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日 · 因此通常比較合適的做法是,用運動自覺量表(RPE)拿捏運動強度,大約抓7~8分即可(0~10分制),不必一味追求心跳的絕對數字。 實際執行上,也不一定僅局限於自行車或跑步,其他器材如划船機、橢圓機、踏步機也都非常合適。 或是遵守美國心臟協會「一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亦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運動不僅增進記憶 更可能延緩失智. 相關文獻帶給我們實際應用的價值在於,一般民眾可嘗試給予身體不同於以往習慣的刺激強度(前提是做好運動前健康篩檢、確定有無心血管風險因子等),或許可以對大腦刺激、記憶力提升有更好的幫助。 推薦閱讀:小重量也能增肌,運動選手的祕密武器「血流阻斷訓練法」肌少症也適用. 透過運動改善大腦記憶力,延緩腦部老化也是目前科學家欲應用的方向。

  2. 2021年2月27日 · 巴金森氏症病人行走有幾個特點:包括起步時困難,但一開始行走之後又容易向前衝,不易控制停下來、常常以小碎步方式行走、雙腳不容易抬起來,疾病晚期時更常有凍凝步態(Freezing of gait),是指走到一半或轉身時忽然停滯無法動作。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典型巴金森氏病發病年齡約在60歲左右,常常會讓患者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造成真正確診時已有明顯的運動障礙。 針對運動障礙,臨床上常用的分期方式由輕到重為: 第1期:臨床症狀只在單側肢體,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第2期:臨床症狀發生於雙側肢體,但尚未有平衡問題。 第3期:輕至中度活動障礙,出現姿態不穩,可自行活動。 第4期:嚴重的活動障礙、仍可自行站立或行走。

  3. 2021年6月28日 ·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好發於35歲以下的運動人士,多半是因為有先天/後天性心臟異常或其他特殊狀況,才會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生。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2014~2018年4年間的統計,國高中及大學以上運動員發生心臟驟停以及心臟性猝死的背景分析: 男性是女性運動員5倍。 (推薦閱讀: 好好健康的人,怎麼會猝死? 發生率:國高中運動員每65,872人有1人發生,大學運動員每50,768人有1人發生。 發生人數最多依次為籃球、美式足球、足球、田徑、棒球等。 籃球及美式足球佔整體半數以上。 (圖片來源 / 劉又銓醫師提供)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原因排名. 在所有發生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的運動員中,有71%與心電圖異常有關係。 造成的病理性原因前5名分別為: 肥厚性心肌病變.

  4. 2019年11月12日 · 大文豪村上春樹從33歲那一年邁出的第一步開始,每天堅持跑10公里, 無論忙碌、壓力都不能阻止他。 他的覺悟是:「如果因為忙就停,一定會變成終生都沒法跑了。 」而 「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則是 他給自己未來的墓誌銘。 從人生的上坡路跑到下坡路,堅持,是珍貴的精神. 不管是為健康而跑,為圓心中的夢想而跑,還是為了想跑而跑,跑步,成為很多名人的修煉課。 今年才完成東京全馬,富邦集團掌門人蔡明忠每週一下午在河堤上的修煉,堅持了10年。 年輕時曾是體育健將的王先生,退休後又重拾運動的樂趣,「想讓身體健康不要停頓」。 即便速度比不過一起跑的人,但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一刻;從人生的上坡路跑到下坡路,跑到跑不動為止!

  5. 2015年4月15日 · 8個秘訣,第一次「慢慢跑」就上癮. 「慢慢跑」是種跟走路速度差不多的跑步方式,時速約為4~5公里,《老師沒教的事》一書中說,一般人跑步時速超過6公里後肌肉會快速堆積乳酸,而普通慢跑的時速大約介於7~8公里,甚至更高。. 這就是「慢慢跑」能讓你 ...

  6. 2020年10月27日 · 雖然許多人明白肌肉痠痛是運動後的正常現象,卻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較好,其實這都是過度使用肌肉造成的結果。 跟著口袋熊醫師學會分辨肌肉痠痛類型,以及幫助緩解的方式,下次再遇到肌肉痠痛,也毋須過度擔心。 2020-10-27. .文 / 口袋熊醫師.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字級. 收藏. 分享.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推薦閱讀:健走減肥指南:健走技巧、好處、注意事項一次看懂. 4招告別肌肉痠痛. 動態恢復:用靜態伸展減輕痠痛. 按摩:運動後第3天開始做. 冰敷:可以減少發炎的機會. 避免泡熱水澡:促進血液循環,發炎可能更嚴重. 推薦閱讀:肌肉鬆弛劑副作用會傷腎? 看懂正確用法、功效與禁忌.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運動痠痛分2種. 延遲性肌肉痠痛.

  7. 2020年10月7日 · 有氧運動的好處. 有氧運動可降低許多慢性病風險,包括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中風和某些癌症,同時也可能有降低憂鬱、促進認知功能、減緩失智的效果。 高強度間歇運動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以間歇性的高強度運動(無論是在跑步機或腳踏車上衝刺、或是常見的體操、波比跳形式),來取代強度較低的慢跑等有氧運動形式。 高強度間歇運動並沒有一致統一的運動菜單,但基本包含了十到數十秒的全力高強度運動,和數十秒到一兩分鐘的休息,重複數組。 (推薦閱讀: 持續燃脂! 高強度間歇運動5功效:增肌、消除橘皮、吃不胖 )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