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概述. 民建聯原本叫 民主建港聯盟 ,成立時以 親北京人士 為骨幹。 喺56名創黨會員中,有 香港工會聯合會 幹事(包括 陳婉嫻 、 陳鑑林 、 譚耀宗 、 葉國忠 )、中學老師同校長( 曾鈺成 、 程介南 、 葉國謙 、 馬力 、 吳康民 )、地方政客( 顏錦全 、 簡志豪 ),而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首任 律政司司長 梁愛詩 亦係佢哋嘅創黨黨員之一。 十年發展. 1995年 ,民建聯第一次派人參選 立法局 選舉,喺唔少選區都同 民主黨 直接對壘。 喺單議席單票制情況下,成績並唔理想,只贏得2席直選議席同4席功能組別議席。 隨後 中國政府 響 1996年 設立 臨時立法會 ,重委任民建聯多位成員入臨時立法會,令民建聯響立法機關嘅力量大大增加。

  2. 2013年創辦新界關注大聯盟,埋首席顧問。 2016年6月26號,有指佢同 中聯辦 關係密切,而被形容「 西環契仔 」。 佢回應話「西環契仔係一個太高嘅名譽」。

  3. 過程 內閣 清浦內閣。 解散 1924年 1月31號。 選舉舉行 1924年 5月10號。 選舉人數 464人。 選舉制度 小選區制。 選舉資格:夠廿五歲同埋每年畀三円以上嘅稅嘅男性先可以投票。 選民人數:3,288,405。 結果 議席數

  4. 背景. 安倍為咗確保要有參議院三成二嘅席數嚟修改憲法,曾經諗過解散眾議院,可以參眾兩院響同一日舉行選舉,提高選舉名氣同拉高投票率,而且執政黨入面有人認為,如果實行響同一日選舉,會好易分裂在野黨之間嘅合作,而贏出選舉。. 不過,自民黨入面 ...

  5. 過程 內閣 第1次橋本內閣。 解散 1996年 9月27號。 選舉舉行 1996年 10月20號。 選舉人數 500人。 小選區制:300。 比例代表:200。 選舉制度 小選區制同比例代表制。 唔記名投票 選舉資格:夠廿歲嘅男女先可以投票。 選民人數:97,680,719。 結果 投票率 小

  6. 2021年. 喺2021年3月11號, 中共 第十三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入面,未經香港人同意或者事先諮詢,就強行通過 顛覆香港選舉制度 ,大幅度削減立法會直選議席數目同比例,同時設立政治審查制度。 呢個方案被視為香港民主倒退,而且扼殺民主派參與選舉嘅權利。 大量傳媒用『閹割選舉』來形容呢次嘅決議案 [6] [7] ,除咗香港民主派同香港嘅學者之外,台灣、美國、澳洲、英國同歐盟都有發聲批評中共扼殺香港民主自由嘅做法。 亦因為咁,民主派唔少政黨同領導人物都表明杯葛選舉。 有啲本來係民主派出身,但係後來向親中派靠攏甚至入埋行政會議嘅人,包括 湯家驊 、 馮檢基 同 狄志遠 就有意參選 [8] 。

  7. 泛民主派. 關於香港嘅其他反對派,請去「 非建制派 」。. 泛民主派 ( 英文 : Pro-democracy Camp ),簡稱 泛民 ,本稱 民主派 ,有時又叫做 香港右派 ,係 香港 傳媒 同 學者 等由2004年起常用嘅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推行 西方民主 同 普及選舉 嘅 政治人 及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