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儘管新北幼兒園案翁德怡判斷應與巴比妥酸鹽類無關但他們仍然即刻購買了巴比妥酸鹽類檢測的標準品以防有大量委託量湧入日本近來爆發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事件疑似引發服用民眾腎臟疾病已累積5人死亡他們也隨即下單了紅麴檢測的標準品備用

  2. 多達340人的研討會是歐洲亞洲美洲的疑似疫苗受害者團體第一次聚在一起與日本的醫師學者律師交流討論即使參與者來自日本英國西班牙哥倫比亞愛爾蘭現場需要4種語言同步翻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提問HPV疫苗上市的10年間世界各地陸續出現疑因施打疫苗發生疑似嚴重不良反應的女孩她們身上的相似病痛到底為什麼會發生? 被稱為「情緒恐怖分子」

  3. 2019年10月16日 · 6年前,王昭晴因情緒問題在精神科就診,服用抗癲癇、抗精神病藥「樂命達」(Lamotrigine)後,引發全身嚴重過敏,造成一眼失明、一眼視力薄弱、氣喘、腸胃不佳等,全身打完一場生死之仗,至今一個月仍須看診5到6次。 最可怕的藥害: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 林口長庚藥物過敏中心主任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表示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是一種因藥物引起的皮膚、黏膜組織的急重症疾病,一旦發生,會造成皮膚病變、黏膜潰瘍,尤其容易出現在眼結膜、口腔、生殖器;支氣管、腸胃道及各器官都可能受損,若未及時救治,全球死亡率約達4成;就算倖存,也回不到健康狀態。

    • 首建日本藥廠與醫師金流的公開資料庫
    • 揭露藥價算定組織委員的「身價」
    • 獨立調查報導媒體的苦境與堅持

    在日本,由於採用全民納入保險體制的方式,藥廠的處方藥品收入,有一部分是來自市民的稅金。因此監督藥廠與醫生之間有無特定的利益掛勾問題,也成了媒體監督稅金用途的一個重要環節。 將藥廠與醫師之間的金錢授與透明化的做法,在歐美已經開始進行,美國非營利媒體ProPublica所成立「Dollars for Docs」資料庫,以及德國的非營利媒體Correctiv所提供的「Finde Deinen Arzt(找出你的醫生)」資料庫,只要鍵入醫師姓名,就可知道某位醫生從哪個藥廠收了多少錢,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在醫藥界空有議論卻無積極作為、主流媒體也不願碰觸這個敏感問題的情況下,Waseda Chronicle從2018年8月開始,與醫療NGO「醫療Governance研究所」聯手合作,自行著手開發資料庫。...

    Waseda Chronicle利用建立資料庫過程中得來的數據,作出相關的系列專題報導。根據資料庫的統計結果顯示,加盟日本製藥工業協會的71家藥廠,於2016年度支付給醫師的總金額約266億日圓(約為新台幣79億元)。由於日本禁止藥廠給予醫師回扣等直接的金錢往來,藥廠便轉個彎以各種「正當名目」的方式來維持與醫師的關係。日本國內約30萬名醫師中,約有10萬人曾經接受製藥公司以不同名目支付的金錢,包括演講費、顧問費、稿費或書籍監修費用等。其中,講師費用佔了8成,約223億日圓,主要是由醫師參加藥廠舉辦的演講會,講述相關的醫藥專業知識與治療方法所得的報酬;顧問費用則是藥廠在開發新藥時諮詢醫師相關意見的費用,約32億日圓,佔整體的12%;其他稿費或書籍監修費用則為11億日圓,佔整體4%。 而每位醫生...

    Waseda Chronicle在公布了「Money Database製藥公司與醫師」資料庫與專題報導後,得到不少一般市民的迴響:「這正是今日的日本所最需要的」、「要改善醫療環境,醫生與製藥公司之間的關係透明化是必要的」、「這真是大快人心」。而當事人的醫師們,則持褒貶不同的意見。有醫師抗議說「這是正當的報酬」、「這不是個人資訊嗎」、「會摧殘掉日本醫療的未來」,但也有不少醫生表示「這是必要的」、「日本也須面對透明化的時代了」。顯見對於目前的醫療環境與制度的諸多沉屙與改革的需要,社會上普遍有一定認知,而讓藥廠與醫師的關係攤在陽光下接受檢視,是最基本但也是最難踏出的那一步。Waseda Chronicle的資料庫,剛剛跨出了一小步,未來如何持續下去,還有許多未知的困難與挑戰。 Waseda Chr...

  4. 2020年7月12日 · 安毒幽靈. 毒梟・死囚・施用者──台灣人在亞洲的毒品「長征」. 2020.7.12 最後更新. 2019年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點名台灣跨國犯罪組織,在亞太運毒鏈中佔有重要角色;同年,美國緝毒局(DEA)首度派遣人員駐台。. 而過去3年,台灣販毒集團一次 ...

  5. 40年前,震驚全台的「油症事件」爆發,因為吃下受到多氯聯苯汙染的米糠油,台中惠明盲校師生集體中毒,成為社會同情及援助的焦點。 然而,同一時間彰化、台中地區也不幸中毒的上千位居民,卻沒有得到相同的關注,顏平芳一家人就是如此。 毒油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只侵害第一代受害者的身體機能,毒素更能藉由胎盤、哺乳,延續到第二代。 顏平芳的兒子出生時便有視覺障礙,事件雖已過去40年,但油症的陰影仍侵擾著這些家庭。 「我出生的地方算是彰化很鄉下的地方,打油時,一台車子開出來,家家戶戶就拿碗公、鍋子出去打油,用來煮家裡的飯菜,我們那時候就是這樣吃到這個油品的,」 油症事件 爆發多年之後,顏平芳回憶道。

  6. 2023年5月4日 · 新興毒品近10年在台灣崛起,嚴重滲透進年輕族群。 打擊新興毒品的猖獗,除了檢警在第一線執法,以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為首的政府毒品檢驗單位,也扮演重要角色。 被稱為「狡詐藥」(Designer Drugs)的新興毒品,只要透過毒販小幅度地修改化學方程式,就可能規避政府法規的管制。 研究員、毒物鑑識員跟毒販如何一來一往地隔空鬥智? 他們怎麼透過儀器和檢驗經驗,掌握毒品DNA,並監控毒品使用趨勢? 《報導者》深入法醫研究所、警政署鑑識科等單位,向這場新興毒品的戰役一探究竟。 「誒,你這一次的咖啡真的買貴了耶⋯⋯」在台鐵區間車上,兩位高中生的對話讓坐在一旁的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 毒物化學組(簡稱毒化組)助理研究員曹芸甄相當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