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21年,霄裡水產試業所改稱為「霄裡淡水養殖試驗場」。 1923年,於 基隆市 八尺門設立「基隆鰹節試驗工場」,從事鰹節改良試驗。 1929年,合併基隆鰹節試驗工場、台南市上鯤鯓鹹水養殖試驗場、霄裡淡水養殖試驗場及凌海丸試驗船成立「 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 」,並設立基隆及臺南支場。

  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2月1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用戶: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 "起底"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 ),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 古代以色列人
    • 古代希臘人
    • 古代羅馬人
    • 歷代中國
    • 日本
    • 中世紀時期
    • 宗教觀點
    • 另見
    • 參考

    根據考古及典籍研究,古代以色列人廣泛地食用各種淡水魚、海水魚。自亞爾孔河、約旦河以及加利利海沿岸發現魚類遺骸,包括:慈鯛科和口育魚類等的淡水魚,大西洋白姑魚、石斑、鯛類以及鯔科等的海水魚。這些魚大部分來自於地中海,但自鐵器時代起,某部分魚也由紅海供應。以色列人不僅在沿岸食用魚類,漁夫也會供應魚至內陸地區,在不少的內陸遺跡都能夠發現魚的骨頭和鱗片,而這類魚基本都會先經過鹽醃或煙燻 ,以便運送。以色列商人有時還會從別國進口魚類製品,如列在通關清單上的埃及產醃漬魚卵。

    在古希臘文化當中,捕魚並不是重要的一環。然而,有位古希臘作家寫了一個在海上捕魚 ——《Halieulicaor》或《Halieutika》,大約在177年至180年間編寫。這本是目前可考歷史最悠久的典籍,因此也成為了最重要的史料。在希臘飲食中,魚類和其他海產(如海賊、章魚及貝類)是常見的菜餚,而消費的海產也因階級而分。

    古羅馬有關於魚的圖像記載主要是鑲嵌畫。希臘·羅馬神話的海神尼普頓(波賽冬)經常被杯描繪成一位揮舞著三叉戟的神祇。鮮魚因非常容易腐敗而只有很短的食用期限,故此也較一般肉類更為昂貴。及後又嘗試將魚類捕至鹹淡水魚塘養殖,但有些魚種則較難養肥。當中包括美味的澤生海鱔,但因顎咬合力驚人且具毒性,有危險性所以較少在海岸魚塘出現。亦因如此,海鱔有時會被賜於作寵物以示懲戒。另一種常見的養殖魚則是羊魚(Mullus),在一段時間曾是奢侈品的典範。因其離開海洋後全身會逐漸呈現亮紅色,故而羅馬人將其放置於餐桌上任其漸變死去為趣。甚至還因此發展出了配合咖乳使用的獨特食譜。 咖乳或魚醬(Garum ,又稱 Liquamen)是古羅馬當時一種餐桌上必備的醬料或蘸料,咖乳可能類似於現代出產於東南亞的魚露。由於製作咖乳製作...

    自公元前3500年起,中國已開始在繅絲廠內鑿湖畜養鯉魚,並以蠶的若蟲及排泄物飼養。鯉魚原產於中國,嗜吃而易圈養、繁衍力強又不食自系幼苗,故使魚苗生長更快速,為漁戶帶來豐厚利潤。鯉魚自古除屬於美食之外,乃中華文化當中吉祥的象徵,且鯉魚的「鯉」和「利」 諧音,故有「漁翁得利」、「家家得利」之說,坊間更廣泛流傳鯉躍龍門之說。而有關鯉魚的詩詞可追溯至范蠡於公元前475年所纂之《養魚經》,原稿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至唐朝(618年-907年),因皇室為李姓,鯉與李同音,養鯉隨即遭禁。但此舉帶來的效果卻是正面的,正是此舉促使了人工池塘的魚類品種多樣化,並衍生出四類鯉科的新物種:草魚、鯪魚、鱅魚、鰱魚。唐代又另外意外地促成了鯉魚進化成金魚。 自1368年始,明朝鼓勵漁戶為鮮魚貿易供應活魚,時至今日,成為中國...

