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0日 · 泡泡間最好不要重疊也不要跨區建立泡泡成員間最好都已施打疫苗並嚴守防疫規定如果有人出現症狀泡泡內的人一定要互相通知暫時自我隔離社交泡泡的大小與社區確診人數有關確診人數上升要立刻縮小泡泡

  2. 醫檢師平時的工作就是檢查大量的病患檢體比如血液唾液尿液糞便等看看裡頭是否有異狀以此判斷他們是不是有高血脂糖尿病甚至是癌症等的狀況

  3. 半小時驗出台灣首例邦克列酸──專訪「寶林茶室中毒案」檢測團隊台大法醫研究所. 急診醫師訓練出身的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帶領的鑑定團隊是解開寶林茶室中毒案疑雲的關鍵。. (攝影/林彥廷).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 ...

  4. 以每隔8小時服用的抗生素為例,早上8點吃第一次藥,應下午4點再服第二次;如果中午12點之前發現忘記吃藥,可補吃一次,下午4點再吃一次;若超過中午才發現早上的藥沒吃,下午4點再吃即可,千萬不能一次吃2顆、同時補上午的藥量,以免血中抗生素濃度過高,產生副作用。 總之,服用抗生素切記 「三不政策」: 不要自己去買; 不要主動要求開; 也不要隨便停藥和補吃。 諮詢專家/陳必立(北醫附設醫院藥劑部主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5. 2023年6月19日 · COVID-19. 公衛. 新北. 篩檢. 藥物. 新北市幼兒園孩童 疑似 體內有巴比妥鹽類管制藥品案愈燒愈大隨著來自各方的檢驗報告與其中數據的判讀方式及檢測藥品存在人體的意義與產生來源是否餵食的問題參與表達意見的各方人士專業立場愈來愈多包括: 「檢測過程可能會遇到干擾或偽陽性的情形比如尿液可能有其他與巴比妥酸鹽結構相仿的藥物或物質導致測到有數值。 因此,驗到有數值,不代表有巴比妥鹽存在,必須制定一個合理判讀標準。 」 「尿液藥物篩檢其角色是初步檢驗,不以零檢出為陰性,而是低於閾值為陰性。 」 「沒有第一時間保存證據,隔了22天等到藥物代謝後才採集檢體藥檢。 」 「孩子體內都是微量,藥物可能來自家長要求餵感冒藥。

  6. 2018年1月24日 · 副所長巫月春向《報導者》指出,目前官方認可的空氣檢測第三方機構50家廠商:「一家廠商通常2年輪到一次,我們會去實驗室或現場,如果人檢舉,才會增加頻率。」我們追問,會不會考慮用錄影的方式,檢驗廠商在現場到底沒有確實執行檢測?

  7. 2018年1月29日 · 2018/1/29. 文字. 葉瑜娟. 攝影. 吳逸驊.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林韋萱. 高齡老人. 長照. 87歲的鄭阿公每天早上都跟著太太去菜市場賣菜,20分鐘的路程,他走得又快又穩。 後來因為吞嚥困難,到醫院做了胃造口,住院20天後,他就站不起來了。 他的家中因為沒有多餘房間可以請看護,因此子女決定讓鄭阿公住機構。 子女們看了三總、和平醫院,但通通都滿了,後來才讓爸爸進了一間台北的養護中心。 從此臥床的鄭阿公,每天的行程就貼在床頭:早上9點翻左邊,11點翻右邊,下午1點翻左邊,3點翻右邊⋯⋯;另一張單子貼著進食表:早上6點從他的胃造口灌300cc補體康,10點再3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