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4日 · 即便當年發生多件分屍案,此案由於手段兇殘以及發生在市民可自由來往活動的 公共空間 ,引起社會強烈的震撼。 判決書 裡,20年前難以想像的細節,近乎像一部人生傳記般鋪展開來: 幼稚園時當過殭屍片臨演、小學被選入資優班、中學時熱衷生物研究、轉換多次工作跑道後欲發展親子共學活動⋯⋯. 新聞媒體用獵奇角度渲染出的變態殺手,隨著法院委託專家對其過往經歷的詳細訪談調查,揭露的卻是泅泳於現實中的平凡困境──大多數人從成長到獨立成家立業都必然要遭遇的高峰與低谷、挫折與夢想。

  2. 2024年4月23日 · 宣毅強調,死刑是國家的怠惰,藉此給予被害家屬交代,卻掩蓋行政系統的失敗、逃避處理被害人更深層創傷等問題,無助理解社會為何產生罪大惡極之人。 接著論述廢死立場的,為律師父子檔念祖與劍非,前者提及一般大眾理解的死刑嚇阻效果,事實上沒有實證依據,並援引 釋字第576號 解釋早已確認生命無價,而從古代鬧市公開行刑到現代於隱密處執行,其殘酷本質不變,卻因迴避眾人目光更不可能達到嚇阻效果,並舉中國古代孔子、劉邦、梁山好漢,說明傳統的禮教、替天行道已不合時宜,「法官不是神、不是天、不是梁山好漢,民主的憑借不是神權,而是理性。

  3. 閱讀現場. 八八風災的山林啟示錄:一場制度和公權力形成的系統性破壞. 小林村滅村,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圖為莫拉克之後,小林村遺址,後方即為獻肚山。 (攝影/李根政) 【編按】 本文為台灣山林百年紀部分章節書摘作者為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經天下雜誌出版社授權刊登 ,文章標題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 本書記錄了自1912年以來台灣森林變遷的歷史,鉅細靡遺的論述不同時代的執政者分別採取什麼樣的林務政策,而這些政策又是如何影響到當時的森林,甚至是影響到我們現在的居住環境,透過作者數據分析、長時間的圖文紀實,呈現一部台灣森林史,讓人們聽見山林的聲音。

  4. 2022年2月25日 · 劇本構思近10年,從手稿爬梳《秋決》始末. 李行執導的作品多達52部其所收藏的電影文物亦包羅萬象目前已納藏於影視聽中心的文物計逾4萬件透過這些典藏除了能了解個別作品的創作過程外更可對作者與電影風格間的形成進行連結其中 ...

  5. 2023年9月19日 · 孟加拉於當年因國際刑事法院判決1971年獨立戰爭時的穆斯林政治人物須為戰爭犯負責,引發群眾激烈抗議,導致多人死亡。 (攝影/Getty Images) 修復式正義,目的不在追究加害者責任,而是著力於受害人及其需求。 透過調查報告與對話,尋求加害人與被害人間,著眼於未來之建設性關係,為其特徵。 舉世聞名的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即是著例。 正因南非經驗太為人傳頌稱道,以致常有將轉型正義與修復式正義,直接劃上等號,以為南非真相和解就是轉型正義唯一作法,視不採此路徑者為異端錯植的誤解,國內也不罕見。

  6. 2020年5月23日 · 一年前,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她跟我說:「我願意讓他自由。 」她的丈夫是同性戀,在異性婚姻中的男同志,同性婚姻合法的前夕,她發現了這件事。 她找不到人能夠訴說,迂迴地探詢母親意見:「我有個朋友,她最近發現自己的老公是gay,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為那個「朋友」抱屈,急切地說:「當然是趕快離婚啊,跟這種騙子還有什麼好說的! 她想,既然連媽媽都認為這樣的婚姻沒有意義了,自己也願意離婚、獨自撫養小孩,讓丈夫跟他的男友雙宿雙飛。 沒想到,丈夫回她:「妳為什麼要離婚? 別人都覺得我們是很讓人羨慕的家庭,妳忍心讓我們的孩子變成單親? 」她覺得不可思議,被欺騙感情的是她、跟男人外遇的是他、願意放手的是她、想要維持異性戀爸爸好形象的卻是他!

  7. 2024年1月6日 · 2023年12月25日,新北郭姓國三生持刀殺害同校同學。 他接下來有很大的機率,會在收容少年重刑犯的法務部矯正署明陽中學(圖)度過漫長光陰。 (攝影/余志偉) 30年來,台灣校園走向開放,重視兒少主體權,對遊走法律邊緣的少年採「行政輔導先行,司法為後盾」處遇模式。 立意雖好,配套卻尚未確實跟上,導致教育與司法端有不少人感到有心無力,有心者難以施展,無心者難被監督。 但這種變化氛圍的後面,是家庭、學校、司法正經歷的「管」與「教」、「權力」與「權利」的拔河。 《報導者》訪談第一線的班導、心輔老師、中介教育工作者、少年司法人員,並採訪台灣唯一一所專收重刑少年的矯正學校(少年監獄),這也是 新北國三生殺人案 中,國三的郭姓加害人在少年法庭判決後會進入的高雄明陽中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