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7日 · 直到芙莉蓮成為新梅爾夥伴,經歷一次次冒險,即便那是漫長歲月裡短暫光陰,卻也足以讓芙莉蓮開始改變,從感情淡薄變得開始想要了解身旁人! 修塔爾克提及自己過去時,覺得自己都是缺乏關愛。 家中有著優秀哥哥,他永遠得不到父親讚賞眼光,師傅也從來不誇獎他,直到芙莉蓮提及師父艾冉說過「戰士漢堡排」典故,修塔爾克才想起哥哥與師父那份沒有明說愛。 艾冉曾說過「努力過人都是戰士」,其實人生不也是如此。 只不過是努力方式不同,所以沒有怎樣作法是最好, 只要努力了,結果總有一天會回報給你。 努力過人,就都是戰士! 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工作或讀書,多半是為了生存或考試,沒有太多其他動力。

    • Bella 儂儂
    • 戴資穎:即使世界第一,也要學習輸的感覺
    • 郭婞淳:老天爺要你多成功,就會給你多少挫折與磨練
    • 楊勇緯:正因為有些遺憾,才有了更遠大的追求
    • 羅嘉翎: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 魏均珩:比賽中的學習,沒有人拿得走
    • 鄭怡靜:拿到銅牌,只是開始
    • 陳玟卉:感謝教練,他用生命在陪我
    • 王齊麟:輸球不可怕,那是持續進步的動力
    • 潘政琮:不要想太多,就是一直衝
    • 李智凱:盡力了,還是可以繼續努力

    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 3 度挑戰奧運,本屆在小組賽連勝出線,8 強戰以局數 2 比 1 逆轉泰國好手依瑟儂(Ratchanok Intanon),4 強戰以 21 比 18、21 比 12 擊退印度名將辛度(Pusarla Sindhu),決賽則對決現今世界第二的陳雨菲,三局比分為 18 比 21、21 比 19、18 比21 惜敗,3 度叩關奧運,這次拿下銀牌,仍是最佳紀錄。 戴資穎成名甚早,2016 年就登上世界第一,2017 年曾在全英賽、亞錦賽奪冠,締造跨季 27 連勝紀錄。然而,她在羽球含金量最高的兩項大賽,世界羽球錦標賽與奧運,都沒有拿過冠軍,包含世錦賽 5 度止步 8 強,前兩次奧運都在 16 強淘汰。有外媒點評她是「無冕后」(暗指世界排名第一,卻沒拿過大賽冠軍的選手)。 當時,...

    舉重 59 公斤級女子決賽,郭婞淳以抓舉 103 公斤、挺舉 133 公斤、總合 236 公斤的成績拿下金牌,抓舉、挺舉及總和成績等 3 項數據,都打破奧運紀錄,個人則完成在奧運、世錦賽、亞運、亞錦賽等國際賽事,全部奪金的「大滿貫」紀錄。 郭婞淳曾在 2016 年里約奧運 58 公斤級拿下銅牌,近幾年更進一步,東京奧運週期表現亮眼,包含 2018 年亞洲運動會、2019年世界舉重錦標賽、2021 年亞洲舉重錦標賽,全都拿下金牌。 「老天爺要你多成功,就會給你多少挫折與磨練。」在 2014 年備戰亞運時,她曾被槓鈴壓傷,右大腿肌肉 70% 斷裂,但郭婞淳不畏挫折,保持正向心態。她認為,所有挫折都是最好的鼓勵。 今年賽前,她曾研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以及《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

    柔道男子 60 公斤級,23 歲的楊勇緯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拿下銀牌,也是台灣首位在奧運殿堂奪牌的柔道選手。 楊勇緯近幾年表現穩定,2018 年亞洲運動會獲得男子 60 公斤級銅牌、2019 年亞洲柔道錦標賽贏下 60 公斤級銀牌、2020 年德國柔道大滿貫賽銀牌。但他說,「我不會因為這面銀牌就停下腳步,因為我要的是金牌。」並認為在賽場上,只要有遺憾,都是往後前進的動力。

