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做法. 掘地起墳後,一般會喺棺材開一條罅,疏出臭味,再起天板(棺材嘅面板),然後吩咐在場嘅後人同 先人 叫一聲「起身喇! 」。 做完簡單儀式之後,就開始將骸骨由上至下逐執塊上來。 將 骸骨 洗淨之後,用四至五日曬乾,之後便可睇後人嘅意願,將骸骨磨成骨灰,或放入金塔 [3] 。 港澳公墓嘅棺葬階段規定六至七年安葬期,落葬六年或者七年之後,死人嘅屍體腐化,就要執 [4] 。 攷. ↑ 卢敏飞. (1989). 壮族拾骨葬述议. 广西民族研究, (4), 84-89. ↑ 赵麟斌. (2009). 闽台民俗述论. ↑ 我問你答:執師傅怪異經歷. 蘋果日報. 2007-03-14. 原著 喺2017-07-04歸檔. 喺2017-04-16搵到. ↑ 新鮮職業執師!

  2. 中國粟特人墓葬一覽收錄目前發現嘅從北朝至唐朝嘅粟特人古墓葬,分三個時期:北朝入華嘅粟特人墓葬四座,其中嘅虞弘係喺北齊時進入中原,喺隋朝逝世,所以虞弘墓歸類喺隋朝墓葬;隋朝入華嘅粟特人墓葬,包括虞弘在內有墓主姓名嘅共三座;唐朝嘅粟特人墓葬明顯多過前代,主要分佈喺新疆 ...

  3. 喺呢日會有擊鼓驅疫嘅習俗啲人會喺腰度有一個細鼓頭帶住個胡頭然後扮 金剛力士 打鼓驅除疫病 [1] 。 佛成道日. 根據 佛教 傳說講,佛祖 釋迦牟尼 係喺 十二月初八 成道,喺佢成道之前,因為修苦行而唔食嘢,搞到骨瘦如柴,諗住放棄苦行,呢個時候有個牧羊女仔畀咗啲 乳糜 佢食,食咗之後有返體力,之後佢就坐喺菩提樹下面沉思成道,創立 佛教 [2] 。 中國嘅佛教徒為咗紀念呢件事,於是就定咗 農曆 十二月初八 煮粥供佛,呢啲粥叫做 臘八粥 。 而食粥就變成臘八節其中一個習俗 [3] 。 臘八詞源. 「臘八」呢個名,係出自《 百丈清規 》卷二:「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供申養。 參考. ↑ 臘八節習俗.

    • 歷史
    • 出巡
    • 超幽
    • 包山

    相傳長洲太平清醮嘅舉辦,係因為清朝中期,嗰度發生瘟疫死得人多,長洲島民惶恐之下,就聚集北帝神前祈求消災解難。後尾玄天上帝指示,要延請高僧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魂,奉神綏靖遊行街道,先至可以消禍。島民於是擇定喺每年農曆四月份內為建醮期,長洲人叫做「打醮」。擇日就響每年正月尾,由惠(州)潮(州)府同人喺北帝前杯卜選出籌備醮會嘅值理,再杯卜醮期。呢個做法歷年來畀島民奉行不絕,至今未嘗中斷。直至2001年,杯卜結果咁啱卜得四月初六做起醮之日,伸算至最熱鬧最受歡迎嘅神鑾會景遊行節目喺四月初八,亦為佛祖誕 —— 新訂嘅公眾假期。島民當時即『大膽』再杯卜北帝,係咪『同意』以後嘅醮期都訂喺相同日子,令更多善信普天同慶,參拜諸神。結果北帝『欣然同意』,所以自 2001年起,一年一度長洲太平清醮嘅醮期就咁定咗落嚟...

    出巡係請駐守喺長洲嘅神靈四周巡視,以正妖邪。出巡前一日,島民會迎請全島神靈坐鎮北帝廟睇神功戲。當日重有祭鶴儀式。出巡正日,首先會舉行放生禮,再抬出神轎,由北帝廟出發,巡行至中興街天后宮再返回北帝廟。出巡期間,島民會舉辦各種活動酬神娛神,會有醒獅同麒麟隊響島上街道巡遊,當中以飄色最突出。

    「超幽」嘅目的係要超渡水陸孤魂。儀式響出巡正日當晚舉行,分水、陸兩祭。道士會先向亡魂讀文,然後將小包山拆毀,將平安包放係幽桌上供奉鬼神。道士會誦經正式進行超幽。誦經完畢,道士會將誦唸文表同功曹使者一齊火化,再誦科文結束印咒。最後,島民會燒大士王嚟將一眾孤魂野鬼同大士王送走。

    宗教意義

    打醮嘅焦點係北帝廟前三個用竹棚搭成、掛滿平安包嘅包山。包山上蒸製而成嘅平安包,係做嚟祭祀北帝。長洲人相信搶得包山上嘅平安包,可以保𧙗一家平安,於是每逢打醮尾聲,唔少人喺祭祀完畢就爭住爬上包山搶包,便成搶包山活動。由於島民相信搶得越高嘅包越會為佢哋帶來安康,所以各方氏族社團,都會派出年輕力壯嘅後生仔搶包,變成類似一隊隊人爭奪包山山頂嘅包。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形容搶包山好似攬球,又揶喻啲包雖然話係供奉北帝,但結果只係畀人用腳踩。

    唔畀搶

    1978 年嘅搶包山時,座包山冧咗,傷成百人,其中廿八人嚴重。當時新界政務司鍾逸傑用人身安全做理由,禁止搶包山。香港政府由此禁止搶包山,改派平安包。

    復辦申請

    2004年,甲申年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籌備委員會向政府申請復辦搶包山,重向政府提交結構安全報告想游說政府,但係當時嘅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參考過屋宇署嘅分析報告之後,認為竹棚搭嘅包山未能達到安全標準,否決申請。 2005 年,包山改用金屬支架,政府先至批准復辦。搶包山嘅形式,亦由長洲島民數以百計咁踴上包山搶包,改為攀山搶包比賽,2005 年只准十二人玩。

  4.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𩩍 ( 粵拼 : peng1 gwat1 ),又叫 肋索 [1] ,係環繞住 人 同其他 動物 心口 前面嘅一排 骨 ,後面連住 脊椎 。 其它寫法 [ 編輯] Cantodict裏面,爾個詞寫成「骿」 [2] 或者「𩩍」 [3] ,但根據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4] ,「骿」字無爾個音同爾個詞。 參考 [ 編輯] ↑ Chalmers, John (1870). English and Cantonese Pocket-Dictionary. 英粵字典. Hong Kong: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s Press. p. 104.

  5. 閩南文化 ( 粵拼 :man 5 naam 4 man 4 faa 3 ; 白話字 :Bân-lâm bûn-hòa),又有嗌做 閩臺文化 、 臺閩文化 、 福佬文化 或者 河洛文化 [1] ,係 閩南人 (又叫 福佬人 )自古以嚟發展嘅 民系 內涵、 思想 同 習俗 。. 呢種文化主要分佈喺 福建 嘅南部,傳統係以 泉 ...

  6. 中國禮儀之爭(粵拼:zung1 gwok3 lai5 ji4 zi1 zang1),係發生於清代 康熙年間,羅馬天主教會對於中國傳統祭祖同祭孔儀式係咪能夠畀天主教教義所接受嘅一場論爭。 狹義嘅中國禮儀之爭只係指18世紀初北京康熙皇帝同羅馬天主教教皇之間嘅一場論戰,而廣義就可以從明末天主教耶穌會士始入中國開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