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東隆宮位於台灣 台北市 萬華區 加蚋庄港仔尾,為主祀溫府千歲之道教 廟宇。 本廟為丁榮美於於1961年獻地興建,位於 環河南路 之閩南廟宇建築。 歷史沿革 [ 編輯 ]

  2. (第一為屏東東港東隆宮,第二為台南三寮灣東隆宮,第三為高雄東隆宮) 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 管理委員會 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 十一月初一 。 參見 [ 编辑 ]

  3. 2023年3月28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隆宫 位于 台湾 台北市 万华区 加蚋庄 港仔尾,为主祀 温府千岁 之 道教 庙宇 。 本庙为丁荣美于于1961年献地兴建,位于 环河南路 之闽南庙宇建筑。 历史沿革 [ 编辑] 1953年, 双园 居民丁荣美因参拜 台南 三寮湾东隆宫 温府千岁而眼疾康复,故于1961年兴建东隆宫,主祀温府千岁,合祀李府千岁及 吴府千岁 。 现庙宇改建自2008年,因为是第三座由 东港东隆宫 派生的东隆宫,故又称为第四东隆宫。 该庙宇的组织型态为 管理委员会 制,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之 十一月初一 。 参见 [ 编辑] 温府千岁. 王爷千岁信仰. 东港东隆宫. 三寮湾东隆宫. 加蚋圣安宫. 加蚋广照宫. 艋舺福德宫. 艋舺晋德宫. 艋舺集义宫. 艋舺龙津宫. 艋舺真武殿.

  4. (第一為屏東東港東隆宮,第二為台南三寮灣東隆宮,第三為高雄東隆宮) 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 管理委員會 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 十一月初一 。 參見 [ 編輯 ]

    • 溫府千歲
    • 建廟沿革
    • 東港迎王
    • 神奇銅鐘
    • 趣聞軼事
    • 大改改運
    • 外部連結

    東港東隆宮主神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農曆己巳年十一月初一日),齊郡曆城縣白馬巷(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貞觀年代,唐太宗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功居其首,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其時與溫鴻義結金蘭之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皇帝酬功任他出仕山西知府,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興學育才,地方大治,民稱父母。 後來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受上誥賞,策封王爺。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

    相傳,清治康熙年間,居住於東港地區的移民就已經開始奉祀溫府千歲。清治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岸上發現大批寫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漂來,神靈顯示溫府千歲欲在此地建廟,於是鄉民為之立廟,取名「東隆宮」,意為「東港興隆」。 清治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東港海嘯大水災,東隆宮被水淹沒,東港士紳林合發動村民,衝入搶救神像,搶救方畢同一時段,東隆宮廟身頓時完全坍毀,人皆視為神蹟,對溫府千歲的信仰更加堅定,又另擇有風水地理位置極佳的『浮水蓮花』地穴之地重建廟宇。 因為神威顯赫,信徒日增,經過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西元1945年)以來的多次重建、整修,東隆宮以新修巍峨正殿與俗稱「黃金牌樓」的金製轅門,威震東港。

    東港迎王,全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主要以祭拜溫府千歲為藍圖,即成為臺灣西濱地區極富盛名的宗教盛事與觀光慶典,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 相傳,玉皇上帝為懲罰惡民,特派瘟神下凡罰惡,但因瘟疫而死者卻不計其數,後因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則特派王爺下凡,召回瘟神、賞善罰惡、除病救民,也因此造成往後王爺信仰與瘟神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常常需將載有王爺神像的船(王船),放出海漂流或火化,送走王爺,為全鄉帶來祥和吉利。後來王爺信仰逐漸升格,人們把王爺視為保境安民的大神,則以透過燒王船等祭典祈福保安。 迎王平安祭典聞名臺灣,每三年舉行一次,會於祭典前第二年建造豪華又威嚴的王船,透過繁複的宗教儀式,最後在祭典最後的壓軸好戲:『送王』,將王船火化,希望五位千歲爺與中軍府回駕天庭繳旨時,能帶走鄉里中的不幸、邪氣、...

    東隆宮正殿右側,吊有一口於台灣日治時期打造、沿用至今的銅鐘。相傳二戰時期,日本軍在中國與東南亞諸國戰事吃緊,國內與殖民地的資源日漸匱乏,乃向民眾徵收金屬器物以作戰略之用,此口銅鐘也無可倖免。後來在送進鋼鐵廠的熔爐時,所有的金屬器物都已融化為熔漿,赫然發現銅鐘完好無損、經多次溶解也損傷不得,鐵工廠人員便意識到此乃神蹟,故而秘密將銅鐘送回東隆宮。至今每逢一定時日,廟方人員循古禮鳴鼓擂鐘時,仍使用此口銅鐘進行。

    千歲爺遲到

    東港迎王祭典在坊間流傳所謂「千歲爺遲到」的趣聞軼事,據稱在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農曆甲戌年)甲戌正科迎王祭典最後之送王儀式有照片顯示:有兩位分別穿著紅、綠色唐朝官袍之人,在王船火化歸天時盡速登船,官袍之紅、綠色分別為二千歲與四千歲的代表色,有人說兩王遲到、差點來不及登船,又另有人戲稱兩王熱衷東港名產,在最後時刻享用之餘差點遲到、來不及登船,但此消息至今,還是一個讓屏南地區所有民間信仰信徒難以稽考的謎。

    東港東隆宮有獨特的大改改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方式。若有運勢不佳的信眾,向神明稟告須改運的緣由請神明查明是否需要大該,擲筊請示獲允後,由廟方振武堂(班頭團的堂號)班頭人員於神前(溫王爺或迎王於中軍府前)責打該信眾。責罰數需向溫王爺擲筊請示,必須是擲到聖筊才算數,大改以二板責罰,打一下代表十下,以一百為基礎,每次擲筊以二十為數,若擲無聖筊時再往上加二十,直到擲到聖筊為止。

    東港東隆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年求好運 入廟討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東港東隆宮,位於臺灣 屏東縣 東港鎮東隆里,是一座臺灣民間信仰廟宇,也是南部著名的王爺信仰重鎮與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以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董事會作為管理主體。

  6. 三寮灣東隆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寮灣東隆宮 ,位於 臺南市 北門區 三光里 ,為 學甲十三莊 之一 三寮灣 的莊頭廟。 [1] 歷史沿革 [ 編輯] 開基李府千歲最早可追溯至 清 康熙 四年,明 永曆 十九年(1665年),先民自中國渡海來臺時,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金身隨船。 登陸此地定居初期因神明金身無處安座,先民將其奉於工具籃中。 後來因王爺神威顯赫,先民於數年後蓋草寮奉祀,供善信參拜。 明治 三十五年(1902年),莊民集資興建公厝型廟宇,並將廟名取為「慈安宮」。 民國 三十四年(1945年),廟宇重建,同時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奉旨鎮駐,為答謝溫府二千歲前往輔助,遂將廟名「慈安宮」改為「東隆宮」,成為全臺第二開基東隆宮。

  1. 東隆宮獎學金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glorycloud.tv

    Uplifting Worship Music for Jesus. Worship Jesus together with FREE worship music that bring peace and hope. Sound of Heaven.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