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19日 · 這是一場改變資本主義的運動:引領市場資本,共創永續未來(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其兼顧投資利潤及社會效益的本質,亦即所謂「義利並舉」的投資,或「行善致富」的投資。 兼顧社會與獲利 影響力投資也能量化評估. 你或許已經聽過影響力投資,其實包含像是社會債券、永續金融、ESG投資等均屬於影響力投資。 而根據GIIN定義,以下投資光譜中,自左端的完全著眼社會收益(Social Return Only),至右端的重點放在財務收益中(Financial Market Rate Only),中間的四個區塊中,從公益創投(Venture philanthropy)到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區塊,均為廣義的影響力投資。

  2. 2023年8月4日 · 建立ESG策略時,首要評估現有及潛在的氣候相關風險,並管理其對組織財務規劃的影響,並納入企業財務報表揭露。 這包括評估環境新法規帶來的策略風險和極端氣候對供應鏈營運的影響,需要認知短、中、長期的氣候風險,以考慮其對組織營運策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 調查報告顯示,有71.82%公司還不夠重視企業ESG重大性議題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尚未做ESG財務風險評估或評估不完整。 在 ESG相關及重大性議題的財務風險評估策略方面,49.55%的公司已著手進行評估,多數企業的表現尚不完整,特別是上市及資本額 20 億以下公司。 一些上市公司及資本額 50-100 億公司已制定詳盡策略,但仍有部分上櫃和資本額較低的公司尚未制定相應策略。 結果顯示,許多公司尚未充分認識到 ESG因素對企業長期經營和財務風險的影響。

  3. 他指出,玉山金控在過去幾年來,運用AI模型也是倍數成長,內部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約可減少110個人、也可幫顧客節省116萬個小時。 最簡單的例子是,如果要申請信用卡掛失,透過AI客服就能節省原來75%的時間,「科技的力量可以改變金融面貌,更能提供顧客 ...

  4. 根據何柏杰的研究,目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有4大現象值得市場關注:第一、在2019至2022年半導體產業上升循環中,台積電ROE自21%上升至40%,同期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ROE中位數自13%增加至18%。 第二、目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中位數僅有7%,不到台積電 73%的10分之1。 第三、國際投資人目前持有約3430億美元的台積電,但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的持股僅約47億美元,約當1.4%的台積電持股,對比預估2033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營收佔台積電成本與資本支出達49%的水位,顯示外資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持股仍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 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 私人資本,公共利益
    • 影響力投資緣起
    • 對焦 Sdgs,解決全球挑戰
    • 各類 Stakeholders 的全球發展
    • 政府的角色
    • 影響力投資發展的難關
    • 反守為攻,永續大業的最後一塊拼圖
    • 台灣是影響力投資的 Taker?還是 Giver?

    影響力投資及 SDGs是衝著『不永續』的全球議題而來。我們都知道,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及環境挑戰,傳統上仰賴的財政資源及慈善基金,已不足以支應。我們也知道,全球最大的財富在私人手中,在資本市場。 因此,大哉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調動私人資本來共同解決人類困境呢?這,正是影響力投資(及 SDGs)的真正目的。

    話說奇女子茱蒂絲・羅丹博士曾是長春藤盟校第一位女校長,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榮退之後,應邀擔任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從育人志業,轉進改變世界的行列。 2007 年秋,羅丹博士邀集金融家,慈善家及企業大佬,遠赴北義古城貝拉喬,提出上述大哉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調動私人資本來共同解決人類困境呢? 就此鑄造了『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這個有意思的名詞及其基本概念,啟航了金融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新旅程。它的成功與否,也將左右著人類與地球的相處,以及貧富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的定義:有意為社會及環境問題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也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就是影響力投資。 換句話說:影響力投資同時追求雙底線:投資報酬及社會效益。 當然也是:義利並舉的投資。義,創造社會或環境的正面影響。 或者說是:行善致富的投資。富,既是富裕小我也要善富天下。 在永續的大潮中,影響力投資最為主動積極,尋求解方,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貢獻度做為主要的評量標準。 它可以投資在各類主題,包括教育、農業、醫療、能源、循環經濟、社會住宅等等。也可投資在不同資產類別,包括上市、未上市,以及實體資產,例如學校,醫院,社會住宅。其中以上市公司的資產(股權及債權)成長最快,預計2020 的數字(統計中),已經超過 40%,而成為最大的資本類別。 資金...

    影響力投資不以股東利潤為單一目標,而要同時追求可衡量的正面影響力。此一試圖重新定義資本主義的運動,在資本主義倍受質疑及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挑戰之下,迅速蔓延全球。 國家級的、民間的、協會、學會、研究院與推動組織,在各國迅猛發展,從事研究,教學,發展工具(特別是影響力評量方法),並且跨領域、跨文化、跨國別的密切交流與無私合作。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推動組織有二: • 『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紐約,2009 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為首的若干基金會及金融機構,捐資近億美元設立的純民間組織。 • 『全球影響力投資指導工作組』(GSG),倫敦,脫胎於 2013 倫敦 G8 的影響力投資工作小組,是推動影響力投資全球級別最高的半政府組織,協同全球 33 個國家及歐盟的國家諮詢理事會(NAB)共同推動影響...

