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3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0-10-23 訊】 默認. 詩人信佛的, 王維 當屬第一。 王維,字摩詰,被譽為「詩佛」,經歷過安史之亂,在宦海沉浮之後,詩人過起隱居生活,信奉佛學,以求淡泊名利,他回歸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脫自我的人生感悟。 王維將意滲透進詩作中,構建起清淡的意風格,這同樣是王維對山水田園詩作出的一大貢獻。 《飯覆釜山僧》 晚知清淨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雲峰里,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據記載,晚年的王維,長年吃齋,詩的前四句寫詩人招待來訪僧人的虔誠;下六句寫覆釜山僧人來到後的情景,詩人與他們一起吃飯讀書,體現了作者禮佛參禪的誠心。

  2. 2020年7月4日 · 王維最美的10首五言絕句 字字珠璣 首首如畫 美到極致. 【阿波羅新聞網 2020-07-04 訊】. 默認. 在近體詩中,五言絕句,四句,僅20個字,卻是最難寫的一種詩體。. 宋代 詩人嚴羽說: 五言絕句難於七言絕句。.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藝苑巵言》說:「 絕句固 ...

  3. 2020年8月3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0-08-03 訊】 默認. 詠物詩是詩歌的一種類別,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 以詠物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與心境,是詠物詩的特點。 在唐詩中,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稱為「詠蟬三絕」,就是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 有人說,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 這三首「詠蟬」詩各有千秋,一直為後世所稱道。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一首自明心志的詩。 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蕩樹林之間。

  4. 2017年7月17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7-07-17 訊】 默認. 1、淡定從容. 來時無跡去無蹤, 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 只此浮生在夢中。 ——唐·鳥窠. ?紛紜的世界,獨守己心,淡定從容,就有一份寧靜美好! 2、聚散隨緣. 朝看花開滿樹紅, 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 花與人間事一同。 ——唐·龍牙. ?人世間得失無常,聚散隨緣。 經歷的,都是修煉;等走遠了再回首,會發現這一切會讓我們變得堅強和清醒。 3、以退為進.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領悟生活的真,無論失意和得意,都請你選擇淡定;你的修養,來自於是否為他人著想,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為進的智慧。 4、山不轉水轉. 空手把鋤頭,

  5. 2021年8月22日 · 1、最膾炙人口的思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寫下這首詩時,王維才十七歲,當時,他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恰逢重陽節,他思念故鄉親友,於是 ...

  6. 2017年10月2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7-10-02 訊】 默認. 易經 (圖片來源:維基)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 這本人人皆知卻又深奧莫測的古老經典通篇都在講什麼? 其實歸納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 不可不變,不可亂變。 一、不可不變.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評論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以為說。 」 宋代 理學家程頤指出:「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現代著名學者章太炎也說:「變易之義,最為《易》之確詁。 可以說,《周易》揭示了宇宙萬象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而「變」正是《周易》的靈魂。 《易傳·繫辭》中提到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生生之謂易」,這也是《易經》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生生」也者,乃生命繁衍,孳育不絕之謂也。

  7. 2009年1月19日 · 3、眾 之門何處求,機關撥轉水逆流;萬丈深潭應見底,甘泉湧起滿山頭——水逆流,因腎水往上沖,故逆流。腎氣為後天功能,自先天腎水出,全賴「鐵牛耕地」所致,牛車搬運上山脊之象。山頭,即頭頂。腎氣到頂,自口中生津液而為甘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