    羅嘉翎以 19 歲的年紀,成為歷屆奧運以來,挑戰跆拳道 57 公斤級最年輕的台灣選手,並拿下銅牌。她曾私下吐露訓練的辛苦,「寒暑假別人在玩,我都要練習,不是有比賽,就是快要比賽。」 賽後,她在臉書寫下,其實沒有預設奪牌立場,並謙虛認為,這次奪獎並不是結束,而是下次挑戰的起點。

    射箭男子團體賽部分,台灣隊由魏均珩、湯智鈞、鄧宇成等 3 人組成,一路擊敗澳洲、荷蘭、中國隊,在冠軍戰惜敗給南韓奪銀,追平 2004 年雅典奧運紀錄。 其中,魏均珩連續參加兩屆奧運,他的感想是,不論比賽勝負,在過程中的學習與體悟,是其他人無法拿走、也是最重要的經驗。

    桌球項目,林昀儒、鄭怡靜在混合雙打奪下銅牌,終結台灣 21 年奧運桌球獎牌荒。29 歲的鄭怡靜受訪時表示,她情緒外顯,19 歲的林昀儒冷靜內斂,兩人需要磨合。有次比賽輸了,兩人坐下來「談心」1、2 個小時,才逐漸了解彼此、培養更好默契。這次拿下銅牌,鄭怡靜說,「這只是開始,我還要打好幾屆呢。」 林昀儒首次打奧運,除了混雙摘銅,在男單項目也拿下第 4 名。在 4 強戰激戰世界球王樊振東,以局數 3:4 惜敗。樊振東賽後坦言,非常艱辛才贏下比賽。 林昀儒以「省話」聞名,態度非常謙虛。他說,自己並不是什麼神童,只是打好每一顆球而已。這次四強賽後,媒體詢問他樊振東打得如何,他則說,「我有資格去評價他嗎?」 昨日對決德國前球王奧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一度將奧恰洛夫逼入絕境,但...

    女子舉重 64 公斤級,陳玟卉以抓舉 103 公斤、挺舉 127 公斤、總和 230 公斤摘下銅牌。賽後,她一度以為自己是第 4 名,得知拿牌後喜極而泣。首次參加奧運的她,特別感謝教練,「他一路幫我很多,他用生命在陪我們。」 其實,陳玟卉原本是鐵餅、標槍、鉛球的「三鐵」選手,高中才轉換跑道練舉重。對於這次奪牌,冷靜下來後她則說,銅牌對她有極大肯定,使她更有衝勁,想在國際賽站在頒獎台上。

    羽球「黃金男雙」李洋、王齊麟組合,在決賽以 21︰18、21︰12,直落二的比數擊退中國組合李俊慧、劉雨辰,拿下台灣首面奧運羽球金牌。 「麟洋配」在本次奧運倒吃甘蔗,在小組賽第一場輸球,但隨後過關斬將,勇奪金牌,超出兩人賽前設定的 8 強目標。李洋曾說,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其實,李洋原本練手球,國小才改打羽球,起步比較晚,甚至一開始打不進甲組選手(在甲組才有資格參與國際賽)。經過 10 幾年追趕,他終於把實力提升到和學長王齊麟的程度,從 2019 年起,兩人搭檔合作。 王齊麟則說過,輸球並不可怕,輸球才是持續進步的動力。他表示,只要調整好心態,就算奧運對手很強,一樣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我國高爾夫國手潘政琮在東京奧運演出逆轉秀,經過「驟死賽」比下其他 7 人,拿下銅牌,也是台灣男子高爾夫史上第一面奧運獎牌。 潘政琮首輪打出 74 桿(+3,高於標準桿 3 桿),排名第 57;第二輪、第三輪都打出 66 桿(-5,低於標準桿 5 桿),打完三輪排名升到 17。第四輪他更以 6 博蒂(berdies)、1 老鷹(eagle)、無柏忌(bogey)的 63 桿(-8,低於標準桿 8 桿)的好成績,總桿數 269 桿,與其他 7 人並列第 3。 按照賽事規則,7 人進行 4 洞延長賽,他脫穎而出,贏下銅牌。在上屆里約奧運,潘政琮是並列 30 名,這次一舉摘銅,他說「我沒想太多,就是一直衝,衝到最後一洞。」

