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8日 · 2023-03-18. 陳 鈞凱. 懷孕 缺鐵 貧血.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咪在懷孕的過程中最怕身體缺鐵出現孕期缺鐵性貧血! 國健署最新調查統計就發現,在國內育齡婦女當中,竟有2成的人有貧血現象,陷入高風險族群,可能造成嬰兒早產、出生體重過輕或死胎等風險。 國健署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到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盛行率為19.1%(血紅素濃度<12 g/dL視為貧血),缺鐵性貧血盛行率為13.7%(血紅素濃度<12g/dL與儲鐵蛋白<15ng/ml視為缺鐵性貧血)。

  2. 2020年3月6日 · 貧血形態多樣其中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所引起海洋性貧血以前稱為地中海貧血台灣帶因者約占人口5到6%醫學研究指出海洋性貧血為遺傳性貧血重症者需接受定期輸血等治療輕度者血紅素正常或輕微下降不需特殊治療要均衡飲食勿攝取過多鐵質並注意優生保健。 但是何一成強調,輕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近1年的門診就看到許多同時合併有2種貧血者,缺鐵性貧血未及早治療,血紅素會持續下降。 他提醒,貧血種類很多,治療方式不同,海洋性貧血的血紅素偏低是持續維持偏低的數值,不會一直往下降,如果出現持續下降時,應留意可能合併其他類別貧血,妥善診斷治療,不可隨意自行服用鐵劑,體內鐵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對肝臟、心臟、胰臟等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3. 2024年1月24日 · 2024-01-24. 陳 鈞凱. 壞膽固醇 膽固醇 高血脂.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魚油薑黃及紅麴等保健食品一直被國人視為是可以降低膽固醇的聖品如果你也這樣認為小心被錯誤觀念害慘了!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就拿2023年發表在美國心臟醫學會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指民眾都是白花了大錢,「只是安慰劑」、「效果跟白開水一樣」,想降壞膽固醇,減低血管阻塞、中風及心肌梗塞等發生風險,只有一途,就是乖乖用藥控制而已。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今(24)日舉辦衛教記者會,提醒民眾低密度膽固醇(LDL-C)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尤其是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應該設定低於55 mg/dL,推廣55最安心觀念。

  4. 2021年9月9日 · 陳 鈞凱. 懷孕 補鐵 貧血.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懷孕媽媽最怕貧血國健署今9日公布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育齡婦女15到49歲的貧血盛行率為19.08%換句話說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鬧貧血出現頭暈目眩蒼白氣喘心悸運動時會喘等症狀事實上國健署強調備孕期間只要做到4件事就可以降低懷孕期間貧血風險。 這一份國健署2017到2020年進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育齡婦女貧血困擾不小,而造成貧血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疾病或營養素攝取不足所導致。

  5. 2019年12月29日 · 保健食品畢竟是食品醫師強調其成分和檢驗過程不如藥品嚴謹民眾不應該期待有如藥品的效果張哲銘說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三高問題的民眾仍需就醫用藥才能有效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保健食品甚至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造成身體影響建議食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療人員台灣人常有吃藥傷腎的觀念導致臨床常見患者沒有規律服用三高藥物想到才吃藥或是沒有不舒服症狀時就自行停藥看在醫師眼中這些全是錯誤的觀念。 張哲銘強調,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的殺手,以高血壓來說,吃藥不規律會使血壓高高低低不穩定,對腎臟的傷害更大。

  6. 2019年12月24日 · 周明文表示貧血種類多樣應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其中只有缺鐵性貧血才需要補充鐵劑民眾切勿自行任意購買服用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許多人有貧血而不自知如果規劃攀登高山或是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者特別是女性應先確認自己有無貧血。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1月健保、托育補助、國民年金多項新制上路! 懶人包看這裡. 生來「鴨掌手」長蹼五指骨相連! 15歲緬甸少年來台就醫終圓單手拿筆夢. 【匯流筆陣】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 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女性. 貧血. 高山症.

  7. 2023年12月24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離不開3C,上班幾乎都在打電腦,下了班也只想滑手機、平板放鬆,為了護眼,不少人都會想吃「葉黃素」來保養,但到底怎麼吃才有效? 聯欣診所營養師羅季怡表示,市販葉黃素產品五花八門,選擇可以把握五大原則;而有研究指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以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則建議每日不應超過30毫克,多食無益。 不少吃葉黃素都是為了避免黃斑部病變,事實上,黃斑部病變一般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有視力障礙、視野中心出現黑點或是模糊、直線看起來呈現波浪型、對顏色或對比的敏感度降低等症狀,若未積極治療,嚴重可能失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