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追風》 (英語: The Wind )是一部未完成的 台灣動畫電影 ,為 臺灣 電影導演 楊德昌 生前的最後遺作。 其試拍片段已於2002-2005年完成。 簡介 [ 編輯] 該作品以 北宋 汴梁 為背景,講述一名文弱少年常麾的故事。 在一次演出結束後,他與他所暗戀的樂師秋虹一起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地痞,幸運地被兩名神秘高手解救。 同時,常麾的哥哥發現他是個練武奇才,於是開始策劃了讓他參與搏鬥比賽的計畫… [1] 製作 [ 編輯] 在2000年代後期,楊德昌創立了鎧甲娛樂科技公司,正式投身 電腦動畫 的開發與創作領域。 [2] 2002年5月,鎧甲娛樂科技與 成龍 的經紀公司JC Group宣布合作,表示楊德昌在此前數月曾與成龍會面,討論了一項聯合電影計劃。

  2. 2020年12月4日 · 楊德昌,指導過《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等片的台灣導演、編劇。 他為人稱道的獲獎電影均為真人飾演的影片,在他已經跨足製作一部動畫的時候,卻因結腸癌逝世,而這部未完成的動畫影片也隨他的生命的停止而停止了。

  3. 2024年4月15日 · 追风》 (英语: The Wind )是一部未完成的 台湾动画电影 ,为 台湾 电影导演 杨德昌 生前的最后遗作。 其试拍片段已于2002-2005年完成。 简介 [ 编辑] 该作品以 北宋 汴梁 为背景,讲述一名文弱少年常麾的故事。 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他与他所暗恋的乐师秋虹一起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地痞,幸运地被两名神秘高手解救。 同时,常麾的哥哥发现他是个练武奇才,于是开始策划了让他参与搏斗比赛的计划… [1] 制作 [ 编辑] 在2000年代后期,杨德昌创立了铠甲娱乐科技公司,正式投身 电脑动画 的开发与创作领域。 [2] 2002年5月,铠甲娱乐科技与 成龙 的经纪公司JC Group宣布合作,表示杨德昌在此前数月曾与成龙会面,讨论了一项联合电影计划。

    • 解密龐大文件的回顧展起點
    • 成為導演以前的漫畫養分
    • 當電影導演成為漫畫雜誌監製
    • 窺見動畫趨勢迎接新世紀
    • 越做越大的動畫夢《追風》
    • 在楊德昌走了以後

    展覽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與電影學者孫松榮共同策劃,兩人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同時任教,對談節奏很是默契,在展覽還未成形前,他們以整理數千件文物為開端,回憶起來竟不約而同微笑,流露一絲劫後歸來的慶幸。 王俊傑解釋,最初兩人是2019年受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邀請,整理楊德昌遺孀彭鎧立寄存的大批文件資料,歷程滿辛苦,因為「那些文物其實很複雜」,類型涵蓋腳本、筆記、信件、日記、手稿等,還要整理、掃描、建檔編號、邀請研究員、定期討論、歸類,光這些過程就好幾年。 孫松榮補充,幾千件的文物其實以「解壓縮」概念而言,數量可說達到上萬件,「因為很多份文件動不動就是好幾百頁。」王俊傑點點頭,又說:「研究過程發現非常多東西,你可以想像,一般人不管再怎麼對他(楊德昌)狂熱或研究,你也只能從他8又1/4部影視作品裡面去找...

    跟展覽一樣,想爬梳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回到原點。 楊德昌出生於上海,1949年家人帶上還是嬰兒的他遷往台灣。在喜愛電影、詩書繪畫的父親薰陶下,楊德昌從小接受學寫毛筆字、研讀四書五經、中國古典詩詞的教育,在看似古典的環境下,又格外著迷於漫畫和外國電影。 「他喜歡漫畫是從小一、小二就開始,那時他跟他哥哥學畫畫,雖然不是那種所謂科班、成熟的美術技巧,可是極為投入。」王俊傑說。 早年日本漫畫盛行台灣,成為楊德昌的養分之一,當中他尤其喜歡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王俊傑說:「連他後來電影公司還是用《原子小金剛》的『原子』命名。」楊德昌對《原子小金剛》的喜愛,還可以從電影《一一》中,小男孩洋洋的書桌發現,「旁邊就有《原子小金剛》的玩具。」 楊德昌曾在他所寫的〈顏色和藥水一樣藥〉一文中,提及他對漫畫的看法。 孫...

    寫有漫畫家楊德昌的一部漫畫問世,其實是1980年代可能發生的一幕。 契機來自1989年,時任時報出版經理郝明義創立了《星期漫畫》週刊,連載陣容強大,包含漫畫家鄭問、麥仁杰(今麥人杰)、曾正忠等人都是作者群之一,熱愛漫畫的楊德昌,則受郝明義邀請擔任雜誌的「監製」角色。 「我在籌備《星期漫畫》的時候,聽說楊德昌導演很愛漫畫,就約了他見面。我們第一次碰面在信義路上的談話頭(餐廳),那個時候年輕,記得還爬了階梯上了二樓一個房間。」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回憶。 那場談話中,楊德昌分享一個喜愛的日本短篇漫畫故事,令郝明義特別印象深刻,「是一個年輕的學徒和老闆娘偷情。老闆在隔壁房午睡,爐子上水在燒,兩個人又急又渴,緊張中的興奮,聽著都覺得活了。」 種種情節讓郝明義感到「楊導果然很愛漫畫」,不只說起漫畫眉飛色...