    在日本,壽司傳統上是作為饌羞佳餚的其中一員。熟壽司(日語:熟寿司、馴れ寿司、なれずし)一般被視為壽司的原型,而其則源自東南亞,在公元8世紀經由中國南方傳入日本。熟壽司是一種米飯配以鹽漬魚片的食品,與現在主流的壽司有著極大的差別。出於防止食品腐壞之因,民眾都會將新鮮食品與經過發酵的米飯一併存放,早期的熟壽司則直接將發酵米捨棄、只食用發酵魚肉,成為當時主要的蛋白質攝取來源。在室町時代,另一種壽司製法 —— 生成(日語:生成、なまなり)開始普及,以生成製法所做的壽司基本上是將未經過多處理的生魚肉搭配米飯而食,這種壽司製法能在魚肉腐壞前品嚐其最原始鮮味。及後至江戶時代,第三種壽司製法 —— 早壽司(日語:早ずし)出現,這種壽司是將經處理的生魚肉與米飯合一而食,並自此成為獨特的日本飲食文化,早壽司是第...

    在中世紀時期,海鮮並不同於其他陸地動物的肉受民眾重視,只是在禁食日作為一般肉製品的替代品。儘管如此,沿海的人口很大部分還是依賴海產作為主食。然而,「魚」這一詞語在中世紀而言並不限於魚類生物,更包括鼠海豚科和鯨科為首的海洋哺乳生物、河貍、黑雁屬的雁也包含在「魚」內,由於對其遷徙地不明,這種肉類當時在禁食日時被認為適合食用。儘管甚少被提及,大西洋和波羅的海產的鯡魚和鱈魚是當時捕獲及交易最多的海產,也是當時北歐最重要的貿易貨品,更是當時最強勢的商團漢薩同盟貿易來往最頻繁的商品。從北海捕獲的鯡魚醃製後更遠銷至君士坦丁堡。鮮魚除了大部分被馬上消耗以外,還會以鹽醃、風乾,甚至煙燻儲存。例如耗費工夫柴魚。除魚類外,青口、牡蠣、蛤蜊、扇貝等的貝類軟體生物在沿岸地區非常受歡迎,淡水龍蝦更是當時讓人趨之若慕的高...

    在伊斯蘭教中,在遜尼派的沙斐儀、馬利基和罕百里學校允許食用貝類,哈納菲學校則不允許。而什葉派的賈法裡學校也是不允許的。猶太法律禁止吃貝類和鰻魚。根據英王欽定版聖經(KJV),有鰭魚類是允許食用的,貝類和鰻魚則是禁止食用,因為牠們可憎的、有罪的(Abomination)。

    Adamson, Melitta Weiss, Food in Medieval Times. Greenwood Press, Westport, CT. 2004. ISBN 0-313-32147-7
    Dalby, A.(英語:Andrew Dalby) Siren Feasts: A History of Food and Gastronomy in Greece. London: Routledge, 1996. ISBN 0-415-15657-2
  3.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8月13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 "羅非魚"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 ),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4. 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 會影響到水產業和水產養殖的永續性(可持續性)、依賴漁業為生社區的生計以及海洋碳捕集與封存(生物泵)的能力。 海平面上升 表示沿海漁業社區將受到顯著的氣候變化影響,同時 降水 模式和用水變化也對內陸淡水漁業和水產養殖產生影響。

  5. 季子越事件是一宗在2020年在推特發生的言論爭議事件,以季子越開除學籍為結局。 人物背景 [編輯] 事發時季子越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1] 事件過程 [編輯] 外部圖片連結 南京是日本的南京,日本內政不容干涉 2020年3月到6月間,季子越通過名為 ...

  6. 水產業(aquatic products industry,或fishery)泛指一切向市場供應水生副食品和商業價值產品的企業,是第一產業中的一個大類,同種植業和畜牧業一起是食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產業主要分負責捕撈 野生水產的漁業和人工飼養水產水產養殖業兩種,以及所有依附於以上兩個產業進行的食品加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