒感染、環境毒素等有關,目前仍未確切得知具體致病原因。初期症狀無特異性,不容易察覺,易與其他疾病搞混,因而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

    巴金森病的初期症狀以動作症狀較容易被發現。病友常出現單側顫抖、行動緩慢、四肢僵直、步態不穩、走路小碎步及不自覺往前傾等動作。他說:「許多患者都是因為出現相關動作症狀,有所警覺才就醫。」 此外,巴金森病還有非動作症狀,例如,憂鬱、焦慮、睡眠障礙、自律神經失調、認知障礙、慢性頭暈、慢性便祕等,常與其他疾病混淆,不容易察覺是罹患了巴金森病。 蔡志宏醫師進一步說明,許多患者因此遊走於身心科、腸胃科等,雖積極治療仍無法有效改善,也遲遲找不出確切病因。他提醒,若有上述動作和非動作症狀、且長期治療無效者,應及早至神經內科評估。

    醫生會根據臨床表徵來進行相關的神經學評估。蔡志宏醫師提到,除了解患者症狀發展和變化外,家族病史及平日用藥狀況等,也都是診斷的參考。 確診巴金森病之際,需借助各種檢驗與檢查來佐以判斷。例如驗血、驗尿、X 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來排除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更進一步可進行核子醫學檢查,確認腦內多巴胺受體功能狀況。

    蔡志宏醫師指出,巴金森病分成原發性、次發性。原發性巴金森病為腦部自然退化造成,與年齡跟遺傳有關;次發性巴金森病則與藥物不良反應、毒品傷害、病毒感染或腦外傷及腦中風等外來因子,影響並損害腦內多巴胺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症狀。 巴金森病的病程是持續而漸進,隨著時間發展又可分為五期。從第一期到第五期的時間不等,端看患者是否能透過藥物治療等來控制病情。「雖無法痊癒,但可減少併發症發生、降低死亡率,有效改善生活品質、延長壽命」他說到。 1. 第一期:單側肢體發病,症狀輕微對日常生活不影響。 2. 第二期:雙側均有病症出現,身體微駝,但平衡感仍屬正常。 3. 第三期:步態不穩,已無法維持平衡,影響日常生活,有些工作也無法勝任。 4. 第四期:有嚴重的活動困難,需靠他人或輔具協助。 5. 第五期:終日仰賴輪...

    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用於治療巴金森病,除了最常使用的左旋多巴之外,另有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許多患者常把治療目標放在立即改善外顯的動作症狀,希望藥效強勁,能立即見效,像是左旋多巴。 但蔡志宏醫師強調,左旋多巴用於治療巴金森病雖然可以明顯改善外顯的動作症狀,約莫服用 5 至 7 年左右,藥物濃度就難以在體內維持穩定,可能出現「藥效波動」現象,進而產生「異動症」。 當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時,病人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藥物濃度過低時,病友身體會突然斷電,雖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除了可能遭受外界的異樣眼光外,如果被卡在大馬路上,將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而多巴胺受體促效劑主要是模擬腦內的多巴胺,直接作用在腦部多巴胺接受器,進行一連串訊息傳遞。雖然對於改善外顯症狀的藥效發生時間較左旋多巴慢一些,但鮮少因...

    蔡志宏醫師解釋,對於發病較早的年輕族群,馬上使用左旋多巴,雖可以有效改善運動障礙、顫抖及肢體僵硬的症狀,但藥物失效的時間也越早,因此,會建議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延緩使用左旋多巴的時機。 而部分長者在使用左旋多巴劑量提升到一定程度時,也需要加上一些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其他藥物,來改善藥效波動問題。蔡志宏醫師表示,因為巴金森病很容易合併憂鬱等非動作症狀,現在也有藥物可以同時改善動作症狀和憂鬱。他直言:「這兩種藥物沒有誰好誰壞,而是可以互相搭配長期治療,達到最佳效果。」 因為巴金森病是漸進式的腦部退化疾病,無法治癒。他說:「巴金森病的治療之路很長遠,必須擬定長期的藥物作戰策略,以『藥物接力』方式來延長用藥蜜月期,以提高生活品質。」 蔡志宏醫師分享曾收治一位 60 多歲的阿伯,因為感覺右側肢體...

    想要延緩巴金森病病程發展,避免失能時間提前、生活自理權被剝奪,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相當重要。蔡志宏醫師提醒,50 歲以上民眾,每個月 8 號都應該進行一次手指操自我檢測。 「手指操的動作很簡單,將右手伸直、手指打開,拇指與食指規律按 25 下,再換左手進行同樣動作。」如果發現手指按壓速度變慢、停頓,或手指打不開、開合大小改變,都建議至神經內科做進一步檢查,以釐清是否患病。 看更多巴金森病友經歷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appyparkinsons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行動緩慢、易跌倒、手抖是自然老化?巴金森病 7 迷思破解攻略!讓腦部健康又快樂,調節大腦「多巴胺」對抗巴金森病! 七旬阿伯情緒不佳、失眠、手抖竟是巴金森病,...

  2. 2019年3月25日 · 手抖分這幾種. 如果將手抖的發生時間粗略來分,可以分為靜止型、動作型跟姿勢型, 靜止型是指在手放鬆沒有出力的時候,出現顫抖的症狀,而且多半是從單側先開始,這就比較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這種情況,手抖之後多半會慢慢出現行動遲緩、 肢體僵硬的情形,所以如果能及早發現、控制,可以減緩惡化的時間。 動作型則跟小腦病變比較有關,因為小腦是負責控制肌肉神經運動的,像是脊髓小腦萎縮症、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等,包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這種型別會在手出力的時候,比如想開罐頭、開門的時候,出現無法克制的手抖現象。 姿勢型的手抖則屬於最常見的手抖情況,有時會合併動作型的手抖症狀,多半是原發性顫抖症、也就是找不出原因的顫抖。

  3. 2023年7月31日 · 手機怎麼看步數?. iOS、Android 健康 APP 功能教你一次看. 日期:2023 年 7 月 31 日 by 翊暉 張. 在現今手機功能越來越多的時代,手機已經不僅僅只作為通訊及娛樂的工具,也包含監測使用者健康的腳色,在我們的日常中為健康把關,例如現在手機都有提供內建的 ...

  4. 2018年4月20日 · 保持健康 一定要做到這8件事!. 日期:2018 年 4 月 20 日 作者: 彭幸茹. 許多人對於健康,可能都抱著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沒有生病,自己就是健康的,但其實這個觀念大大的錯誤,除了先天性基因缺失造成的疾病以外,其他人體的疾病在造成之前一定有個 ...

  5. 看完整文章 . 「兒童發展」是指孩子隨著年齡在動作、情緒、語言、社交各個面向能力逐漸成熟的過程,也因此可以對照從 0~6 歲的兒童發展里程碑來了解是否有按照軌跡。

  6. 2022年1月18日 · 動作代碼:專注聽力同時能靈活肢體,邊玩邊訓練聽知覺. 「動作代碼」就是聽到數字時作出相對應的動作,像是1轉圈、2跳跳、3拍手、4蹲下、5摸頭,最多5個動作。. 小朋友聽到指令再動作,讓孩子在遊戲中訓練聽知覺與專注力。. 【在家練習Ep3】訓練孩子的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