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7月3日 · 民眾家裡的常備藥品像是治療嘴破的消炎藥感冒吃的小兒利撒兒漲價大約一到二成有些藥品去年已經漲過一波算一算有些藥一年不到 ...

  2. 2020年12月14日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吳卓鍇闡述,呼吸竇性心律不整通常發生於年輕族群或是個體處於高壓狀態時,「對(受試)兒童來說,分享可能是重大決策,如果對外界刺激較敏感,就會影響神經變化,並反映在心跳上。 研究團隊發現,兒童社會行為,可能受副交感神經、親子互動等關鍵影響。 圖/取自Pexel圖庫. 然而,除了生理機制會影響幼童慷慨程度,社會環境也是關鍵。 研究團隊於兩年後,再度邀請54位原受試者(現已六歲)進行相同實驗,同時透過問卷量表分析受試幼童母親的同理心程度及親子互動狀態,藉此評估兒童利社會行為發展的社會影響與穩定性。 量表中以多個陳述句,讓受試母親評估自身符合程度,如:「比起從事對我有幫助的行動,我更願意從事對孩子有幫助的行動。

  3. 2023年9月5日 · 蔡昀杉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隨著新冠疫情解封雖然許多民眾早已恢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不過長達2年的高度防疫讓許多感染症發生率驟降這讓身為小兒科醫生的謝宗學不禁擔心過去3年因兒童的免疫系統沒有受到刺激導致資料庫完全空白且免疫系統資料庫重建需要一段時間兒童在這過程中較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而這些嚴重併發症正是免疫負債所產生的利息」,也是威脅兒童生命的沉重負擔宗學醫師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沉重的寫下,表示自己太小看「免疫負債」這件事,先前台灣經歷長達2年的新冠疫情,高度防疫讓許多感染症發生率都驟降,不過在疫情解封後,各式潛伏多年的感染病原體如海浪一般,一波接著一波湧向孩童,謝宗學還指出,連同過去感染症發生機率較低的夏季及暑假,在今年都不見緩和。

  4. 2022年10月25日 · 其實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正在流行,特別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容易感染,最近就有一波剛就診,就得轉進加護病房觀察的病例,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表示,如果同時感染新冠、流感等,致死率甚至會增加8倍相當驚人。 咳嗽咳不停,還有點喘,讓家長看得好心疼,這是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症狀之一,隨著秋冬來襲,國內不少小朋友都感染了!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就是痰非常多,你就覺得他咳嗽非常嚴重。 」醫師提醒,5歲以下的孩童最容易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尤其2歲以下的嬰幼兒,嚴重需要住院,靠高濃度氧氣呼吸器治療! 黃立民:「9月目前開始大量上升,每天都有1-2個,平均住院5-7天,目前台灣有5%小朋友感染,致死率不高。

  5. 2023年7月7日 · 綜合報導 / 南韓. 南韓因為出生率下降,導致愈來愈多念醫學院的人,不願意選擇兒科兒科醫師已經成為全南韓收入最低的醫師。 但也因為醫師短缺,許多生病的孩子等不到醫師看病、也等不到兒童醫院的病床,在這樣的循環之下,讓更多家長害怕生孩子,就怕醫療資源持續匱乏。 一大早,首郊區這家兒童醫院,候診室裡擠滿了數十名兒童,戴著口罩,眼神感覺非常疲憊,有些人已經等上好幾個小時,只為了看醫生或搶到病床,SB家長說:「我們不得不等待大約兩週,以確保獲得一張病床,因為等候名單很長,這兩週我們一直被拒絕,我真的很害怕,我的兒子病情變嚴重。 這樣的情況,在南韓愈來愈常見,孩子生病醫生卻不夠用,追究原因,主要還是跟出生率低有關係。

  6. 2021年8月29日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醫師謝宗學在粉專「 Dr.E小兒急診室日誌 」發文,表示自己近期時常被問到「可以接種高端疫苗嗎? 」、「兒童接種疫苗安全嗎? 」等問題,他也提到,兒童是否該接種COVID-19疫苗,自己原本持比較保留的態度,「因為兒童的被感染率和重症率都偏低,接種疫苗到底是為了兒童個人健康還是為了公衛需求? 」,但他也觀察到,國外 Delta變種病毒疫情爆發後,兒童染疫率和住院率急速上升,「現在對於兒童接種疫苗的想法沒有懸念,只能選擇接種一途」。 謝宗學也說,目前只有BNT疫苗核准在12到17歲的兒童使用,「但接種疫苗後心肌炎一直是我最擔心的併發症。

  7. 2024年4月22日 · 台中市大里區爆出幼兒園老師拿利器傷害孩童(22)日上午召開議會時議員拿出7秒影片畫面中老師確實拿著利器威嚇一名女童甚至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