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699pic.com

      圖片: 699pic.com

      •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 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 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2月23日 · 吃湯圓,象徵著「花好月圓、闔家慶團圓」,最早的由來出自宋代,唐宋時曾記載元宵節面繭圓不落角」,南宋則有吃「乳糖圓子」的說法。

  3. 秒懂元宵節由來,為什麼吃湯圓?. 2017-02-10 由 匠心依舊 發表于 文化.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 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哪元宵是什麼時候由來 ...

  4. 2020年2月8日 · 元宵的由來. 元宵節最早沒有特定名稱,只稱作為「正月十五日」、「正月半」,隋朝以後才出現了「元夕」或「元夜」的名稱。 唐初因為受到道教影響,又稱元宵節為「上元」,唐末才有「元宵」的名字。 大概從西元三世紀開始,元宵節才慢慢形成一種節慶,到魏晉南北朝時固定成為節日。 元宵節固定的活動──賞花燈、看百戲,是隋煬帝開啟的風俗習慣,一直到唐朝,「花燈」才成為元宵的另一個代名詞。 元宵怎麼過?...

  5. 2021年2月25日 · 元宵節起源於中國,又不同的傳說故事: 第一種:天庭神話. 以前,有隻天庭的神鳥意外的被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很生氣,就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到人間放火,準備把人類燒死。 但是,天帝的女兒知道了,心地善良的她很不忍心看到無辜百姓受難。 告訴大家:「只要在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 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樣子,就回去告訴天帝不用放火了。 老百姓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 後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從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懸掛燈籠,放煙火來慶祝。 第二種:紀念「諸呂之亂」 漢朝時,由於惠帝生性軟弱,權力漸漸的落在呂後的手中。

    • 元宵湯圓由來1
    • 元宵湯圓由來2
    • 元宵湯圓由來3
    • 元宵湯圓由來4
  6. 2020年1月18日 · 元宵節的由來. 傳說一:紀念平呂.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 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爲保劉氏江山,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共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傳說二:火把節. 元宵賞燈,最開始是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 元宵湯圓由來1
    • 元宵湯圓由來2
    • 元宵湯圓由來3
    • 元宵湯圓由來4
    • 元宵湯圓由來5
  7.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 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 道教 太乙 神」之說。 本稱「爸爸」,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 道教 的 天官 誕。 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還有說法認為, 漢武帝 時聽從 謬忌 之說,在 甘泉宮 修建太一 祠壇 ,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乙神最隆重,從 黃昏 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 習俗 。 [2] 也有說法是, 漢明帝 篤信佛法,聽從 蔡愔 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 佛祖 。 東漢 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2] 隋朝 初年,元宵節完全形成。

  8. 在台灣一般來說,湯圓指的是紅色或白色的無餡小湯圓,而元宵則是有著鹹或甜內餡的白色大湯圓,有種說法是「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元宵」。 元宵節禁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