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雲林縣

    台灣

    30°23°
    29°C
    • Wednesday
      30°23°
    • Thursday
      陣雨
      31°23°
    • Friday
      陣雨
      31°23°
    • Saturday
      陣雨
      33°24°
    • Sunday
      陣雨
      34°26°
  2. 31公分的數字看似不多,對雲林沿海卻是不斷疊加的壓力。雲林縣水利處處長許宏博拿出從氣象局下載的潮汐資料解釋,每年農曆6、7、8月是潮汐最高的時候,又以農曆18日左右潮汐最高,閩南語俗稱「18流」,今年8月4日(農曆6月18日)適逢 天文大潮

    • 天氣雲林1
    • 天氣雲林2
    • 天氣雲林3
    • 天氣雲林4
    • 天氣雲林5
  3. 2022年7月12日 · 科學. 氣候變遷. 森林. 目前全世界只有1%的森林可以稱之為霧林,分布在台灣1,200~2,500公尺的紅檜、扁柏、雲杉、台灣杉等就是典型雲霧森林。 這些霧和樹交織成的森林,能在乾季保存2倍以上的降水量、縮小溫差,特殊的環境讓霧林帶裡每棵樹的樹冠層像是一棟「空中公寓」,攀附著許多台灣特有的蘭花與蕨類。 然而,當極端氣候影響愈趨明顯,高度依賴雲霧水氣的霧林帶植物首當其衝。 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套疊氣候變遷模型,結果顯示:預計到2100年,雲杉林將減少7成以上範圍,檜木林也將減少5成以上,尤其在全台扁柏林規模最大的宜蘭棲蘭山區,扁柏將幾近消失,且存活下來的雲杉、檜木林分布海拔將上移300~400公尺,連帶在上面的附生植物「房客」也得往更高海拔搬家。

  4. 2019年9月19日 · 這場地震震央位於南投集集,震源深度僅8公里,屬極淺層地震,破壞力驚人,不僅全台有感,地震規模7.3、中台灣最大震度更達最高7級。 「集集地震」(下稱「921地震」)不僅是20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地震之一,亦是地震研究上相當重要的世紀大震。 顯著有感餘震破紀錄,1個月內163次. 921地震後餘震發生、分布圖。 (資料來源/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整理/柯皓翔;設計/黃禹禛) 921主震過後半小時內,凌晨1時57分、2時3分、2時16分,分別又發生規模6.4、6.7、6.8強震,使得921災情雪上加霜。 中央氣象局資料 顯示,地震發生後1個月內,顯著有感地震達163次。 截至10月底,顯著有感餘震更多達205次,其中181個地震之規模在4以上,規模6以上者也高達10個。

    • 天氣雲林1
    • 天氣雲林2
    • 天氣雲林3
    • 天氣雲林4
    • 天氣雲林5
  5. 2021年8月27日 · 「台灣天氣越來越燥熱,民眾越依賴冷氣機,大地水源也越來越枯竭;其實平原森林便是效果最佳的大型冷氣機,也是免於土地漠化,最有持續作用的水庫資源。

    • 天氣雲林1
    • 天氣雲林2
    • 天氣雲林3
    • 天氣雲林4
  6. 2018年1月24日 · 從雲林往彰化的濱海公路上,汽車被海風吹得吱吱作響,後座玻璃窗突然滑落,一下子捲進沙塵。. 駕駛座上,黃源河穿著白襯衫、西裝褲,不時望向自己調快一小時的錶。. 他雖然步入中年,但個子高,又急性子,給人比實際年齡年輕的感覺。. 「也 ...

  7. 2018年1月24日 · 空氣汙染. 科學. 六輕. 1998年開始營運的六輕,在今年屆滿20年。 20年後,六輕周遭的環境難民,張眼灰濛霾,吃飯配沙石,呼吸摻臭酸。 農漁受損,健康不良,求償無門,因為測不到的污染,就等同於不曾存在過。 稽查最前線,地方環保局推擋的是大財團金錢攻勢的人員挖角、砸重金的科學軍備競賽,還有多如牛毛的罰單訴訟。 稽查大後方,則有宛如緊箍咒的「標準方法」來打擊士氣,自己人為難自己人,測到也不算數。 不存在於帳面上的污染,成了國家行政怠惰的最佳藉口。 雲林台西鄉自救會成員吳日暉開車來接我們,初次來到麥寮,想了解六輕的外地人,通常找他當「導遊」,幫忙導覽六輕周圍的地景。

  8. 2022年7月12日 · 氣候變遷. 森林. 氣候變遷下,分布在台灣1,200~2,500公尺的霧林帶首當其衝。 根據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的研究,預計2100年時高達8成附生植物將受暖化和極端降雨影響,損失45%~58%現有棲地,平均海拔必須往上遷徙400公尺。 為了替受威脅的植物留下一線生機,2019年林試所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結合官方、大學機構、民間保種中心,到野外採集這些植物或種子保種栽培。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海拔2,100公尺的台灣大學山地實驗農場,是霧林帶保種的重鎮。 然而這幾年農場正親身體驗氣候變遷危機──植物因為乾旱不開花、無法採集種子繁殖。 保種員得和時間賽跑,趕在氣候變遷和棲地被破壞前,延續這些瀕危植物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