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16日 · 中央社第12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今15日揭曉獲得傑出獎的台灣大學數學系特聘教授李瑩英從小在布店幫忙母親算帳展露天賦如今已是幾何分析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由台灣萊雅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合辦分成傑出獎和新秀獎。 今年遴選範圍從原本的「物質科學」擴展至涵蓋「數學」「資訊科學」,共3個領域。 最新發展: 女力與努力:耕耘12年,就是要讓女性諾貝爾獎科學家來自台灣. 首位獲頒「數學諾貝爾獎」的女性:就算不是完人,也能有所成就. Tags: 李瑩英.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女科學家. 數學. 女生. 任昊佳. 性別歧視. 研究. 科學研究. 女性. 周苡嘉. 女性追求科學研究,必須突破很多困難。

    • 脫口罩上課發生容貌焦慮,專家籲做好心理建設
    • 脫口罩不習慣恐生焦慮,專家建議漸進式調整
    • 新聞來源
    • 延伸閱讀

    (中央社)教室戴口罩規定將鬆綁,過去3年戴著口罩上課的學生,其中有可能產生容貌焦慮或同儕壓力。專家建議學校、家長給孩子心理建設,面對「脫與不脫」,要自信說出理由並尊重彼此的抉擇。 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口罩防疫進一步鬆綁,校園從3月6日起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教育部長潘文忠8日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部分學生會有「容貌焦慮」,會害怕脫下口罩。潘文忠說,難免有一段調適的過程,會加強宣導,尊重個別戴與不戴的考量,由學生自行決定。 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涂喜敏表示,對於部分孩子來說,戴口罩是一種保護的方式,用來掩飾自身的一些狀況,藉此獲得安全感。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中,大家都戴上口罩,這些孩子反而不那麼特別,但一旦口罩鬆綁,他們可能又會變回「少數」。 涂喜敏表示...

    (中央社)室內戴口罩規定將再鬆綁,民眾過去3年緊戴口罩成自然,如今面對放寬可能產生焦慮。專家建議,突然改變一定會焦慮,應採漸進式調整心態,慢慢恢復正常生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2月20日起,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殊運具等指定場所仍強制戴口罩,其他採建議或自主決定。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告訴《中央社》記者,確實接到很多患者反映,戴口罩戴習慣了,不戴會覺得「怪怪的」,這又表現在三部分。 葉啟斌說,首先是擔心容貌被別人看見,帶來某種程度的不安全感,且因為現在科技進步,臉部辨識等個資問題,讓民眾對於沒有戴口罩感到不安全。 他說,再來就是擔心感染的危險,縱然政府開放很多規定,但很多民眾養成戴口罩來防止感染的習慣;最後則是COVID-19疫情期間,除刻意保持距離,戴口罩也...

  2. 2018年3月10日 · 2018/03/10, 健康. 國術館長大的物理治療師,告訴你徒手治療和「橋一橋」有什麼不同. Photo Credit:好痛痛. 好痛痛幫助人們搜尋適合的醫生和物理治療師,致力於解決醫療資訊不流通的問題,並且推廣醫療、科普知識。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物理治療的徒手治療,和國術館的橋一橋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於是我們請一位在國術館長大的物理治療師來講講他的故事。 合作撰寫: 、郭仕政物理治療師( 、 ) 「物理治療的徒手治療,和國術館的橋一橋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也是好痛痛在協助病患尋找適合的治療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Tags: 物理治療. 國術館. 骨骼. 肌肉. 復健科.

  3. 2019年12月10日 · 帶槍投靠換黨選所謂的陳明文模式」. 曾有任職縣府高層的林派幹部向作者表示當初黃派的李雅景因為在主流與非主流之爭中力挺李登輝所以當李雅景任滿兩屆縣長時下一屆縣長人選理應輪到林派的陳明文代表國民黨參選但當時國民黨中央卻 ...

  4. 4 小時前 · 中央通訊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秉持「正確、領先、客觀、翔實」的基本原則,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日、西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 ...

  5. 2019年4月10日 ·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建巴達維亞,華人被任命為「甲必丹」成殖民者合作夥伴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6. 2024年5月15日 · 總統蔡英文今15日於總統府接見獲得美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的台灣變裝藝術家妮妃雅蔡英文感謝妮妃雅帶來一場華麗的反抗」,反抗社會歧視異樣的眼光展現無所畏懼的美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