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朱西甯(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臺灣 作家,原名朱青海,籍貫中國大陸山東省 臨朐縣,生於江蘇宿遷縣。[1]。 朱西甯生於1926年。朱西甯〈政工幹部學校學員畢業證書〉上寫明其出生日期為「拾陸年陸月拾陸日」,亦即1927年生。

  2. 朱西甯(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臺灣 作家,原名朱青海,籍貫中國大陸山東省 臨朐縣,生於江蘇宿遷縣。[1]。 朱西甯生於1926年。朱西甯〈政工幹部學校學員畢業證書〉上寫明其出生日期為「拾陸年陸月拾陸日」,亦即1927年生。

  3. 2024年9月3日 · 朱西甯(nìng)(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本名朱青海,笔名朱西甯,籍贯山东省临朐县,中国台湾作家 [1]。 朱西甯的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战时期,弃学从军,1947年首次发表小说,先后出版《 铁浆 》《 旱魃 》,步入了第一个文学巅峰,于是在46岁便 ...

  4. 朱西甯(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台湾 作家,原名朱青海,籍贯中国大陆山东省 临朐县,生于江苏宿迁县。[1]。 朱西甯生于1926年。朱西甯〈政工干部学校学员毕业证书〉上写明其出生日期为“拾陆年陆月拾陆日”,亦即1927年生。

    • 《華太平家傳》成《願未央》的片名起源
    • 女兒以獨特的身分紀錄父母親的故事
    • 文學牽起夫妻倆深刻的愛
    • 大文學家也讚譽朱西甯的筆觸

    微風吹進樸舊的書房,父母共同寫作的畫面,對朱家三姊妹依然歷歷在目,她們翻出相簿及筆記,以子女的親密眼光,看見小說家朱西甯與翻譯家劉慕沙。 包含魚雁往返的情書、撤退來台的日記、泛黃老舊的合影,日常生活點滴刻劃出不為外人所知的台灣文學私史。一本本的經典作品,挖掘出深層的回憶,《鐵漿》的稿費買了冰箱、《八二三注》成為了家用的計算紙,而未完成的遺世之作《華太平家傳》,則成了朱家未竟的最大願望。 如今,仍未完稿的《華太平家傳》不但成為紀錄片《願未央》的片名起源,也讓朱天文在片中回憶起《華太平家傳》幾乎差點隱沒軼失,成為隱世長篇的往事。 《願未央》海報選用了朱西甯與劉慕沙共撐一把小雨傘的溫馨合照,恰似兩人同渡風雨、共同撐起一個家,並以文學為一生志業,讓號稱「稿紙糊成的朱家」開枝散葉,成為台灣最獨特且最具...

    導演朱天文身為朱家長女,她早已於文壇嶄露頭角,從小說《小畢的故事》授權改編為電影開始,她再添電影編劇身份,為電影界熟知。 此次為了紀錄自己的父母,朱天文首度擔任起導演身份,用鏡頭追溯父母的寫作點滴,而父母兩人併桌同坐、一同寫作的畫面,竟然是其他作家們眼中的「奇景」?她分享,「寫作是很多怪癖的,絕對的孤寂、絕對的安靜,所以對很多人來講,他們不能理解說兩個作家可以像小學生一樣並肩。」 朱西甯生前最後10年,9度動筆持續撰寫《華太平家傳》,這個題目架構宏大,在他近20年的撰寫時光裡,寫寫改改,多次數易其稿,可見這個寫作題材,在他中晚期的文學歷程中,始終具有一定「非續寫不可」的重要性。 紀錄片中透露了當年朱西甯透過禱告,祈求能再有10年的寫作時間,竟讓他過陣時間之後,再度長回一頭頭髮,足見這個信念,...

    文學是朱西甯、劉慕沙的相愛連結,當年初識劉慕沙的朱西甯,曾寫信給她時提及,「一切的事業都不怕平凡,唯有文學不能平凡」。 喜愛文學的劉慕沙,成長時期常接觸日文小說,使她的世界能較一般人更為廣大,成為日後她作為日本文學譯者身份的伏筆。透過保存的昔日往返書信、老照片等,見到兩人相識的起源,竟是劉慕沙代替同學捉刀回信給朱西甯,直到終於有機會見面,朱西甯即知道信中文采十足的人不是原先他以為的人,而是劉慕沙。 成家之後,兩人不單並肩寫作,為體恤怕熱的劉慕沙夏天買菜辛苦,朱西甯將全額稿費買了冰箱,方便不用天天買菜奔波;而劉慕沙一本本的小說譯稿收入,也成為添購其他家電的經費來源。 朱家姊妹透過這些珍藏的家族紀錄,還原了父母因緣際會地相識,及相濡以文學的往日深情,這些都成為新片《願未央》當中最真摯深情的篇章。

    作品受兩岸三地眾多華語作家們推崇的朱西甯,在《願未央》當中也可見一斑。曾獲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的作家阿城,以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等人,皆欣然在朱天文的鏡頭前暢談朱西甯下筆的鏗鏘有力。因受阿城極力推薦小說《鐵漿》而被「推坑」的莫言,就以「語言大膽,確實是有力量」來點出特色,莫言在受訪時推崇朱西甯的創作力量,更直言,「對自己的閱讀形成一種衝擊。」 小說家朱西甯從早年以《鐵漿》、《旱魃》,到後期《華太平家傳》等代表作品,多樣化的文字風格伴隨時空轉折,朱西甯的文風特色成為時代之下難被單純標籤化的華文作者。 而劉慕沙則是引介日本近代經典文學的重要橋樑,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吉本芭娜娜、井上靖等獲獎名家作品,皆透過她的譯筆,成為台灣讀者接觸日本文學的重要源頭。 朱天文首度跨界擔任導...

  5. 作者朱西甯,原名朱青海,1927年生於山東省臨胸縣的一個篤信基督教的家庭。 抗日戰爭爆發那年,他才11歲,便離開家鄉,開始了流亡生活,浪跡於蘇北、皖東、南京、上海等地,斷斷續續地讀書和工作。

  6. 2022年1月8日 · 不過,在第二篇文章〈被忘卻的記憶者〉,張大春說:「我曾在一篇論文〈那個現在幾點鐘〉裏指出:從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起,朱西甯的寫作進入了一個不同往昔的階段,借用現成的術語來形容,可謂朱先生的『新小說時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