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心成立後隨即積極執行「加強地震測-建立地震觀測網計畫」,除將原有19處地震站的垂直動地震儀汰換成三向量之地震儀外,並陸續增建31處三向量地震站,六處深井站,並合併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及 中正大學 之地震站,建構成本署即時地震觀測 ...

  2. 2015年9月20日 · 強震即時警報 (英語: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縮寫: EEW ),又稱 地震預警 、 地震速報 ,是 臺灣 在 地震 發生後發布的警報,針對部分地區利用 地震波 傳遞速度的差異,在較具威脅性但速度較慢的 S波 、 表面波 到達前,透過 電腦軟體 、 行動應用程式 、 災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4月3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進一步稱,未來將提精進方式,除縮短測報時效,同時強化預估震度精確性,以便適時提供強震即時警報 [317]。 中國國民黨 籍立法委員 賴士葆 亦在其Facebook發文質疑,無法解釋其辦公室中,為何特定電信使用者有收到警報,有些 ...

    • 原理
    • 類型
    • 歷史
    • 作業流程
    • 傳播形式
    • 發佈情形
    • 應用與合作
    • 侷限
    • 外部連結

    地震發生時,地震的能量藉由地震波傳遞,地震波根據振動方式分為P波、S波與面波,P波傳遞速度約為每秒6到7公里,S波傳遞速度約為每秒3到4公里,面波傳遞速度則小於S波。S波的振幅通常較P波大,且S波的水平向振動對房屋結構較具破壞性(面波因包含較多水平向長週期能量也會影響結構物),因此S波的破壞性較P波強。通過傳遞速度較快而先抵達的P波預估破壞性較強的S波的振動大小,並在S波抵達前發出警報,爭取數秒到數十秒的預警時間,愈靠近震央的地區預警時間愈短。:6

    強震即時警報可分為區域型(或稱前端偵測型)、現地型與複合型:30。區域型(前端偵測型)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震央附近的地震站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快速計算出地震震級、震央位置與震源深度,並以此預估各地區的烈度與地震波到達的時間,再利用快速通訊技術通知各地區。區域型採用較多地震站的資料,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計算,但精確度較高,適用於距離震央較遠的地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發展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即屬於區域型。現地型是利用P波的振動值,預估之後到達的S波的振動大小,並對當地提出警告。現地型採用單一或少數幾個地震站的資料,較區域型快完成運算,在接近震央地區有較快速的預警,但精確度較低,適用於距離震央較近的地區,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即致力於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研發。複合型是結合區域型與現地型:30,具有...

    臺灣地震預警系統設計的動機是1986年11月15日花蓮地震,黎克特制為6.8級,此次地震主要的災情發生在距離震央120公里外的臺北地區,S波傳遞至少需30秒。1994年中央氣象局在花蓮裝設地震預警的雛形系統,1998年停止監測,測試結果為對於花蓮地區的地震,平均可在地震發生後20秒得到震央位置與地震震級,震央位置誤差平均為22公里,地震震級誤差為0.7級。:142001年中央氣象局開始進行強震即時警報成效的測試。2004年中央氣象局開始執行「強地動觀測第三期計畫-發展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2009年完成計劃時已將地震測報所需時間縮短至30秒內。2008年國家實驗研究院所屬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開始與中央氣象局合作研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a]。 201...

    中央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作業流程分為觸發偵測、地震定位與發佈決定三步驟。首先中央氣象局將地震儀資料傳到中心站的電腦,利用地動振幅變化量與背景雜訊的比值進行地震的觸發偵測,超過門檻時即為觸發狀態,當觸發測站超過5個時,地震觸發成立,紀錄觸發測站的P波到時與位移振幅。接着利用P波到時計算地震發生時間、震央位置與震源深度,地震震級則利用P波振幅計算[c],隨着測站資料傳回電腦持續計算與更新,當達到發佈條件時即對外發佈[d]。:2-3發佈後持續計算,若計算出的地震震級與原先相差0.5級以上或震央位置與原先相差20公里以上時發佈更正報。:4中央氣象局發佈檔案的格式為XML,內含地震發生時間、地震位置、地震震級等地震震源參數,接收端收到後利用最大地動加速度(英語:Peak ground accele...

