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立秋

      • 2024年8月7日星期三
        農曆 七月初四
    • 8月7-9日

      • 立秋 ,是 二十四節氣 之一,每年在8月7-9日之間,斗指 坤 , 太陽 位於 黃經 135°。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zh.wikipedia.org/zh-tw/立秋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

  3. 2023年8月7日 · 選書介紹. 太陽過黃經135 度,秋季第一個節氣是「立秋」。 大自然變化向來循序漸進,立秋意味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節,自然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走向成熟甚至蕭瑟。 「立秋節氣介紹. 立秋(8月7或8日) 節令作物小百科: 【北部作物】烏豆、白豆、大蔥、大豆、芹菜、花椰菜、甘藍. 【中部作物】茄子、番茄、芹菜、芥蘭菜、甘薯. 【南部作物】芥菜、甘藍、玉蜀黍、甘薯、菴瓜、越瓜. 立秋仍在暑熱,尚未出暑,要到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才出暑。 所謂熱在三伏,立秋後還有一伏的酷熱天氣。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仍屬中伏期間,也就是酷暑還沒離開,真正的秋意要到白露節氣後。 不過,立秋這天,也代表夏天的結束、秋天的到來,天氣會愈來愈涼爽。

  4. 節氣與民俗. 七月立秋,處暑兩節氣中,有七月七日的七夕節,人們期盼就能在此夜,在晴空中望見牛郎、織女相會。 而淵源所自則是古來的民間傳說,將銀河旁兩顆明亮的一等星神話化:說成一對戀人因戀愛而怠於工作,被罰分居銀河兩岸,就只等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版本流傳,非借此勸農勸織,勉勵世間兒女既要愛情,也要工作。 這一浪漫而消豔的故事結合星辰信仰,有人稱為七夕情人節。 七夕有乞巧的儀式,在月下設香案,備針線、瓜果、鮮花之類,向牛郎、織女雙星乞巧。 七夕在台灣也是七娘媽誕辰,稱為「七娘媽生」。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為護佑兒童的守護神。 節氣與諺語. 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立秋在六月,漁業(海冬)會比較早結束;立秋在七月,天氣將持續穩定,漁業會較晚結束,漁民收入會較多。

  5. 2023年8月6日 ·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代表著秋天正式到來,不過立秋時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養生怎麼吃?又有哪些禁忌呢? 我們即將在8月8日迎接立秋。

    • 介紹
    • 由來
    • 習俗
    • 養生
    • 立秋是哪天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西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

  6. 立秋,是農曆 二十四節氣 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到了立秋, 梧桐樹 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 秋,揫也,物於此而 揫斂 也。 初候,涼風至。 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 寒蟬 ,《 爾雅 》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7. 明天就是 2021 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代表著秋天正式到來,不過立秋時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養生怎麼吃?又有哪些禁忌呢? 立秋的由來 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