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1日 · 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可以提前 5 到 25 秒預警地震同時完成自動化控制降低廠商精密設備損害目前 台灣高鐵跟多家台灣高科技大廠採用 ,包含晶圓大廠、光罩廠還有顯示玻璃廠等。 在效益部分,林沛暘表示,晶圓廠客戶曾回饋提到,地震如果比較大,需要地震後把人員叫回來校正設備, 產線復歸時間需 6 到 8 小時 ,但如果有預警系統後,加上程序可自動化,產線復歸時間可以 縮短到 15 到 30 分鐘 ,為廠商省下不少成本;高鐵可以在地震前減速,也能減少出軌機率。 林沛暘指出,另一項 「大樓結構監測系統」 ,可以在震後 10 到 15 分鐘內,提出 建物結構安全評估報告 ,目前團隊也積極跟公部門合作,應用在社會住宅之中,希望也可以帶動一般住宅市場。 低溫半導體製程技術大幅改善半導體元件.

  2. 2019年12月2日 · 中央社 2019-12-02. 【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2016年美濃地震造成南台灣不少房屋因土壤液化傾倒和損毀也震出了台灣人民對於自己居住安全的重視。 大家都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受災戶。 想知道自己的家是否為土壤液化區嗎? 經濟部歷經四年調查去年年底正式將土壤液化潛勢圖上線開放民眾查詢。 只要輸入你家門牌,就能得知。 在這份資料上,紅色區塊代表土壤液化高潛勢區,發生強烈地震時,可能會受到中度至嚴重影響。 如果我家位於紅色區塊,該怎麼辦? 一起來看。 (責任編輯:謝佩如) 距第一次公開至今,歷時四年,28日公布最後一波土壤液化潛勢圖,公開範圍包括基隆市、桃園市、苗栗縣、南投縣及台東縣等地區,並上網開放民眾查詢。 圖片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雲網站.

    • 地震研究,有 4 項成果值得關注
    • 地震研究的成果,在台南與花蓮地震展現出來
    • 我們仍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可以先行防範

    根據換日線的文章與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蔡佳欣的觀點,談論價值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地震研究。目前的地震研究,有 4 項值得關注的成果:判斷斷層位置、斷層活動週期、近年來斷層破裂(地震)的機率,還有地震的規模與震度預估。 多數斷層的地震活動是有週期性的,因此可以藉由觀察、追蹤斷層帶的活動痕跡,推算發生地震的週期與時間,例如引發 921 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週期大約是 370 年。目前的技術是結合已推估的斷層參數(位置、長度、寬度、滑移速率、活動週期等等),再搭配實際的量測數據與統計運算,即可彙整出地震機率圖。

    這項研究的成果在 2017 年的台南地震與 2018 年的花蓮地震展現出來。 2015 年,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召開 10 周年記者會,並提出了未來 30 年台灣孕震構造的發震機率圖,標示出台灣未來 30 年內可能引發地震的斷層、可能引發的最大地震規模,以及可能發生最大規模地震的機率。 圖表顯示,台灣 30 年內地震機率最高的區域在台南與花東縱谷,而 2017 年台南就爆發了規模 6.6 的地震,隔年花蓮也爆發規模 6.2 的地震,造成多棟大樓倒塌與百人傷亡,其中引發花蓮地震的米崙斷層(32 號斷層),在圖表中更顯示了高機率的棕色。

    以上就是地震研究的效益之一。雖然人類還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與位置,但還是可以預估發生的機率與大概時間,先進行預防,例如靠近斷層帶的建築,結構要做特殊強化。2017 台南地震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公佈土壤液化潛勢圖,也是一種預防行為,因為土壤液化是可以在興建房屋的時候,藉由處理土壤、地基,預先防範的地震災害。 最後,我們需要了解,「地震不會殺人,危樓才會殺人」,台南地震和花蓮地震倒塌的大樓,都有偷工減料與不當施工的問題,而 921 倒塌的樓房中,很多繫筋(鋼筋的一種,負責固定)只彎折 90 度,造成建築強度不足,而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現在法規規定,繫筋必須彎 135 度)。地震研究可以幫我們預估地震發生的時間與位置,並且在發生的時候提供警報,讓人們有幾秒鐘的時間做準備,但更重要的還是建築品質的...

  3. 2017年8月9日 · ICL 地震預警系統分為地震監測預警信息分析和處理預警信息發布以及預警信息接收和應用 4 個環節。 大致包含瞭如下幾個部分地震監測儀器數據收集與計算中心發布預警的各種途徑可接受預警信號的行業/個人終端。 (成都市高新區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 在地震發生時它能夠利用地震危險區域佈設的高密度台網對震源進行監測進而通過檢測儀將檢測到的關鍵信息發送至預警中心畸形分析處理然後預警中心再通過各種信息接收終端發布預警信息給用戶最終用戶接收信息並進行避險值得注意的是,該預警系統已經實現了通過智能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地震預警信息接收服務器等同步實時發布預警信息, 也使得中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技術能力的國家。

  4. 2018年10月8日 · 台灣專家團隊打造出的海嘯速算系統在地震發生後3分鐘內算出海嘯的浪高影響範圍等數據速度跟精準度都是世界級甚至比美國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還快印尼蘇拉威西島Sulawesi近期遭規模7.5強震及後續的海嘯襲擊死傷慘重2004年的南亞海嘯造成數十萬人死亡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更侵襲到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洲等國家導致重大災情台灣雖然都沒有受到波及但不能低估海嘯的預警性。 這次印尼海嘯造成的死傷超乎預期,預警系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台灣早有一群專家看到海嘯對民眾的威脅,協助中央氣象局開發出先進的海嘯速算系統,結合地震系統,地震發生的3分鐘內,就能計算出後續海嘯的影響範圍、強度、抵達台灣的時間等,以近海海嘯抵達台灣最快15分鐘來算,可爭取到的避難時間綽綽有餘。

  5. 2018年3月2日 · 2014 陳坤助開發了這款台灣天氣地震速報App透過對接氣象局的地震預警系統提供民眾即時地震資訊同時自動開啟手機手電筒兩年前美濃地震震垮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後這款 App 下載量漸增,如今已破百萬。 陳坤助自己也驚訝當年無心插柳而做的應用程式如今躍居台灣天氣相關 App 首位。 滿足自身需求,開發路況、天氣App. 今年 40 歲的陳坤助,國小時就自學電腦程式語言,高中畢業後沒升學,反而跑去當電腦老師,20 歲才重返校園念了二專。 2004 年他成立公司「KNY」,「一開始做的是遊戲外掛,賺到小小一桶金以後,大概 2010 年開始轉做 App 開發。 」陳坤助說。

  6. 2019年12月13日 · 科技部指出吳逸民研發出的地震預警方法低價位 P 波警報器系統」,是一項重要科學突破花費 10 多年時間的開發終於在台灣成功設置災害性地震預警系統能準確定出震源的位置及規模更能搶先在地震波由震央傳送到各地前的 10 30 秒間發布警報從訊號的接收到消息的發布完全自動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因為這系統,台灣從地震儀器進口國轉為出口國. 科技部說,這套地震預警系統的開發,使台灣從地震儀器的純進口國翻轉為出口國,成功推廣至中國、印尼、印度、越南、南韓、紐西蘭、希臘、墨西哥、所羅門群島及菲律賓等國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