    電腦軟件

    地震速報訊息是中央氣象局推出的電腦軟件,提供學校、消防、軍方等單位使用,:68此軟件在接收到中央氣象局伺服器發送的警報,快速計算預估烈度與S波抵達時間後跳出視窗,顯示所在地的預估烈度、S波抵達剩餘時間,並播放警示音。地牛Wake Up!是個人開發的電腦軟件,提供一般民眾下載使用,此軟件在接收到強震即時警報後,顯示所在地的地震波到達剩餘時間、預估烈度、震央位置等地震訊息,並播放語音。

    流動應用程式

    中央氣象局與民間廠商共同開發出數個強震即時警報流動應用程式,提供民眾免費下載,中央氣象局也於2016年7月推出自行開發的流動應用程式,提供強震即時警報、地震報告、海嘯資訊等服務。這些程式利用網絡接收中央氣象局傳送的強震即時警報,顯示震波到達剩餘時間、地震震級、預估烈度等地震訊息,並以推播、聲音、震動等方式提醒用戶。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是臺灣利用細胞廣播技術,在短時間內大量傳送地震速報、土石流警戒、公路封閉等防災警示訊息到手機,即時通知民眾的系統。根據臺灣電訊供應商的測試,訊息從電訊供應商傳到手機約需要2到10秒。中央氣象局在偵測到地震震級5.0級以上,通過此系統針對預估烈度達到4級以上的縣市發送地震速報,接收到訊息時手機會強制發出警報音效與自動跳出警告文字。

    中央氣象局

    在2014到2020年,中央氣象局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對發生於臺灣島內或臺灣近海的地震,可在地震發生後20秒內對外發佈警報,對距離震央70公里以外的地區提供預警。:43:44:45:46:51:53:53以2014年5月21日花蓮鳳林地震為例,當日上午8點21分14.0秒,花蓮縣鳳林鎮發生黎克特制5.9級的地震,地震發生後15.4秒,中央氣象局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完成初步地震資訊之定位,並通過電腦軟件「地震速報訊息」通報各縣市消防局、氣象站與中小學;地震發生後3分42秒,中央氣象局完成地震報告並對外發佈。:49此次地震中央氣象局的強震即時警報總計傳送至2703部電腦共花費0.482秒:9,震央位置誤差為2.4公里,地震震級誤差為0.1級,距離震央約50公里以外的地區有數秒到數十秒的預警時間,分別為臺中都會區、嘉義都會區約10秒,臺北都會區、臺南都會區約20秒,高雄都會區約30秒。:46中央氣象局在2016年通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發送6次地震速報,2017年發送4次地震速報,2018年發送23次地震速報,2019年發送10次地震速報,2020年發送11次地震速報,2021年發送3...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在學校建置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另有接收上述主站預警訊息的副站,:19、91截至2018年12月,已有21個主站、3419個副站。以2015年2月14日臺東外海地震為例,當日上午4點6分31.8秒,臺東縣外海發生黎克特制6.3級的地震,各個站點距離此次地震的震央約83到230公里,現地型系統可提供18到30秒的預警時間。:39

    綜合

    2016年2月6日上午3點57分27.2秒,高雄市美濃區發生黎克特制6.4級的地震[f],地震發生後約12.6秒,中央氣象局發佈強震即時警報;地震發生後7分12秒,中央氣象局發佈正式地震報告。此次地震中央氣象局的強震即時警報總計傳送至1096部電腦共花費0.127秒,:2-3各縣市學校接收比率為6.8%到49.3%,震央位置誤差為5.66公里,地震震級誤差為0.3級,距離震央50公里內的屏東、高雄與臺南地區幾乎沒有預警時間,嘉義以北的地區有5秒以上的預警時間,臺北地區有49秒的預警時間:66,各縣市政府(不含金門縣政府、連江縣政府)所在地有0到52.3秒的預警時間,預估烈度為1到5級。:4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校園地震預警系統(現地型)在這次地震於所設站點可提供3.8到32.8秒的預警時間,距離震央70公里內的站點可提供3.8到10.4秒的預警時間。:36、80 2018年2月6日下午11點50分42.6秒,花蓮縣近海發生黎克特制6.0級的地震[g],地震發生後約17秒,中央氣象局發佈強震即時警報;地震發生後5分25秒,中央氣象局發佈正式地震報告;:11-12下午11點51分2秒...

