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8日 · 在今年所得稅申報 112 年度的受扶養親屬時要注意成年人需要符合特定原因如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而由納稅義務人扶養者才可由納稅義務人列報扶養不符合者須自行辦理綜所稅申報建議納稅義務人可以先檢視 112 年度的扶養親屬中是否有 18 歲的申報戶成員留意其申報扶養應符合之條件以免全戶的免稅額及扣除額於日後遭稅局核定調整產生影響

  2. 2024年4月13日 · 因 2023 年施行反避稅的 CFC 制度,今年 5 月首次申報綜所稅時若納稅義務人持有 CFC除符合豁免資格規定外申報 CFC 時務必深入瞭解相關規範。 此外,報稅時應要多加留意所得性質,以免申報錯誤,後續被要求補稅甚至裁處罰鍰。 此外,今年報稅時,除每人基本生活費從 19.6 萬元調高至 20.2 萬元,個人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及各類特別扣除額等皆未調整。 KPMG 稅務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銘鴻,提出今年報稅時有三大應注意之處。 1. 出售未上市櫃公司股票應併入基本所得額. 2023 年有出售未上市(櫃)股票及未登錄興櫃者,若有出售利得,應評估有無須申報基本所得額的必要。

  3. 2024年4月23日 · 18 歲法定年齡下修. 根據民法修正,自 2023 年元旦起,滿 18 歲即被視為成年。 這也意味著,在適用扶養親屬免稅額時,成年與否的認定將回歸民法的規定。 換言之根據所得稅法的規定受扶養親屬免稅額將僅適用於未滿 18 歲的受扶養親屬。 自去年 1 月 1 日開始,出生於民國 94 年(滿 18 歲以上)的人今年都將被要求繳交綜合所得稅。 只要工作收入達到一定門檻,就必須繳納所得稅。 依據內政部的統計數據,今年約有 20 到 21 萬 19 歲以上的年輕人符合這一條件。 对此,游雅絜表示,只有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的情況,納稅義務人才可列報其為受扶養親屬;否則他們需要自行處理綜合所得稅的申報事宜。 基本生活費調高.

  4. 2021年4月25日 · 5 月報稅月納稅人注意了理財專家歸納出納稅人常出現十大報稅常見錯誤」,其中以扶養親屬申報錯誤漏報所得等最為常見以及誤以為點 ...

  5. 2021年5月9日 · 鉅亨網資料照) 今 (2021) 年申報所得稅新增了手機報稅的管道短短 5 分鐘即可納稅完成讓多數民眾感到超方便不過磊山保險經紀人提醒民眾報稅前可善用每人每年 2 4000 元的列舉扣除額但要注意列舉扣除額的相關規定其中保險費雖然可以節稅但有條件限制像是直系親屬的保險費人身保險等才可列舉。 磊山保經表示,保險費列舉扣除額看似簡單,若是弄錯了資訊,就會被國稅局要求補稅,例如,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保險費都可列舉扣除額,而是「人身保險」才可以,包括保險公司賣出的人壽保險、傷害保險、年金保險,以及政策性保險如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農民保險、軍公教保險等保險費支出,均可列入列舉扣除,但車險、火險、責任險等產險保單就不能列入。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4月28日 · 洪銘鴻指出在決定是否分戶報稅前建議民眾應該詳細評估各項因素如子女的收入來源家庭整體所得可用扣除額和抵減等依不同條件試算比較後再決定應選擇分戶或不分戶哪一種較為划算。 3、特別扣除額:長照、儲蓄、身障、學費、幼兒學前教育. 112 年儲蓄特別扣除額為每戶 27 萬,身障特別扣除額為 20.7 萬,教育費用特別扣除額每人 2.5 萬,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12 萬,假設納稅人或其配偶、直系血親及姻親在家中有需要長期照護的成員,可依實際支出金額申請扣除,最高不超過 12 萬。 以陳先生為例,112 年為患有慢性疾病的父親支付 10 萬元的長期照護費用。 在申報所得稅時,將這筆費用列舉為特別扣除額,可適當節稅。 4、節稅策略:捐款抵稅.

  8. 2020年10月26日 · 個人存放美元在銀行作定存銀行會提供利息所得扣繳憑單並且匯入財政部的資料庫中隔年 5 月份申報所得稅時個人可以下載美元利息金額不太容易漏報但是個人將美元換匯為 台幣 的匯差獲利銀行並不會提供扣繳憑單所以財政部也不會收到銀行的通報個人從財政部系統下載該年度所得時也看不到該筆匯差所得加上個人也可能不清楚稅法而漏報。 然而,在台灣境內換匯,屬於發生在台灣境內的所得,不屬於海外所得,並無最低稅負制的 670 萬元的免稅空間。 而且,個人換匯資料皆會存檔於「個人結匯總歸戶」,財政資訊中心透過智能稅務服務 AI 「巨量資料平台服務管理系統」篩選出鉅額結匯個人名單,若國稅局勾稽到查獲漏報者,個人仍有可能遭連補稅加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