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27日 · S. Jordan讀書告知在台灣發現鮭魚Jorden認為台灣那麼熱怎麼可能一定是從日本帶到台灣的醃漬鮭魚不小心掉路上被人撿到。 大島正滿聽了很沮喪,後來取得新鮮幼魚,1919年才與Jorden正式發表,學名為 Salmo saramao , saramao 是梨山的意思也就是梨山上的鈎吻鮭是最早的名字但是梨山畢竟是小地名於是同一年Jordan又將之改為 Salmo formosanus 。 不過台灣鈎吻鮭並沒有因此確認芳名。 首先 Salmo 指大西洋鮭屬,但台灣鈎吻鮭屬太平洋鮭屬,因此改為 Oncorhynchus formosanus ,時至今日,台灣有三個名字指稱牠。

  2. 2021年9月27日 · 櫻花鉤吻鮭是全球分布最南的鮭鱒類有別於其他鮭魚具有洄游性櫻花鉤吻鮭屬於陸封型鮭魚僅分布於大甲溪上游的高山河川成為稀有獨特的指標物種也被稱為台灣國寶魚印在2000元大鈔上尊貴稀有的國寶魚卻因為人為開發而受到影響1992年僅剩下七家灣溪的200多尾數量掉到瀕臨絕種的邊緣櫻花鉤吻鮭成為野保法通過後首批公告的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政府與學術單位也緊急投入資源進行復育盼為後代留住櫻花鉤吻鮭。 經過30年的復育,櫻花鉤吻鮭的族群已明顯增加,2020年成長到1萬2587尾,範圍也不再僅限於七家灣溪。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表示,就地保育、移地保育雙管齊下,否則七家灣溪的棲地若受到天災等環境衝擊,將影響櫻花鉤吻鮭的生存,「且過去牠們確實分布在大甲溪上游各個流域。

  3. 臺灣櫻花鉤吻鮭(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 動物,也是臺灣特有的冰河孑遺生物。 曾分布遍及整個大溪上游, 但因為颱風 洪水農業開發防砂壩阻隔等諸多因素衝擊使得生存棲地環境改變對其生 存造成嚴重的威脅。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自1994年開始進行臺灣櫻花鉤吻鮭族 群現況的普查工作以瞭解並掌握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多寡年齡結構組成 和分布範圍的動態與變化,以建立基礎資料並據以擬定經營管理目標和工作計畫。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4. 2011年5月19日 · 七家灣溪有台灣國寶魚美譽的櫻花鉤吻鮭因防砂壩造成棲地毀壞阻隔了族群交流遺傳基因多樣性因而流失基因純化恐造成族群滅絕危機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雪管處2006年至今經過一連串監測研究調查及水工模型試驗研擬決定再拆除七家灣溪1號壩部分壩體增加櫻花鉤吻鮭族群交流及基因多樣性這不是雪管處第一次為復育棲地拆壩。 雪管處於1999-2001年間先後拆除高山溪4座防砂壩,恢復台灣櫻花鉤吻鮭棲地。 台灣櫻花鉤吻鮭主要族群集中在七家灣溪、桃山西溪、桃山北溪及高山溪,此地位處德基水庫集水區,為了預防泥沙淤積,自1972年陸續蓋了數座防砂壩。 目前尚存七家灣溪2座、桃山西溪2座、桃山北溪1座防砂壩。

  5. 臺灣櫻花鉤吻鮭各溪 段野生族群呈現穩健成長的趨向同時在合歡溪河段野生鮭魚族群開始出 現向中游自然擴張的跡象。 2. 2020 年七家灣溪流域之族群數量為6,727 尾,包含七家灣溪5,806 尾及高山 溪921 尾,整體數量去年(2019)( 5,932 尾)有明顯成長,其原因可能是近兩年 氣候穩定,七家灣溪族群總數顯著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幼鮭的數量與 去年並沒有明顯的差距,總數最少,只有 1,616 尾,佔總數24%,中型亞成 鮭最多2,915 尾,佔總數43%,大型成鮭次之2,196 尾,佔總數33%,族群 整體結構為中胖桶型,這可能顯示七家灣溪的族群數量已經接近環境承載 量,需持續觀測此族群動態,以供後需分析。 3.

  6. 2012年1月28日 · 台灣新聞. 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費時多年進行生態監測以科學數據提出拆壩護生態建議搶救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獲官方從善如流2年前拆除棲地武陵七家灣溪1號防砂壩讓國寶魚數量穩定成長甚至一度增加到5400尾顯示台灣櫻花鉤吻鮭在武陵溪流復育成功林幸助說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最大的是颱風暴雨後的洪水會將鮭魚從上游的主要繁殖場沖到下游統計上每次颱風洪水會流失1/3的鮭魚數量。 正常來說,鮭魚因具洄游性,到下游後,會洄游至上游,但若出現防砂壩的阻隔,就會「回不去了」,且因下游的水溫較高,若高於16度,鮭魚就會死亡,也就是說,無法洄游的鮭魚只能在下游等死。

  7. 台灣櫻花鉤吻鮭成魚約莫30公分長,幼魚身長約15公分。身體側扁呈紡錘狀,背部青綠色如深綠松石,腹部為銀白色。沿身體兩側有9個垂直橢圓形深色斑點和11到13個較小的黑點,在交配季節,雄性身體側面變成深紅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