    「鞍馬王子」李智凱在東奧男子鞍馬單項決賽,以拿手的「湯瑪士迴旋」(高難度的分腿全旋動作)獲得總分 15.4 分,拿下銀牌,是台灣體操史上第1面奧運獎牌。 李智凱曾在電影《翻滾吧!男孩》演出,以「菜市場凱」聞名,2018 年在亞運鞍馬項目奪金,寫下新紀錄。這次獲得銀牌,他說自己「已經盡力了,但是會繼續努力。」在賽前,他說難免想起 2016 年里約奧運失利(當時受傷、未晉級),但「告訴自己,我做得到。」很快調整心態,成功摘銀。

  2. 2017年8月11日 · 談到動畫片,無論是巴斯光年與胡迪兩個玩具在爭吵中成為死黨故事,還是一群昆蟲拯救螞蟻窩歷險記,大家應該馬上就能說出《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片名,對於這一部部靠電腦動畫製成電影,在當時完全跳脫傳統手繪動畫方式,讓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成為說故事大師代名詞。 而這個讓高科技技術成功跨足電影團隊,正是由蘋果(Apple)創辦人史帝夫 ‧ 賈伯斯(Steve Jobs)1985年被趕出蘋果後,與艾德 ‧ 卡特姆(Edwin Catmull)、埃爾維 ‧ 史密斯(Alvy Smith)共同創辦。

  3. 2021年7月5日 · 防疫在家,不如讀本小說吧!誠品公布 2021 上半年「驚悚 / 推理類小說」暢銷排行榜,挑幾本來吧 >> 疫情持續蔓延,隨著待在家時間愈來愈長,你怎麼度過多出來時光?追劇、滑手機固然有趣,但過度使用 3C 產品,可能引起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出現視力下降與模糊、眼睛 ...

  4. 2015年10月27日 · 所謂國王,就是唯我獨尊人,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是他部屬,就連小王子打個呵欠都得經過他許可;但他星球小得不得了,光是那件黃鼠狼袍就快把它占滿了,他卻自詡全宇宙君主。 那位國王甚至想利誘小王子當部長、駐外大使,目的只是能夠發號施令而已,這並非小王子喜歡地方,於是他選擇離開。 第二顆到達行星上住了一個自負且虛榮人,他一見到小王子,竟認為是仰慕來了,並要求小王子不斷鼓掌、讚美他。 唯一比國王有趣,是他會舉起帽子答禮。 但這個機械性動作久了也會令人生厭,小王子自然掉頭就走。 第三顆行星上住是個酒鬼,小王子不明就裡地問他在幹嘛? 為何喝酒? 想忘記什麼? 酒鬼喃喃地表示,他喝酒是為了要忘記,忘記酗酒羞恥...這種惡性循環生活方式,小王子也無法苟同,於是決定離開。

  5. 2017年8月24日 · 長年以來,這本石黑一雄經典小說一直是貝佐斯最愛,故事上了年紀冷酷主管登上職涯高峰後遲來覺醒。 他曾說,這本書教導他人生與遺憾課題。 LinkedIn執行長傑夫·韋納(Jeff Weiner) 《亂世中快樂之道》 韋納表示,他從這本書中學到同理心真諦。 這是14世達賴喇麻繼《快樂》《工作更快樂》之後作品,談人性本善信念,以及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快樂。 前紐約市長、彭博創始人兼執行長麥可.彭博(Michael Bloomberg) 《你要如何衡量你人生》 彭博推薦這本探索工作與人生意義書。 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將企業管理研究成果運用在人生規畫上。 《榮譽學生》 彭博並不以喜愛文學著名。

  6. 2019年8月23日 · 唯有開始習慣,甚至享受在舒適區外思考,才能跳脫思考限制,找到市場機會點及攻城掠地的策略 ,這就是頂尖業務人員必備的策略思考力。. 要了解策略思考力,得先了解何謂「策略」。. 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策略是什麼?. 〉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