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4日 · 八二華年的張曉風寫作時間超過一甲子除了豐富的生命歷練她一直保有對人事物的強烈好奇和關顧她吸收新知舊典之餘將深厚的學養轉化融會成人人可懂的大白話」。

  2. 2023年10月3日 · 行道樹是作者張曉風所著的一篇白話散文出自張曉風自選集》。 作者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作為奉獻者的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 (圖片引自網路) 行道樹. 每天,每天,我都看見他們,他們是已經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適於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個炎熱而憂鬱的下午,我沿著人行道走著,在穿梭的人群中,聽自己寂寞的足音。 忽然,我又看到他們,忽然,我發現,在樹的世界裡,也有那樣完整的語言。 我安靜地站住,試著去了解他們所說的一則故事: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裡。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裏的,其實這一點,我們知道得比誰還都清楚。 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裏。

  3. 張曉風 (1941年3月29日 —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經歷 [ 編輯] 張曉風呼籲政府不要毀壞202兵工廠綠地. 出生於 浙江 金華 ,八歲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任教 東吳大學 、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她是 中山文藝獎 、 國家文藝獎 、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11日 · 書中文體多變張曉風既能以書信體緩緩道出對歷史人物王安石的不以為然也能透過和 星雲法師 的一頓餐敘看見大師如何巧用沉默應對政客的蠻橫。 張曉風也深諳自嘲,她以林青霞香港豪宅起火後發現有「十八個阿嫂」為例,調侃自己就是家中不支薪的「十八個阿嫂」。 「春暉閣裡—訪蘇雪林教授」是書中完成年代最早的一篇,寫於1988年。...

  6. 2024年3月11日 · 「二八是女子的妙齡。 不過我認為八二也是。 」82歲的散文家張曉風近日出版最新散文集八二華年」。 她年輕時以可叵為筆名寫幽默散文如今累積的人生智慧化為更高段的機智與詼諧以典雅文字出入古今寫出絕妙好文。 她透露,平常人家問她「高壽」多少,總是故意回答「八二年華」,「『二八』指16歲,但八二也是十六」。 對張曉風而言,八二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 書中收錄近年張曉風創作的40篇散文,除了懷人記事,更有各種巧妙的幽默與反轉。 比方從冰心的「寄小讀者」談民國初年的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發現雖然「贊成白話文的文人都得了大位」,但跟 日本 人用中文字溝通時,反而是「古典素樸的文言」才能溝通。

  7. 在台灣海峽兩岸三地均享有盛名的張曉風尤其以散文見長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榮獲中山文藝散文獎也因此而奠定了她在文壇上才女的地位她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是星星都已經到齊了」,還有更多更感人及溫馨的散文集都希望同學有興趣可以閱覽一番張曉風的作品多而精緻動人她於二 九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榮譽獎章。...

  8. 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獎 得主,曾經榮獲十大傑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台灣中學的教科書。 張曉風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 編者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 也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 瓔珞 敲冰。 《張曉風自選集》中的《 行道樹 》一文,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七課。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