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3日 · 日期:2023 年 10 月 3 日 作者: 賴 以玲. 2021 年周鳳英教授榮獲國際中子捕獲治療學會的最高獎項「畑中獎 (Hatanaka Award)」,她是促成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發展的主要人物,也是第一位獲獎的台灣學者。. 在這條漫長且辛苦的研究路上,她是如何開始 ...

  2. 2020年6月24日 · 醫師帶你看懂市售減肥藥的隱藏版問題! 日期:2020 年 6 月 24 日 作者: 林以璿. 減肥是條辛苦路,有些人會選擇使用藥物輔助減肥。 不過醫師劉博仁在著作《營養醫學減重奇蹟:劉博仁醫師的減重案例分享》中指出,即使是合法的藥物,用來減肥仍然會有不良的副作用,他呼籲,天下沒有只靠幾粒藥物,就能輕鬆無害減重這件事。 多年前,我自己服務的醫院裡,有好幾名護理師不約而同找 一名醫師開立減肥藥來幫助減重,因為我崇尚用自然營養醫學來調整體質,因此一名護理師偷偷拿處方箋給我看,希望聽聽我的建議。 我看了處方後嚇了一跳,裡頭至少含有十種藥,我勸她不要服用這麼多藥,因為副作用太多了,她還說:「可是主任,我短短二週就減了三公斤呢!

    • 「多巴胺減少」五成便會出現帕金森症狀
    • 帕金森氏症有四大指標!一表自我檢測
    • 帕金森氏症的病程可分成五期
    • 藥物、手術都有助於解緩症狀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腦部的退化疾病之一,其實這個疾病已經存在兩百多年左右,只是近幾年來民眾對此才有了高度的認識,此疾病是在1817年由一位英國神經科醫師所發現。 倒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產生帕金森氏症?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葉篤學主任說:「是因爲人體的中腦黑質退化細胞漸漸凋亡,負責神經傳遞的多巴胺減少,無法正確傳遞神經訊息,當多巴胺減少 50%-60% 即會出現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只是在初期症狀患者就會出現像是「靜止狀態」,單邊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病人常是不自主也不自覺,而是身邊親友察覺有異,例如臉部表情僵硬如撲克臉,也有病人走路時單手橫放胸前,從四大特點觀察起是否有帕金森氏症: 1. 靜態顫抖 (resting tremor) 2. 肢體僵硬 (rigidity) 3. 動作遲緩 (bradykinesia) 4. 姿態平衡障礙 (postural instability) 因為有時候關節有僵硬的現象,病人有時候會跟醫師說好像出現五十肩,有些患者連寫字也會有問題,字會越來越小,走路平衡感越來越差,葉篤學建議可以從下來來做自我偵測。 臨床上醫師也最常被問到「出現手部的顫抖是不是就是帕金森氏症?」葉篤學回應:「其實還是有非典型的帕金森氏,但在臨床上看到還是『原...

    醫師也會藉由影像學來輔助是否確診,看是否有構造異常,卻經過確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程可分為五期: 1. 第一期:單側肢體症狀(0~5年) 2. 第二期:雙側肢體症狀(5~10年) 3. 第三期:平衡障疑 (7~12年) 4. 第四期:行動困難(10~15年) 5. 第五期:輪椅或臥床(20年以上) 葉篤學說:「大部分的病人會停留在第二期到第三期之間,這時間可能長達10-15年,甚至20年,但隨著疾病的進展還是有可能最後到臥床。」

    目前對於造成帕金森氏症的原因並不是非常清楚,有些患者是偶發性,因內在遺傳因子與外在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導致「神經元退化凋亡」,造成臨床症狀。也有約 10% 的病人為遺傳性,包括有家族史、年輕發病。 目前在治療上在患者初期的時候透過藥物補充多巴胺,是可以讓患者緩解症狀達到維持正常生活。但葉篤學提醒:「帕金森屬於進行式的疾病,相當比例出現藥效衰退的問題,患者會有開關現象、平衡感變差、走路容易跌倒。」 當影響正常行動能力和生活品質時,即可考慮透過深部腦刺激術的外科介入做為輔助藥物的治療方法。健保署也在前幾年納入健保部分給付,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需要經過多項評估。 【葉篤學醫師小檔案】 1.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任 2. 專長:帕金森症與動作障礙疾病、神經基因疾病、失智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 ...

