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禹依博士(右)認為,投身農藝科學的使命就是讓臺灣的農業更好,還要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吃得營養健康。 曾任邢禹依研究助理的徐子富(左)投入推廣在部落發現的臺灣油芒,希望這種獨特的旱作榖物持續流傳。

    • 老師們口中的「李登輝老師」
    • 羅馬有格拉古,美國有林肯,臺灣有李登輝
    • 李登輝灑下的「麵包屑」
    • 《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

    許多人認識的李登輝,是透過電視或報紙去形塑出來的形像,常常被刻劃成一名長袖善舞的政治人物。然而在臺大師長們眼裡的李登輝,則是一位兢兢業業的學者,做研究一絲不茍,對於許多臺灣發展議題都有深入的了解,更厲害的是,他總是在想著臺灣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將會遇到什麼困難,到時候該用什麼政策來處理,以及學術研究可以如何被用來解決這些難題。 這位「李登輝老師」外表看似文靜,總是在做研究,看數據,與學生研討論文,實際上頗為「激進」,在他眼裡,臺灣存在著不少結構性的沉痾,比方說肥料換穀制度,比方說不合理的關稅制度,總有一天臺灣人要革除掉這些問題,甚至會在課堂上問臺下的學生:如果是你要處理,你會怎麼做?在威權執政者眼裡,有什麼是比「咱們來捲起袖子來改造社會」更為激進的想法嗎? 目前臺灣有關李登輝的傳記已...

    我想先談論一下「體制內的革命」這件事。 古今中外的劇烈社會變遷,往往始自體制外的挑戰者發動的革命,像是法國大革命之於傳統王權,像是1917年布爾什維克建立蘇維埃,像是1949年國共戰爭。也因此,革命、激進這些說法,顯少與「體制內」聯繫在一起。然而回顧臺灣從總統直選以來經歷的劇烈變遷,雖然和平,卻也可謂天翻地覆,臺灣近年來的轉型,除了長年來在體制外的拉力,也有不少來自體制內的推力,臺灣體制內最有名「革命者」,便是李登輝。 事實上,這種來自體制內的「激進」方案,並不少見於歷史,除了臺灣的李登輝,還有羅馬共和國的格拉古兄弟(Gracchi brothers),更近代的有如美國歷史上的林肯。前者臺灣較少人知道,而後者則很少與「激進」兩字扯上關係。而相當特別的是,這些體制內的革命者,常與土地、農業、身...

    《永遠的農業人》詳細地交待了李登輝成長的過程,以及李登輝如何慢慢從體制外走到體制內推動改革。我想用幾篇「李登輝老師」在1970年代發表的英文學術文章,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李登輝於當時相當激進的經濟觀點。 在那個言論審查的年代,中文的出版物通常會比較緩和一些。但英文學術作品就不一樣了,英文學術論文不易被當局仔細審查(首先當局有關人員要先讀得懂),作者往往會在裡頭「微言大義」,而像經濟學研究還有統計圖表,這些圖表跟分析指向的結論,便宛如格林童話《糖果屋》裡灑的小石頭或麵包屑,只要細心的閱讀,就有辦法連結回文章中相當激進的主張。 在臺大經濟系出版的《經濟論文叢刊》第二輯,李登輝刊出了三篇文章,當中兩篇以英語寫作,第一篇是獨寫的“Government Interference in Rice Mark...

    在知道李登輝這些「激進觀點」之後,《永遠的農業人》一書,便提供了大量的線索,讓我得以思考這些觀點究竟是從何而來。比方說,李登輝身為農業官僚的工作,要走訪臺灣多數的鄉鎮,這些田野的經驗想必有所影響。李登輝自己的研究指出,臺灣農村在日治時期是有所成長的,但李登輝自己走訪的經歷,根據《永遠的農業人》一書的記載,所見卻是人均貧窮、缺乏建設、毫無公共衛生可言。 像是李登輝在訪視雲林海豐村時,與農民一起吃飯,要面對一桌子蒼蠅,在草屋裡與牲畜同處,甚至吃不起米,然而這些農民的剩餘還要上繳給國家用來拚經濟。書中提到,其他訪問貧困農村的官員,在這種環境用餐,心中頗有疙瘩,但我們不曉得李登輝當時在想什麼,是不是這些情景,這些肉體上的不舒適,這些現實與統計數字的違合感,讓他不斷去思考:究竟是什麼政策與結構導致了眼...

  2. 你所不知道的農業李登輝/陳玠廷. 農傳媒. 20200801. 前總統李登輝從學者、農政官員、執政者的身分,見證半個多世紀來臺灣農業的發展。. (圖片提供/豐年社). 雖然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農業專才為眾人所熟知,但他深入的農業研究與作為,一般人並不很清楚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農本主義,李登輝的未竟之路/江昺崙.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農業之路,在精神師承《武士道》作者新渡戶稻造,也是日本時代的總督府殖產局長,以及他的學生東京大學校長矢內原忠雄,《帝国主義下的台湾》一書的作者,這兩部作品影響李登輝的哲學與 ...

  5. 李登輝在《豐年》的農業遠見(一):毛豬外銷 大有前途!. 李登輝在農復會時期,對臺灣農業發展做過非常深刻的研究。. (圖片來源/翻攝自國史館出版《李登輝總統照片集》). 編輯導言:前總統李登輝在農復會時期從事大量研究,到1972年(民國61年)已有 ...

  6. 風光成績的背後,曾引發不少爭議,例如歐盟黃牌、漁工勞權等問題。. 近年來,漁事單位與業界合力革新產業現況,透過制定新法、實質提升漁工待遇、科技輔助監控、觀察員計畫等。. 2024年是遠洋漁業蛻變重生的一年,不僅要打造更精實、友善、永續的從業 ...

  7. 走在府城,路上的氣味總是逼人,每每經過鱔魚意麵的攤子前,更是被大鍋快炒的焦醋香激發食慾,垂涎欲滴,尋香而進。. 鱔魚意麵是臺南著名小吃已然是公認事實,即便中南部其他地方仍有出色的鱔魚意麵,但始終搶不過臺南鱔魚意麵的聲量。. 關於臺南鱔魚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