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日 · 一起來看。 (責任編輯:謝佩如) 距第一次公開至今歷時四年28日公布最後一波土壤液化潛勢圖公開範圍包括基隆市桃園市苗栗縣南投縣及台東縣等地區並上網開放民眾查詢圖片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雲網站. 2016年0206高雄美濃地震發生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花費4年時間進行全台土壤液化潛勢調查今天公布最後一波潛勢圖地調所表示明年起將展開為期5年的中級土壤液化潛勢調查預計投入17億元預算。 台灣地震頻發,自宅是否符合耐震規範、所在地區是否為土壤液化潛勢區也成為民眾購屋考量的重要因素,尤其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濃發生大地震,造成台南災區嚴重傷亡,共117人死亡,並導致台南市多處民宅因為土壤液化而下陷或傾斜。

  2. 2024年4月3日 · 廖紹伶. 2024-04-03. 分享本文. 台灣在 4/3(三)上午 7:58 發生發生規模 7.2 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 25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全台有感是繼 1999 年 921 地震之後,25 年來最大地震,除了造成花蓮多處房屋傾斜倒塌,各地也陸續傳出災情,許多民眾的家也因為遭遇劇烈搖晃,呈現一片慘狀。 根據氣象署地震中心,後續 3 天內可能會有規模 6.5 以上至 7.0 的餘震,影響相對大。 財政部國稅局提醒,如果因地震遭受財產損害,記得拍照存證,申請稅捐減免。 申報災害損失減免 3 步驟. 民眾如果因為地震造成財產損失,可透過 3 步驟申報稅捐減免,維護自身權益: 拍照存證. 檢附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

  3. 2022年4月21日 · 地震 30 分鐘內產線全部復歸!. 「AI 地震預警系統」如何加值台灣晶圓廠競爭力?. 中央社. 2022-04-21.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自從經歷過 921 大地震後國內許多科技大廠更注重機台的防震措施若遇上地震就得迅速恢復生產線才能把損失降 ...

  4. 2020年12月11日 · 宜蘭縣政府東方 27.2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晚間 9 時 19 分發生芮氏規模 6.7 地震地震深度 76.8 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台中市苗栗縣雲林縣與嘉義縣 4 級。 台灣每年規模 6 以上地震,不是每年 ...

  5. 2018年3月2日 · 2014 年他和氣象局談了合作協議把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資訊製成應用程式附加在他原本開發的台灣天氣App 民眾只要設定所在位置就能接收地震即時快訊與震波抵達的時刻。 陳坤助也逐漸了解,過去民間倡議的開放政府、Open Data 等,其實都能應用在防災領域,「畢竟政府要把每個公共服務都做好,速度會很慢。 但新科技的出現,讓民間可以補足這一塊。 ( 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06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高薪好難? 他從30K旅遊業者轉職百萬年薪工程師. Levi’s 聯手Google 打造可以接電話的智慧夾克! Buzzfeed如何從內容淘金 到連垃圾桶都能賣到缺貨? ─ ─

  6. 2021年5月26日 · 2021-05-26. 分享本文. (本文經合作夥伴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利用AI识别城市建筑物特征预测其面对地震等灾难时的风险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AI 能預測建築物的倒塌風險! 美國科學家開發名為 BRAILS 的 AI 工具,能預測建築物在地震、颱風、海嘯中的風險。 台灣位於地震帶,受颱風侵襲的機率也高,或許可以嘗試建立類似的工具,抓出高風險建築,保障安全。 (責任編輯:郭家宏) 從商業到工業設計,再到娛樂等一列領域,人工智慧正在提供新的機遇。 那麼,土木工程和城市規劃又會如何?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將如何幫助我們建立更安全、更具可持續、更具彈性的建築環境。

  7. 2024年1月5日 · 地震發生其實有跡可循! 端看 AI 能否找出數據相關性. 「我們有望在未來數十年內取得預測地震方面的重大進展。 」地震學家 Paul Johnson 在接受科學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採訪時說道。 原來, 過去人們認為不可能預測地震是因為,我們幾乎無法知道發生地震的因果關係 。 但在過去 10 多年來,幾項地質學的發現,開啟了預測地震的可能性。 經過長時間觀測,地質學家在日本以及美國西北部斷層中發現一種名為慢地震(Slow Earthquake)的地層運動現象。 而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地震發生前,都會有慢地震的發生,例如日本的 311 地震之前,就曾記錄到 2 次慢地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