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5日 · 公聽會、說明會與聽證會並不相同。 三者均為政府為做成政策決定而用來考察人民意見的方式,其中公聽會與說明會用於廣泛蒐集人民意見,比較像是一般的座談會。 換句話說,政府舉辦公聽會與說明會的目的只在聽而不在回答,所以程序較為寬鬆,最終決策也不受到在公聽會與說明會蒐集到的意見拘束。 相反地,如果舉辦的是聽證會,行政機關做最終決策時必須把人民在聽證會的意見納入考量,而不能聽聽就算了。 聽證會是以接近司法程序般嚴格的方式進行:誰可以出席陳述意見、什麼樣的證據才可以被提出,誰可以對政府人員提出問題、進行辯論,都必須按照嚴謹的法定程序進行。 此目的在於使權利受到重大影響的人民可以充分、有效的陳述意見。 美中不足的是,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政府最終決策才必須受到人民在聽證會提出之意見拘束。

  2. 所謂公聽會是指行政或立法機關於審查議案之際,邀請政府官員、民間團體、專家學者或 利害關係人 到場 陳述意見 ,以作為審查議案之參考 [1] 。 例如土地徵收前,需用土地人要舉行公聽會,聽取土地 所有權 人、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2] 。 另外,常跟公聽會一起提到的是「 聽證 」,如果從都市計畫的角度而言,公聽會與聽證會都屬於「民眾參與」政治權力的再分配,讓原本沒辦法發表意見、影響決策權力的民眾,可以對於政策提供建議,並被納入未來的政策實踐中,只是這兩者的參與作用與保障的方式不相同 [3] ,公聽會只是蒐集意見,對機關並沒有實際的拘束力。 註腳. 陳明燦(2018),《土地徵收導論》,第2版,頁69。 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支持我們,打造屬於眾人的法律百科. 貢獻者:

  3. 2023年12月12日 · 一、公聽會是什麼?. 公聽會大多是行政機關為了蒐集意見邀請當事人利害關係人或專家學者等出席,類似於舉辦座談會的形式,程序上並無嚴格的法律規定,實務上,可區分為自辦與公辦兩種形式。. 依據都更條例第32條第2項、第3項及第48條規定 ...

  4. 2016年11月21日 · 所謂的「公聽會」(public hearing),泛指議會、行政部門、或司法單位為了立法、決策、或是判決所做的預備會議(pre-termination proceeding),目的是蒐集資訊、聽取建言、交換意見。 以國會的公聽會來說,大致上可以分為立法、監督、調查、及人事同意等四大類:我們最常見的是立法公聽會,人事公聽會見於必須獲得國會同意者(譬如大法官),調查公聽會則是針對特定課題(譬如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而監督公聽會顧名思義是為了監督行政。 除了人事同意公聽會,一般的公聽會包含證人的口頭作證、以及議員的詢問,而且會正式列入紀錄。 在美國,國會聽證紀錄被認為是最具有權威性的國會出版品,美國前總統詹森參議員出身,據說在白宮沒事最喜歡看國會紀錄,除了掌握立法進度、也是了解民意的重要管道。

  5. 行政部門的公聽會是為了廣徵民意,特別是攸關人民權益的決策,關鍵在於程序正義,包括利害關係人的通知書送達、時間是否過於倉促、是否開放給大眾、及地點是否方便等等。

  6. 2024年3月6日 · 三、聽證會是什麼?. 好,那在下來呢,就是第三個概念是有關聽證會,有接觸都更的地主,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一些專家大概都會比較知道說,他大概就是文林苑之後釋字709,所衍生出來或是所增加的一個行政程序,所以他會產生一個很簡單的疑問 ...

  7. 本集律師將以輕鬆白話的方式,帶領聽眾了解都市更新常見的三個程序:公開展覽、公聽會、聽證會。 了解程序才能掌握自己的權利,趕緊來聽看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