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28日 · 「日圓貶值」是近年來國際間最熱門的經濟議題之一,以日圓與新台幣匯率為例,2011年時,日圓兌新台幣的匯率為0.39元(相當於1元新台幣換2.6日圓),2019年之後日圓一路貶值,今年(2022)7月到了25年來的新低點0.219元,今天(8月29日)最新匯率只有約0.22元(相當於1元新台幣換4.5日圓)。 日圓大貶值,讓熱愛日本產品與日本旅遊的台灣民眾掀起一陣換日圓風潮。 許多人都很期待疫情過後,早日飛到日本大玩特玩、大買特買。 這篇報導我們想讓大家了解,日圓貶值也是一種「經濟策略」,它對日本民眾和其他國家會帶來什麼影響? 日本政府現在又面臨什麼樣的兩難危機? 日圓3年貶3成,為什麼錢會「縮水」? 日圓貶值究竟多嚴重呢?

  2. 2021年5月24日 · 目前要推估台灣疫情狀況,「確診數」是最重要的指標。 因為COVID-19病毒傳染力很強,如果每日確診數都很高,代表仍有不少地方正發生群聚感染。 像現在每日都維持百人以上確診,表示社區仍存在爆發流行的風險,亦即流行病學所稱之「限界密度(Threshold density)」仍很高;再加上無症狀帶原者的存在,社區群聚感染很可能隨時在發生。 一旦有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且引發社區大流行,達到疫情高原期後,每天的確診人數即使會隨篩檢量變動,但若只有些微差距,對疫情判斷已不具備太大意義,此時便無法光以每日確診數據來進行疫情後續預測。

  3. 乍看之下,台灣經濟似乎終於擺脫了長達20年的停滯。 然而GDP的亮眼表現,卻和不少台灣人的「體感」存在落差;台灣平均薪資的增長幅度,也難以跟上GDP的成長。 究竟,GDP這個經常出現在經濟新聞版面之中、各國都很重視的指標是什麼呢? 為什麼台灣的人均GDP,能在去年超越韓國? 在台灣亮眼的經濟數據底下,還藏著哪些隱憂呢? 為何2022年台灣人均GDP能贏韓國? 根據台灣主計處和韓國銀行的最新統計,台灣的人均GDP於2022年為 ,高於韓國的 。 這是韓國於2003年超越台灣之後,台灣首次逆轉。 韓國人均GDP之所以被台灣趕上,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和 有關。 和前一年相比,2022年韓元兌美元的平均匯率貶值了 。

  4. 2021年11月17日 · 飆股時代:我們為何踏入那些無所不在的投資陷阱. 通膨來襲萬物飆漲,各種投資標的風行,卻也替犯罪者創造了詐欺的空間。. (攝影/楊子磊). 「黃金策略」、「複利計畫」、「強勢飆股」、「虛擬貨幣」⋯⋯這些看起來誘人的投資宣傳方案,像從天而降的 ...

  5. 台灣中部地區鄉間的高壓電塔。 (攝影/楊子磊) 台大風險中心在2020年所執行的民意調查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創10年新高. 台大風險中心同份調查. 面對此次電價調漲,首先須從整體歷史趨勢分析。 從2015年迄今,雖然在2018年與2019年均出現售電成本高於平均電價的情形,但差距均在4%~6%之間,故尚可用電價平穩基金作為支應,使在電價不調整下,維持台電公司不虧損。 在主要生產國排名倒數第六. 近年來許多製造業紛紛高喊ESG,強調經營投資會重視減碳。 但進一步分析,在過往電價凍漲期間,電子業、石化業與鋼鐵業並未顯著提升節能投資。 而在節電率上,電子業與石化業也都未見進展,甚至節電率仍低於全台平均。

  6. 在最近一次的調查報告中,那特羅希維利統計了喬治亞2017年6月1號到11月1號間,約新台幣1億8,200萬元的政治獻金中,有91%進入了執政黨喬治亞夢想(The Georgian Dream)的口袋,且執政黨的政治獻金收入,足足是排名第2政黨的15倍,更是其他所有政黨政治獻金量總和的10倍。

  7. 2021年7月28日 · 1. 減班勞工人數暴增,77.6萬人工時縮減. 疫情下勞工面臨的處境,可能有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三種情況。 由於經濟體中原本就有一定數量的勞工處於這三種狀態,在分析這三種情況各自的變化規模與比例時,必須考慮疫情之前的狀況,才能估算受到疫情衝擊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分析去年(2020)1月至今的數據時,會以2019年同月份的數據為基準,來衡量疫情衝擊的規模。 去年3月台灣疫情開始升溫,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明顯擴大。 從 協議減班 的實施勞工人數資料觀察,去年2月底僅1,662人,3月底增加至7,916人,隨後一路增加至去年6月底達到31,816 人為高峰。 然而,協議減班統計僅限於有向勞政單位申報的廠商,實際上有更多廠商並未依規定申報,無法反應整體勞工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