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1月15日 · 臺灣正體. 工具.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 21世紀 日食 列表 列出21世紀所有的日食日期、時間、地點、類型、 沙羅周期 及持續時間。 在21世紀共發生224次日食,其中有77次不帶其他日食的 日偏食 ,72次 日環食 ,68次 日全食 和7次 全環食 。 此外,在這些日食當中,有兩次日環食及一次日全食會偏離日食中心。 [1] 另外,有82年一年內發生2次日食,有12年一年內發生3次日食,及有6年一年內發生4次日食。 發生最多日食的年份,分別是 2011年 、 2029年 、 2047年 、 2065年 、 2076年 及 2094年 ,各將發生四次日食。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 ,是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食甚維持6分39秒;而日全食最多可持續7分32秒。

    日期
    食甚 (utc)
    沙羅周期
    類型
    12:04:46
    127
    全食
    20:53:01
    132
    環食
    23:45:22
    137
    環食
    07:32:16
    142
    全食
    • 「三焰食日大星」
    • 「癸酉貞日夕又食」
    • 「新大星並火」
    • 「鳥星」

    能吃掉太陽並讓它變黑的火焰,應該是我們所知的日珥(圖 1 ,原始黑白照片在歐南天文臺ESO網頁),所以它曾被當成古老的日全食與日珥記事(圖 2)。不過,根據較新的文字學角度來分析,有學者已將這句話重新解讀成「乞列,食日大星」,三與乞形似,意為迄;第二字似「臽」又似「列」。乞列是指天氣陰沈到可能下雨,或指停止陳放祭品,但是到了「食日」的時刻,即上午用餐時分,天氣卻轉大晴,因為「星」字亦可解釋為晴朗。不過這種令人失望的新解釋,又被最新的實物目視結果否定,因為「三」不一定是指「乞」。

    癸酉是古代干支紀日的日期,貞是占卜之意,意思是在癸酉日占卜。但日夕又食是日食嗎?「又」當成「有」的話,多出的夕字何解?有人認為「夕」不能解釋為黃昏,就算可以解釋為日夜之交,但是從西元前 1400 至前 1000 年並沒有殷都安陽可見且剛好是癸酉日的日沒帶食。然而若查詢古代日食表並以天文軟體 Stellarium 檢驗這三百年的天象卻可以發現,在西元前 1129 年 2 月 14 癸酉日的安陽地區剛好能見到一次在下午 5 點多食甚的日沒帶食。又另有一說認為這段文字是在貞卜尚未發生的事,不能視為已發生的天象,但也有人認為相反,因此目前尚無定論。

    從字面看來,這句甲骨文的意思很像「有新星出現,與心宿二(古稱「火」)並列」(圖 4),不過,「新」也可能是一種祭祀名稱,句子可變成「新,大星,並火」,意思是舉行「新」祭典,結果天放晴,於是舉辦「並」祭典來祭祀心宿二。這個疑似史上第一顆新星或超新星的記錄,也許只是學者的誤解。

    由於以前學界對於中國星座起源有許多爭議,使得人們寄望在甲骨文裡找到二十八星宿的古字與線索,證明中國星座是起源於本土。現在雖已發現若干疑似二十八宿星名的甲骨文字,但是經過詳細考證後,確定是星名的其實不多。例如「鳥星」兩字(圖 5)曾經被視為《尚書.堯典》所載「日中、星鳥」的意思,即南方朱雀的原始形象,然而也有人認為鳥可能是受祭的神名,此點在學界尚未有共識。 除了以上問題之外,學者對於月食、彗星的看法也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更麻煩的是甲骨學主流體制外還有其他新的質疑。以下舉一些有趣的例子: 這些型態多變的字是因為當時識字者少、傳承困難故而經常出錯,還是因為字體剛發明不久所以尚未定型?抑或現代研究者其實沒有找到正確的分辨方法,導致一字多型且標準混亂?龜甲與獸骨是貴重物品,用刀刻字必然比寫字困難,若...

  2. 本影寬度:197.5公里. 日全食持續時間4分28.1秒. 全食最長處資料: 時間:2024年4月8日 UTC 18:19:33 (台灣時間4月9日 02:19) 地點:25°56′N 103°31′W. 本影寬度197.0公里. 日全食持續時間4分28.2秒全食帶內最長) 【日食發生時的步驟過程與觀測重點日全食食象代表意義: (1) 初虧 :因月球自西向東繞地球公轉,當月球東沿相接於太陽西沿,日食正式開始,太陽開始出現虧損。 (2) 食既 : 月球內緣與太陽內緣剛好接觸形成內切,開始全食或環食的過程。 (3) 食甚 :當月球中心與太陽中心最接近的位置,太陽被月球遮擋至最大面積,稱為食甚。 (4) 生光 : 月球內緣與太陽內緣剛好接觸形成內切,全食或環食過程結束。

  3. 2024年4月8日 · 台北市政府指出台灣時間明天凌晨2時北美洲將出現睽違七年的日全食天象預估有超過6.5億人可看到這次日食其中4千多萬位在全食帶內的幸運兒還將目睹天空變暗星星出現的日全食奇景雖然這次台灣不在日食帶上因此大家無法透過肉眼觀賞此次日食不過台北天文館也特別彙整了各地直播網點讓有興趣的民眾能遠距觀賞這難得一遇的日全食奇景。 台北天文館表示...

  4. 2023年12月14日 · 從氣象局有完整紀錄至今台灣發生過4次日環食分別是1955年12月14日1958年4月19日2012年5月21日及2020年6月21日其中1955年12月的日環食西自中歐中非起經中亞印度洋終於西太平洋許多地方都可觀測但冷戰時期鐵幕難以進入台灣便成為西方陣營觀測的最佳選擇為了觀測這個天文奇景由台灣美國天文地理學家所組成的日環食觀測隊開到台南市進駐桂子山架設各種儀器外連米高梅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等都來拍攝。 14日下午3時,大約有2、300人齊聚桂子山頂,觀測罕見的日環食奇景,至今山頭的涼亭仍保留有「聯勤測量處」、「日蝕站」、「三角點」等中英文字樣。 想看更多日環食的照片,立即到 中央社影像空間 。 1121214.

  5. 2020年6月11日 · 台灣颱風論壇特別整理出3大地區分別為紅色」、「橘色」、「黃色鄉鎮在紅色區域可觀賞到完整的日環蝕橘色地區鄉鎮若位在環蝕帶中心可觀賞60秒的日環蝕位在環蝕帶邊緣可觀賞約15秒的日環蝕。...

  6. 日全食的全過程包括五大階段 [4] : 初虧:因月球自西向東繞地球 公轉 ,當月球東沿 相切 於太陽西沿,日食正式開始,太陽開始出現虧損。 食既:月球繼續向東運行,當東沿相切於太陽東沿時,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光線完全被吞食,稱為食既。 日全食開始。 食甚:當月球東移至中心與太陽中心重合的位置,日全食達到極點,稱為食甚。 生光:月球繼續東移,當西沿相切於太陽西沿,太陽即將露出,光芒即將重現,稱為生光。 日全食結束。 復圓:生光後月球遮擋太陽越來越少,當月球西沿相切於太陽東沿,太陽圓盤形狀完全恢復,整個日食過程結束。 部份地區有時因日出或日落無法觀看整個日食過程(即日食沒結束),這些地方稱為 日出帶食 及 日落帶食 。 人類對日全食的關注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