    在眾多 stakeholders 中,政府角色最是複雜,也最為核心。無論社會問題或環境問題造成的災難與困境,政府都是最終的承擔者。所以,影響力投資鼓動私人資本,共同解決公共問題,政府,當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指導工作組』(GSG)及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 ESCAP)最近的研究指出,全球很多政府非常歡迎影響力投資,並列舉案例,來說明政府分別以『促進者』(facilitator),『參與者』(participant),及『監管者』(regulator)等不同身份,來支持與推動影響力投資。 政府,首先是所有政策法規的『監管者』。可以檢視政策,移除障礙,解鎖私人資本。例如美國聯邦稅務局(IRS)2015 年發表稅務指南,明確指出慈善基金及大學基金,可以參與『使命型...

    義利並舉,行善致富,追求雙底線,解決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及環境問題,這些觀念簡單易懂,接受度也甚高,特別是年輕世代。 根據 GIIN 的調查報告,影響力投資發展上的障礙,最擔心的就是『掛羊頭,賣狗肉』(Impact wash)。之所以有 impact wash,就是因為衡量影響力的工具,還不夠簡捷好用,耗時費力;影響力資料搜集,有時標準不一,有時甚至相當困難;若干價值設定要靠判斷,客觀標準難求;影響力大小的相互比較,相當不易,尤其是不同行業之間的比較;許多影響力貨幣化的企圖還在還在努力中。 我們知道,影響力投資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影響力衡量與管理』(IMM,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而其中最難的部分就是影響力衡量。有了明確的度量標準,就知道怎麼搜集資...

    在永續大業的路上,人類前後有三個維度的覺醒與努力。 首先是消費者(個人)的覺醒,所以現在人人自帶水壺,天天 UBike,多多利用大眾運輸,減少冷氣的使用,提倡素食少牛羊,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樂意購買再生製品等等。 其次是生產者(企業)的覺醒,所以有了電動車,循環經濟,綠色能源。從公司治理,透明公平,善待所有 stakeholders,到 ESG 逐漸成為標準與共識。不僅自身要做好,還運用採購的力量,要求供應商一起行動,從而改變了供應鏈管理生態,從減碳到零排放,作出改變與貢獻。 最後是投資者(金融)的覺醒,先有 200 年前,基督教貴格會拒絕投資武器與奴隸,以及100 年前,英國衛理教派拒絕投資菸酒等『不道德業務』,逐漸發展到目前流行爆棚的 ESG 投資,要透明公平,減少損害,甚至於無害於社會及...

    我們在永續的路上,透過公私部門的戮力合作,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然而,對影響力投資的名詞,內涵,及工具,還只是剛剛開始。 所以,初期,我們一定要與國際影響力投資的推動者(包括研究,教育,基金會,推動組織,顧問公司,及各國名校)交流合作,借力使力,努力學習,引進工具,整合標準,推廣觀念,發展課程,研發產品。 其次,我們更可以與國際影響力投資的實踐者(包括影響力投資的專業創投,眾多擁抱影響力投資的老牌金融機構等)在資金,投資機會及影響力企業方面交流合作。 合作(collaboration)是影響力投資界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永續的任務艱巨,時間緊迫,一定要攜手合作,有跨部門(包括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合作,跨領域(行業與科技)的合作,跨文化(國家與族群)的合作等等。所以,國際合作完全受到歡迎。 台灣擁...

  5. 2022 年 7 大 ESG 關鍵趨勢:COP26 打擊企業-ESG永續台灣. 首頁 > ESG新聞 > E永續環境. 撰文: 科技報橘/Anice H. 分類: E永續環境 圖檔來源: 達志 日期: 2022-01-25. 2021 年 11 月指標性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上,超過 120 個與會國家達成了數項重要協議,預計在 ...

  6. 2022年11月29日 · 一、 分散政治風險. 分析師指出,地緣政治風險已不可逆,台積電先到美國設置5奈米廠,可吻合客戶分散供應鏈、再地採購需求,對於台積電本身也是降低政治風險。 相較於剛進入量產、還處於學習曲線階段的3奈米,5奈米更具備即戰力。 即便部分產能移轉到海外,但台積電在海外晶圓廠的接單仍握在手中,不管在哪裡生產,終將反映在公司整體業績表現之上。 據業界推估,考量建廠時程、5奈米運作上軌道需要一段時間,台積電在美國的3奈米廠,預計2025~2026年之間投產,初期月產能規劃應會落在2萬片,主要係2萬片才達到基本的經濟規模。 屆時,台積電2奈米已量產,並沒有違背台積電將主要生產、先進製程研發基地根留台灣的營運方針。 二、吸納他國半導體技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