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陪伴相當長情動輒2300集的台語八點檔不會突然拋棄你徐巧芯笑著說,「它可以陪你一整年就不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不用重新去投入一個地方它不會給你壓力因為你這集有看沒看23集看一次也是一樣

  2. 2020年1月12日 · 徐巧芯說加入國民黨是因為認同國民黨的執政精神,「但現在國民黨對歷史的詮釋對中國的態度沒有像早期那麼清楚所以很多民眾會混淆尤其對年輕人來講是很大的威脅

  3. 2022年8月9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S2E138】 一支專線、一場私密下午茶,她們如何走過孩子出櫃的家庭碰撞? (攝影/余志偉) 昨天是父親節大家怎麼度過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一直以來都是個大哉問今天兩位櫃父母媽媽來節目分享在知道發現孩子是同志之後她們從承認不抗拒到真正接納的10年出櫃心路。 「我不希望孩子因為我的魯莽受傷,」台北陳媽媽說起,當初偷偷離開家、避開家人打「確認」電話的情形;永慶媽媽則在小兒子吞藥自殘之後,走上樓參加一場私密下午茶,她們打了電話、去了聚會,遇見了跟自己有一樣困惑的其他父母,也遇見了今天的第三位來賓,同志諮詢熱線教育推廣主任許欣瑞(阿球),終於有了管道與空間可以放心問、大聲哭,不由感嘆:「有同溫層真好」。

  4. 小林人正用自己方式,把家鄉種回來、把自己種回來。圖為在日光小林街道上騎腳踏車孩子們。莫拉克颱風(後稱「八八風災」)帶走小林村400多條人命,倖存者除了得面對家人離世痛苦,也面臨文化失傳困境。 他們抱著「不能再失去」心情,在絕境之中,重新靜下來思考自己從何而來 ...

  5. 2022年3月17日 · 紀錄片願未央女兒們攤開日記和書信召回遠行的父母起初猶豫公開私密對話是否驚擾逝者,「即便是父母還是有一種敬畏的要拆開嗎? 他們的文學成就昭昭在目,有必要把他們也許不願意給人看的東西公布出來嗎? 」首次執導的朱天文,試圖用訪談和作品再現父母的人生,「可是不夠,剪不出來,真的是撞牆。 幸虧在信件堆尋得父親同意的線索。 朱天文說倖存的書信共123封、超過30萬字,由於家庭背景和社會氛圍,當年雙方祕密通信,積到藏不住就拿去燒,直到劉慕沙決意私奔,才將剩餘的信先寄出。 朱西甯允諾會悉心保存沒燒掉的信,留待老年回首,「信裡就有一句,而且留給我們的孩子看的話,讓他們知道當年父母怎麼奮鬥,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朱天文說,這段話總算撫平「窺視」的歉疚。

  6. 2023年8月13日 · 基隆出生被生母賣給住在桃園的人口仲介由一對來自台北的陳姓中年夫婦購買」,他們再去屏東尋找助產士偽造出生證明年僅4個月大的阿仁化名從棄嬰成了陳家小孩。 26年後,阿仁發現這段往事。 他今年滿30歲,養父已逝,養母明珠(化名)高齡83。 母子兩人相差53歲,阿仁從小疑惑,「為什麼我的媽媽比別人年紀大那麼多? 為什麼從來沒看過我出生時的照片? 」養父生前愛拍照,兒時相簿充滿一家人出遊的紀錄,唯獨少了明珠懷孕、嬰兒強褓這兩個重要階段。 「抱你回來的時候已經4個月大了,當然沒有更早的照片。 」明珠在一旁忍不住插話,母子二人用近似爭吵、卻充滿默契的方式聊起往事。 當年明珠始終無法懷孕,定期打排卵針也不見成效,直到50歲後,夫妻決定求助地下市場,循線找到人口仲介。

  7. 2016年8月11日 · 今年3月底發生的內湖女童命案不僅是台灣5年來第4起隨機殺人事件年僅4歲的小燈泡更是至今年紀最小的被害者在舉國陷入悲憤與恐慌中被害者母親Claire在案發後冷靜與理性每每令大眾動容卻又對其非典型被害家屬反應無比疑惑在上個月第二次開庭前夕,《報導者記者走進小燈泡父母內湖的家中面對面傾聽嘗試了解是什麼樣的生命經驗支撐他們面對巨大傷痛並期待在事件之外促進社會進一步對話與思考的契機。 「會想妹妹嗎? 「還好,無聊的時候比較想。 」小蝌蚪想了一會兒說。 「出門的時候因為我們要顧兩個小的,就會讓小蝌蚪和小燈泡在視線範圍內自己去玩,所以像上次去親子共學團的活動時,她就會特別想妹妹,以前都黏在一起。 」Claire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