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1日 · 「三峽大壩」全稱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

  2. 2020年6月26日 · 三峽大壩潰堤論為何「老是常出現」?. 撰文:趙觀祺. 出版: 2020-06-26 17:47 更新:2020-06-30 10:02. 63. 官方傳媒日前報道,長江三峽大壩庫區受強降雨影響水位持續上漲,6月 20日的入庫流量增加至每秒2.6500萬立方米,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 ...

    • 1998年全國洪災致逾4千死
    • 三峽大壩不是也不能「消滅」洪澇
    • 相關圖輯|長江三峽水庫建造情況(點圖放大)
    • 「大壩防洪」策略一向充滿爭議
    • 相關圖輯|雅江流域上的中國水電站(點圖放大)
    • 網絡曝光災情促使官方問責
    • 相關圖輯|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點圖放大)

    在內地民眾的集體回憶裡,要評斷年度洪災是否規模龐大,又是否影響嚴重,參照對象離不開1998年那一場洪災。 其時29個省市區受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損失最重,最終全國錄得4150人死亡,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人民幣,電視畫面上更常見各地潰堤場景,抗洪隊伍被迫以血肉之軀堵塞決口。當年8月,文化部和民政部特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攜手築長城」賑災義演,共籌得逾10億善款,香港市民也通過各種渠道捐輸,據稱數額以億港元計。 2020年6月29日,三峽大壩今年以來首次泄洪。早前坊間再度流傳「潰堤」一說。 至於今年南方洪災,顧名思義就是受災範圍主要為中國南部,其中又以長江流域一帶災情最為嚴重,而與98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洪災相比,破壞力也相對較低。 10月7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多部門和...

    若論其間改變,主因是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由1998年的10290.4億美元,躍升至2019年的143634.9億美元,這十多倍增長反映於國民教育水平提升、基建與科技品質改善、應急物資變得充裕等抗災利好因素,有效降低洪災破壞力和死傷數字,內地政府亦更有人力物力去應付災情,對外求援的迫切性和頻率相應減少。 在眾多抗洪能力大幅增加的象徵之中,三峽大壩一定是最為人熟知和注目的一個。這座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始建於1994年,至2003年完工落成,迄今已運作17年之久。據官方新華社所成立「暸望智庫」今年7月所發表文章稱:「2010、2012、2016年都出現了比1998年更大的洪峰,但正因為我們有了技術手段——以三峽為骨幹的水庫群聯合調度、攔洪削峰,保證了江漢平原安瀾,大大減輕了中下游地區防...

    實則相比98年時江西九江潰壩,時任總理朱鎔基痛斥「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如今仍安然運轉,發揮預期功能,並且配合上下游一整個系統的防洪設施,隨時準備應對「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以期毋須再以「血肉長城」的方式保衛國民的身家性命財產。

    不過,儘管官方提出「抵禦萬年一遇洪水」的講法,但正是圍繞三峽大壩的施工品質,今年水災牽引出所謂「三峽潰壩論」。 事緣近幾年來,中外坊間拿著解像度有限的衛星圖,流傳大壩變形的消息,直到今年南方水災爆發,水位一度超出警戒線,又大壩首次需開出11個溢水孔以洩洪,更加令「三峽潰壩論」火上加油。官方於重申壩體穩定堅固,其高度依然遠超於所載水體,而極其微小的位移按科學測量屬正常現象,衛星圖那種驚人「變形」僅為圖像拼合誤差所致,於工程結構事實上不可能存在。

    由「血肉長城」到「攔洪截峰」,本國的抗洪能力確實進展可觀,但作為防洪手段的「建造大壩」從來都充滿爭議,尤其是三峽大壩。 1992年全國人大表決建設議案,贊成票「竟然」只佔總數票三份之二左右,迄今仍是歷來得票率最低的獲通過議案。不少國民至今仍質疑,三峽大壩的經濟效益能否抵銷生態成本,建設品質能否抵禦自然力量和軍事攻擊,周邊地震頻繁是否與大壩有關。所謂「三峽潰壩論」正是醞釀於這些爭議之中,通過內地蓬勃的互聯網生態迅速生成、演變和蔓延。 互聯網的出現除了加速陰謀論擴散,同時也令公眾監督與討論在治水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16年7月,河北邢台暴雨成災,當地政府被指應對不力,並且無預警洩洪,據稱30至50人因此遇難,災情和民眾示威片段亦不斷在網上流傳,引起全國議論,之後省政府派員調查,澄清堤防乃因洪水而崩決,同時追究及處分多名失職官員。 2018年8月,受颱風「溫比亞」影響,山東省多市暴雨成災,其中山東壽光市彌河流域上游三個水庫緊急洩洪,結果城區及大批村莊被淹,居民損失慘重。有網民發文稱,當地洩洪前未能做好準備,才引發河水漫灌,居民受災。雖然官方就此否認,但省政府隨即派出督導組,中央部委亦劃撥賑災款項,壽光市委書記則在災後很快就被調職。

    至於今年南方洪災,就其是否獲得「應該得到」的關注度,內地網民有一番激烈辯論。正方指各大傳媒都有持續跟進最新消息,官方央視更有專題報道,反方則指相比美國疫情,以及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國內天災人命傷亡的網絡熱度都要低得多,批評互聯網平台「娛樂至死」,又認為傳媒未有克盡己責,他們主要是質疑官媒報道「主旋律」的千篇一律,抒發對官方正能量資訊的不信任。 在未來二三十年,內地水利防洪工程預料會持續推進,例如「十四五規劃」即表明要開發西藏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水電資源,潛能被認為等同「3個多三峽」。從治水防洪角度看,與1998年相比,官方擁有更豐富的經驗、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充足的資源,然而隨著公共討論在網絡上日益熾烈,資訊相對較流通,黨政機關上下無可避免要接受更多重的輿論審視,考驗幹部們的公關技巧之餘,...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0年8月20日 · 受暴雨影響,長江三峽水庫8月20日錄得每秒7.5萬立方米入庫洪峰,創出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最入庫流量,大壩要開啟11孔洩洪。. (圖源:新華社). 受暴雨影響,長江三峽水庫8月20日錄得每秒7.5萬立方米入庫洪峰,創出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最入庫流量 ...

  5. 2020年11月1日 ·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日(周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

  6. 2021年5月31日 · 總裝機容量僅次三峽大壩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主體完工7月前發電. 據人民網報道,位於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大壩今日(31日)全線澆築到頂,大壩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為今年7月1日前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奠定了基礎 ...

  7. 2018年7月15日 · 7月13日,三峽大壩為騰出庫容,開啟洩洪深孔下泄上游來水,入庫洪峰順利通過大壩,水流量每秒最高達61000立方米,場面壯觀。. 雨季來臨,長江中上游亦進入汛期。. 7月13日,三峽大壩為騰出庫容,開啟洩洪深孔下泄上游來水,入庫洪峰順利通過大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