    強震即時警報可應用於民眾緊急避難應變、高速交通工具及時減速、電梯自動停止、瓦斯管線自動關閉等防災措施:14。截至2019年,臺灣有4300個以上的學校、交通主管機關與防救災單位已安裝強震即時警報接收軟件,以學校而言,在接收到強震即時警報後,可利用廣播、電子看板等方式發出警報,進行疏散或就地庇護。:82014年有9個單位(學術單位和民間廠商)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簽訂「合作推動地震資訊傳遞服務契約」,提供強震即時警報傳遞服務與開發相關應用,包括警報廣播、地震警報器、流動應用程式等,:472015年合計有12個單位與中央氣象局簽訂合作契約:48,2016年合計有15個單位與中央氣象局簽訂合作契約:49-50,2017年合計有11個單位與中央氣象局簽訂合作契約:50,2018年合計有13個單位與...

    預警盲區

    由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需要收錄震央附近的地震波資料,且資料處理、通訊系統傳輸需要一定時間,此段時間內地震波仍持續傳播,所以接近震央的地區接收到警報時,S波可能已經到達,無法做出預警,這些沒有預警時間的地區稱為預警盲區。區域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以發生於臺灣內陸的地震而言,平均約需要18到20秒才能發出警報,預警盲區為距離震央50-70公里以內。:5臺灣島的南北長約400公里,東西寬約150公里,以區域型系統而言,若大地震發生於島內,臺灣會有大範圍在盲區內,這些區域由於近震央,地震動強、災害嚴重。:8以921大地震的重災區為例,距離震央在100公里以內,區域型系統的預警時間不到10秒。:38現地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預警盲區為距離震央20-30公里以內。以921大地震為例,現地型系統可以分別為臺中縣大里市(今臺中市大里區)、新竹科學園區、臺北市大安區爭取7、17、27秒的預警時間,:6分別距離震央43、105、152公里。

    誤報與漏報

    若短時間內地震連續發生,會影響強震即時警報的精確度,可能造成遺漏或誤報。測站背景雜訊、人為干擾、通訊質素不佳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誤報,例如因為落雷或監測儀器不正常運作而在沒有發生地震時發佈警報。2016年11月12日上午11點30分左右,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於嘉義30所中小學設置的地震預警系統在無地震的情況下發佈警報,原因為港坪國小的跑道施工,重機具輾壓造成振動,觸發警報系統並傳到其他學校所造成。中央氣象局的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2018年2月花蓮地震序列中,2月4日下午9點56分41秒黎克特制5.8級地震發生後1分鐘的黎克特制5.1級地震漏發,2月6日下午11點50分42秒黎克特制6.0級地震發生後3分鐘的黎克特制5.0級地震漏發。:21-242022年9月18日下午8點44分,臺南市及臺東縣分別發生地震,時間相差不到1秒,導致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將兩起地震判斷為同一起,產生誤報。

    連線問題

    大地震發生時,電力、通訊可能中斷,造成觀測、計算與通訊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無法運作或產生更大誤差。在強震即時警報流動應用程式方面,接收訊息會受到開發者的技術能力、手機是否上線、網絡是否暢通、距離震央遠近等影響。2016年4月28日前後臺灣東部發生數十起地震,有民眾反映程式失效,收不到訊息。2020年10月7日有流動應用程式廠商於系統升級時,發出921大地震的警報。在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方面,接收訊息會受到電訊供應商的技術、手機型號(是否符合規範)的影響。:69

  5. 主條目: 台灣斷層. 台灣歷年來發生大地震均有地裂、山崩、 斷層 等地殼變動之狀況,如1906年3月17日 嘉義大地 ,產生 梅山斷層 ,長達13公里,水平變位最大為240公分,垂直變位最大為180公分,並有顯著之地裂及噴泥等現象。. 1999年9月21日 集集大地震 ,由 ...

  6.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報告顯示,921大地震後至2019年底的災害地震中,僅921地震及2018年花蓮地震最大震度有達到新制分級中的7級震度。 [15] 2020年2月25日宜蘭縣大同鄉發生 芮氏規模5.3地震 ,最大震度為宜蘭南山5弱(以舊制計算為震度7級)。

  7. P-Alert地震P波感儀是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教授吳逸民與 三聯科技公司 合作研發的地震警報器,內建4種判斷地震的機制, [2] 分別為P波3秒位移、PGA最大地動加速度、位移與短/長周期均值。. [3] 單一站的P-Alert可以利用P波的資訊,進行現地型的地震預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