  3. 2023年8月24日 · 在台就能做幹細胞治療. 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再生醫療治療措施,宇傑表示,醫院日前透過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協助一位 8 旬長者重拾行走能力,且 2 週就改善了疼痛症狀,因為具活性的 幹細胞 ,能比較主動、積極的修復關節軟骨,抑制發炎。 此外,鄭宇傑指出,若病患膝關節裡的半月板有輕微的損傷,脂肪幹細胞也有相互的修復作用,可幫助膝關節運動傷害的族群,目前加上《特管辦法》也已經放寬 細胞治療 ,對 再生醫療 、組織修復相關的適應症累積不少真實世界數據,未來民眾無需遠赴國外、在台灣就能得到適宜的治療。 文/林志怡 圖/孫沛群. 諮詢專家: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鄭宇傑.

  4. 2022年9月14日 · 1. 新鮮蔬菜不可少. 盡量挑選有夾生菜、小黃瓜或番茄的三明治、漢堡或蔬菜蛋餅等品項,膳食纖維能延緩醣類的消化和吸收,讓餐後血糖不易快速上升,有助於控制血糖。 2. 優先選非精緻主食. 白飯、白吐司、白饅頭加工程度較高,纖維含量低,升糖指數(GI)高,屬於精緻的澱粉,容易導致餐後血糖迅速攀升,建議選擇全麥麵包、全麥土司、燕麥、地瓜、玉米等低 GI 的食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澱粉的份量是否有過量。 3. 蛋白質做搭配. 用部分蛋白質取代精緻澱粉攝取,不僅能增加飽足感,對於血壓、血脂、血糖的控制也具有益處,建議選擇雞蛋、里肌肉、鮪魚等優質蛋白,避免熱狗、漢堡肉、肉鬆、火腿、培根等加工肉類。 一週 7 日外食減醣早餐. 【第 1 天】蔬菜里肌蛋餅 + 黑咖啡 1 杯.

  5. 2020年12月27日 · 本體覺負責孩子的感覺統合! 15 種強化小孩本體覺系統的遊戲. 日期:2020 年 12 月 27 日 作者: 江宏倫. 七感遊戲教養. 「遊戲」是開發孩子潛能的鑰匙! 好好玩、玩得好,是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小事! 作者:陳婧(Tracy) 出版社:大好書屋. 責任編輯:江宏倫. 推薦原因: 本書作者為加拿大主修兒童心理學的陳婧(Tracy),鑽研於感統、藝術、音樂、語言及遊戲治療領域,她藉由自身育兒和專業的經驗,教導各位爸爸媽媽,可以從這五十種「七感遊戲」開始,促進孩子的感覺統合與認知發展,同步提升語言力、社交力、專注力、協調力、體能和創意! 負責感覺統合! 「本體覺失調」會產生不自主行為. 「本體覺系統」主要是經由關節、肌肉或骨骼來接收訊息,是 所有感官中最慢成熟的一個感官 。

  6. 2019年4月25日 · 1. 增加核心肌群. 主要訓練深層核心肌群,涵蓋髖關節以上、橫膈膜以下的肌肉群,如:臀大肌、腹部直肌、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等。 主要功能是保護脊椎,維持身體穩定度。 只要訓練好核心肌群,不僅可以運動能力,也會減少關節受傷的風險。 2. 改善身體平衡. 許多平衡感不好的人,是因為肌肉不夠強壯,所以身體較不穩定,也會容易跌倒受傷。 做棒式可以強化腹肌,還能有效訓練到手臂及腿部,不僅可以改善身體的平衡感,還可以提升運動表現。 3. 改善駝背問題. 不少人有駝背的問題,尤其是上班族們,駝背不僅外觀看起來不挺拔、沒精神,對脊椎也是很大的負擔。 做棒式可以有效改善駝背,因為強化了核心肌群,頸部、肩膀、胸部和背部的肌肉都變得更強壯有力。 4. 減少背部受傷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