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曉風 (1941年3月29日 —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經歷 [ 編輯] 張曉風呼籲政府不要毀壞202兵工廠綠地. 出生於 浙江 金華 ,八歲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任教 東吳大學 、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她是 中山文藝獎 、 國家文藝獎 、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

  2. ir.lib.nycu.edu.tw › bitstream › 11536/155930/1專訪張曉風老師

    張曉風老師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 主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作品曾入選台灣中學的中文教科書。

  3. 2010年5月15日 · 「管閒事的! 回答得多麼理直氣壯。 我為什麼想起這些? 40歲還會有少年俠情嗎? 為什麼空無中總恍惚有一聲召喚使人不安這一段文章是30年前張曉風老師的情懷」,是的整整30年我的案頭始終擺著這一篇文章每當我疲倦困頓時就拿起重看一遍: 「40歲了,沒有多餘的情感和時間可以揮霍,且專致的愛腳跟下的這片土地吧! 且虔誠的維護頭頂的那片天吧! 生平不識一張牌,卻生就了大賭徒的性格,押下去的那份籌碼其數值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是餘生的歲歲年年,賭的是什麼? 是在我垂睫大去之際能看到較澄澈的河流,較清鮮的空氣,較青翠的森林,較能繁息生養的野生生命...」

  4. 張曉風老師來了張曉風老師在永勝5號渡過她的青春歲月這裡是她文學人生的起點4月13日下午2時老師將重回她少女時代的家和讀者分享她的文學人生同時老師也將帶來新書心繫那一年我們去泰北八二華年》,其中心繫一書雖是舊作當年第一版出版時老師僅四十一歲如今她八十二歲剛好翻了一倍的人生她把舊作修飾整理更多了一倍的勁道書中的笑與淚在歲月之中更顯雋永。 時間:4月13日下午2時. 地點:永勝5號(屏東市永勝巷5號) 入場:每人150元(100元可抵當日書款) 報名請填表單: https://forms.gle/zXLHaJWWXfTianuZ6. 返回活動列表. 科技、人文、友善體驗.

  5. 1987年6月1日 · 張曉風記起小學三年級時老師要學生每天寫日記還不准記流水帳,「實在沒得寫又怕挨罵只好編起故事來」。 四、五年級,作文老師把班上同學組成「綠野文藝社」。 一群小蘿蔔頭便辦起刊物,編劇本 (還上台演出),在運動會上採訪、出快報。 「老師雖沒有 教我任何寫作技巧,卻啟發了我寫作的熱忱。 」她用慣有的細柔聲音說。 從小她就愛書,沒錢買就借來逐字抄寫,「有些句子至今還記得」。 早期看了很多西洋文學名著;讀中文系後又受了完整的國學訓練;有一陣迷上舞台劇,細讀許多西洋戲劇;她也是虔誠的基督徒,熟讀聖經。 這些匯集成她日後寫作的泉源。 張曉風創作水源最豐沛的仍是抒情散文。 台大外文系教授齊邦媛說她:「在取材、佈局和文字上,處處可見藝術性。 」讀者喜歡她的文章「有筆墨,又有情懷」。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得主,曾經榮獲十大傑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台灣中學的教科書。 張曉風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 編者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 也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 瓔珞 敲冰。 《張曉風自選集》中的《 行道樹 》一文,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七課。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8. 2021年12月7日 · 【中文系訊】 「2021孝雅人文講座第二場次於11月29日上午假百年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本系列演講由政大思源基金贊助中文系主辦此次特別邀請兼具作家學者多重身分的教授張曉風進行講題:「一個牽一個」,風趣的話語中傳遞治學資料收集的珍貴心法給年輕學子們並鼓勵與會同學們保持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深化自身知識網才能真正得文化背後的意涵張老師成名甚早擅長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類。 除創作、教學之外,更跨足政治領域,可謂兼具典型與非典型之文人特質。 本場主題為「一個牽一個」,亦可改為「懂」、「哇栽」。 如何養成學術性格? 張老師點出應對正確知識保持好奇與求知慾,並在有興趣的知識領域中,持續厚實知識底蘊,再將其進行串聯、貫通,「一個牽一個」,便能形成一個具有立體結構的整體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