    王俊傑說,其實綜觀整個80年代的文化現象,對楊德昌而言是影響深遠,「以我們現在用語,就是各種跨領域的狀態,但當時不會有人這樣覺得。」搞電影的、搞漫畫的、搞劇場的混在一起,這很自然,因為大家都是朋友,「只要有人說喂我有個想法,那你要不要來幫忙?大家就會湊在一起。」 推進到90年代,世界一點一點轉變,孫松榮認為,從楊德昌的電影風格就可知一二,例如早期電影《青梅竹馬》或《恐怖份子》與後來的《獨立時代》或《麻將》就不太相同,「因為他開始在思考,他不想要與大家做的事情一樣,究竟台灣未來是什麼、電影工業未來是什麼、電影美學還有什麼可能性?」 楊德昌拍電影前,其實是工程師,以「理工男」角度出發,電影作為一門技術,以導演角度出發,又可賦予人文意義,兩者如何結合在一起,以掌握技術為核心的動畫創作成為一條新路。...

    2002年啟動的動畫長片《追風》也是一個楊德昌夢想越做越大的例子,他的構想是透過《清明上河圖》的長卷軸,說盡不同人物故事。當時參與動畫師在接受訪談研究時,都提及楊德昌要求場景要「一鏡到底」,理想驚人。 「他(楊德昌)其實是想要做一些很特別,台灣動畫沒有做過的東西,可是我覺得因為真的後來花太多錢了,只留下了幾分鐘完成的影像。」王俊傑惋惜地說。 當時楊德昌重視《追風》程度,還讓他找上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談合作,孫松榮說,從文件資料可以看見楊德昌詢問宮崎駿工作室協助繪畫的工作內容,但因為楊德昌後來考量《追風》整體是東方文人氛圍,與日本畫風不相符,於是沒有下文。 對應台灣原創動畫一路走來的艱辛環境,勾勒出巨大藍圖的楊德昌,築夢處境也更為刻苦,耗資金額至少達數億以上,就算置於現代也是難以完成的浩大工程。...

    其實不光是《追風》或是《小朋友》,在龐大的資料山裏頭,可以看見太多楊德昌認為可行的、已經動身的點子與計畫,我們能見到的長片作品也許不多,但那些文章、筆記、劇本等,都可以看見他從未停止創作,可惜的不是這些作品無法問世,可惜的是這個世界少了一位持續思考的創作者,可惜的是太多人還來不及認識他,他又以先行者的姿態往前走了一步。 以教書經驗而言,孫松榮想起,其實現在年輕學生就不見得看過楊德昌的電影作品。王俊傑認為,這也會是展覽的目的與意義,「如果你不認識楊德昌,或是只看過他幾部電影,那都可以走進來,我們一起再重新認識他一遍吧。」

  4. 2023年8月9日 · 楊德昌導演動畫遺作《#追風》片段總片長近七分鐘,就在影視聽中心二樓播放! 「《追風》出來之後是反映我的思想及我想做的事情,任何藝術品都是反映這個特色。在臺灣成長是很幸運的事,有來自日本與美國的影響,尤其是日本的動漫,非常普遍。

    • (90)
  5. 2011年3月18日 · 楊德昌導演未完成的最後遺作-追風樣片. 這段影片,是2003年我在追風團隊協助在楊德昌導演製作的樣片,是還沒完成的版本! 影片最特別的是一個 ...

    • 9 分鐘
    • 30K
    • 許煌勝
  6. 作為臺灣新電影運動開創者之一的楊德昌,其作品對於都市再現、性別權力、政治反思、歷史暴力、社會變遷及多重媒介有著超越時代的洞察力與批判視域,為臺灣電影留下難以被取代的資產。 將楊德昌電影世界帶入美術館展陳,乃是對於其名作展開共時性的影音造形,讓觀眾沉浸於電影世界,展開視聽感受。 同時,就歷時性的展映佈局而言,觀眾既會看見也會聽見導演交匯著生命經驗與創作生涯的種種驚艷瞬間。 此外,楊德昌在劇情長片之外的許多重要作品,包括四部劇作(《如果》、《成長季節》、《九哥與老七》、《李爾王》)、動畫遺作《追風》及各種手稿等,也計劃在展覽中重現其迷人神采,完滿導演畢生創作軌跡與思想藍圖。 展覽開幕時將舉辦國際論壇,展期間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將同步舉辦楊德昌電影回顧影展。 精選作品. 活動.

  1. 楊德昌追風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luxuryhotelsguides.com

    Top 10 Best Luxury Hotels, Apartments, Resorts & Accommodation. 2020 Handpicked Guide. 24/7 Support. Fast & Si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