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引入德國工匠精神的實驗高中「汗得」,挑戰台灣教育瓶頸. 位於台北青年公園內的節能建築「太陽房子」。. (攝影/余志偉). 「汗得」課程中模擬空間配置的小木塊。. (攝影/余志偉). 胡湘玲(左)與韋仁正(右)在「汗得」大溪工務所內整理環境 ...

    • 優勢生與弱勢生迥異的前途與發展
    • 升學制度的改革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 必須及早介入弱勢學生的教育
    • 學前介入可以造成改變

    我們來試想背景較佳學生的大學之後:大學之後當然是就業了。2016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說,台積電聘用的成功大學畢業生最多,達4,300人,其次是交大及清華大學,都約3,700人,台灣大學約2,000餘人。多事的網友根據這些數字一算,發現台積電工程師裡,有75%是台成清交畢業生。林、沈的研究已經指出,家庭背景好的,有更好的機會進台成清交,這些家境不錯的學生大學畢業後,部分能成為台積電優先錄用的員工;他們未來的家庭會成為全國家戶所得的最高的一群,子女因此在教育升學路上有優勢,有比常人更好的機會進入政府補貼最多、圖儀設備最佳、學費又低於私校的台成清交。 我們也來試想背景較佳學生在升大學之前,特別是中小學時的狀況。教育社會學者黃毅志有許多針對國中畢業後的升學研究、或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

    既然窮小孩、富小孩升上大學的機會不公平,那麼改變升大學的遊戲規則,似乎是直覺的選項。駱明慶在「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中,舉出數據說明,在多元入學制度實施之後,台大學生的高中集中度稍微降低(2001-2003年間, 46.6%的台大生來自排名前5名的高中畢業生,在2011-2014則縮減為39.7%)、台大學生來源的地區分布也稍微提高。駱文發表的2016年,台大透過繁星推薦管道錄取48級分的學生,可謂多元入學的經典代表。 多元入學是否真的讓弱勢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翻轉機會?從台大的案例,看來稍有幫助。但還有兩個要考慮的新問題產生: 問題一:會不會最能從多元入學受益的,還是非都會區中最優勢家庭的孩子?駱文沒有學生家庭社經資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統計資料,但...

    弱勢教育這些年來一直是教育部施政的主軸,從1996年的教育優先區開始,已經有22年的努力。但是,根據學者許添明與葉珍玲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這些計畫不但未能縮減台灣城鄉學生的教育成就差距,差距反而有擴大的趨勢。為什麼?我認為有兩個可能原因: 一是執行的系統性不足。雖然實證研究一再一再顯示,系統、密集、嚴謹的補救教學可以有良好的成效。但大型的、政府主導的方案,可能因執行面專業、管理皆弱,導致整體成效不清楚。但這個問題,不是本文的重點,就此打住。 我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打個比方:每個人大腦都有一個資訊篩選網,詞彙量愈多,網眼愈密,學習時可以留住比較多的知識;反之,弱勢幼兒詞彙量少,網眼疏,學習時可以留住的知識就相對減少。假定政府提供完全相同品質的教育給弱勢及優勢兒童,他們一樣坐進小一的教室裡,從開學的...

    所有的證據都指出,對弱勢幼兒的學前介入,是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社會投資。 2015年6月,蔡英文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在美國拜會了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克曼(James Heckman)。海克曼建議蔡英文,應以政府的手段補足因家庭貧富差距而造成的教育落差。蔡英文隨後向記者說:「如果要防止社會弱勢者在教育的落差,避免成長過程中的差異一直存在,政府必須採取較干預性的手段。」 海克曼和同事曾發表一篇「高瞻培里學前計畫」(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ject)的投資報酬研究,該計畫從3歲起連續2年介入一群貧窮的非洲裔美國幼兒,介入結束後追蹤這群幼兒到40歳。結果顯示,早期介入的投資報酬率很高;實驗組比未介入的對照組有較好的收入、較高的學力、較少拿...

  2. 2021年6月23日 · 5月19日,台灣教育史上罕見地全面停課,COVID-19疫情在社區爆發得又快又急,全台學生改採線上學習。 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學」,讓老師的教學進度被打亂,剛開始,教育部宣布的停課時間只有10天,然而隨著疫情持續延燒,停課時間已延長4週到7月2日、直接銜接暑假。 而在變種病毒的挑戰下,遠距教學有可能更為頻繁。 在偏鄉種茶、採筍、打零工為生的家長開始把孩子帶到工地,學生在山上、工寮、車子裡連線上課。 疫情前學生住校、留晚自習,老師能指導作業、照顧生活起居;現在有老師開車用隨身碟送課程、送便當,盡可能確保家庭狀況不穩定的孩子能繼續學習。 《報導者》採訪花蓮、台東與阿里山的學校,看見遠距教學下被放大的教育不平等。

  3. 2020年8月26日 · 一名亞斯伯格症的小五男童,因家暴於2019年元月安置在雲林縣長愛家園育幼院,並於當地學區就讀,然因一次意外事件,校方及家長會以特教資源不足為由驅趕男童,進而演變成整個雲林縣拒絕這位學生就讀。 安置機構與在地學校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在7月21日經 媒體報導 後再次浮上檯面。 雖然男童原籍的新北市主責社工已於7月20日將男童帶離雲林,但這個事件仍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實際上早在2013年,監察院便發布有關育幼機構院生面臨跨區就學、學校拒收、不友善對待等教育歧視的 調查報告 。 隔年3月,我剛接下位於苗栗縣的聖方濟育幼院院長一職,也發現為了院生就學,育幼院與學校關係交惡。 當時院內的國中孩子分讀後龍跟維真國中,小學則被分在後龍、溪洲、同光、成功等4所小學。

  4. 2022年11月27日 · 為解決課程設計問題教育部國教署自2017年起將全國劃分為5個區域設置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簡稱協作中心),是現階段與原民實驗學校開發課程教材最直接相關的單位

  5. 2018年8月19日 · 一位男孩的補救教學故事. 這位男孩住在全台人口密度倒數第二的鄉鎮。 男孩在一所迷你學校就讀一到四年級班上只有他一人五年級他轉到另一間學校來到許老師的班上老師發現他讀寫算的能力遠不及同年級應有的程度。 許老師是中壢客家人,因緣際會從花蓮的代課老師當起,在台東落地生根,在國小教書近20年。 許老師還記得剛接到男孩時,男孩寫下的國字都是分解的,部首和位置不對,能使用的詞彙不多。 她開始鼓勵男孩寫日記。 在她手邊,留著男孩五到六年級,4個學期的日記,上頭記錄著他的喜怒悲忿: 民國106年4月25日 今天回去時,我就非常開心因為我的媽媽回來了,而且她要在這裡住三天⋯⋯我要好好珍惜這三天和媽媽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6. 2017年5月10日 · 大學城美夢變調新竹縣蓋醫院外僑學校惹爭議. 新竹縣長年期盼台科大等國立大學進駐近年卻波折不斷。. 台科大竹北校區用地縮小僅剩三分之一原用地變更地目後興建醫院外僑學校則引來居民抗爭反對甚至出現沒有建照就大興土木而被勒令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